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肌束震颤症状概述: 肌束震颤(fasciculation)是由于非病理因素或下运动神经元...
养生
症状名称: 肌束震颤
症状概述:
肌束震颤(fasciculation)是由于非病理因素或下运动神经元发生病变引起运动神经纤维支配的肌肉纤维束的自发性放电,从而导致局部肌肉收缩。表现出局部皮肤凹陷或波状抽动,但其力度无法带动关节活动。
英文名称: fasciculation
其他名称: 肌束颤动
主要病因: 非病理性因素或下运动神经元发生病变
常见症状: 肌肉出现肉眼可见的不自主细微运动,肌肉跳动感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发病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肌束震颤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凹陷或波状抽动,但其力度无法带动关节活动。发作频率从每秒钟2~3次到几秒钟一次。有时可发生少见的多发性纤维性肌阵挛,为持续的快速的肌束震颤,并可造成连锁反应。由于肌束震颤发生迅速且没有什么疼痛,通常不被发现或重视。
原因-总述:
肌束震颤可在紧张、焦虑、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出现,为自发性。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周围神经病等病理性饮食也可导致肌束震颤。
原因-症状起因:
1、非病理性因素
紧张、焦虑或过度疲劳等情况下可出现肌束震颤,常影响眼睑、拇指或小腿,称为自发性良性肌束颤动。
2、病理因素
多因下运动神经元发生病变导致,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或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等。也见于周围神经病,如甲状腺毒性肌病、重度贫血、电解质紊乱、农药中毒等。
原因-常见疾病:
运动神经元病、脊髓或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病、甲状腺毒性肌病、重度贫血、电解质紊乱等。
就医-急诊指征:
1、肌肉病变累及呼吸肌,出现严重呼吸困难;
2、在接触有机磷等农药物质后,出现肌肉震颤、肌肉无力、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
3、出现其他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频繁出现肌肉不自主抽动、震颤;
2、伴肢体无力、肌萎缩、麻木、感觉异常;
3、伴运动障碍;
4、多部位甚至全身性的肌肉功能障碍,如出现发音困难、咀嚼困难、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急诊科、神经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抽血检查。建议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3、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服,以便医生进行相关体格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震颤?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断性的发作?
2、最早出现症状的是哪一个肢体?之前还有什么不适?
3、什么时候发展到另外的肢体?发展的快还是慢?
4、后来发展到出现什么症状?
5、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经何种处理恢复的?
6、平时的饮食情况是怎样的?是否存在偏食?
7、是否患有甲亢、神经系统疾病?
8、还得过什么病?是否服用过什么药物?
9、近期有没有受到什么刺激?是否存在压力大的情况?
10、家人是否也出现过相似的症状?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发抖?情况严重吗?会不会越来越差?
2、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治疗吗?
3、都有什么治疗方法?需要住院吗?
4、治疗使用的药物会有副作用吗?
5、针对目前的病情,可以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
6、治疗后是否可以正常生活?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吗?
7、应该怎么照顾病人呢?
8、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9、患者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10、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应做详细的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然后再结合病史与阳性体征,根据临诊需要,进行肌电图、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测定、脊椎X线检查、脊髓造影、CT、MRI等检查;必要时,还可进行脑脊液及血液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等。
检查-体格检查:
在受累肌肉放松状态下寻找是否存在肌束震颤;观察和检查是否有运动及感觉异常,看是否有肌肉萎缩、肌无力及深部腱反射减弱,若发现到这些症状和体征,则怀疑运动神经元疾病,应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正常或者轻度增高、甲状腺功能、维生素B12、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学指标等检查有助于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
2、血常规检查有助于贫血的诊断。
3、脑脊液检查可为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临床诊断以及多发性硬化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4、血液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尿液成分检查对农药中毒的诊断有意义。
检查-影像学检查:
脊椎X线检查、脊髓造影、CT、MRI等检查有助于各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检查-其他检查:
肌电图与神经传导速度对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有重要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症状、伴随症状、有无神经系统疾病、癌症以及近期感染、精神上有无压力、近期有无饮食异常等特征性病史,再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一般诊断不难。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区分
两种相似的症状,即肌纤维震颤及肌纤维颤动。
诊断-鉴别诊断:
1、相似症状鉴别
(1)肌纤维震颤
又称为肌纤维颤搐,俗称肉跳,为多个运动单位或一群肌纤维的自发性短暂性搐搦样收缩。邻近的肌纤维群通常发生交替或间歇性收缩,表现为肌肉表面的持续波动起伏。此种运动较肌束颤动粗大而持续,可见于疲劳,寒冷时的生理状态,也可见于神经官能症及体质衰弱或其他代谢障碍疾病等。在运动神经元疾病时可与肌束颤动同时发生,脑干发生疾病时,可出现持续性的单侧面肌纤维颤搐。
(2)肌纤维颤动
是在一块肌肉的肌腹上数厘米范围内的细小的快速或蠕动样的颤动。由于过于细小,肉眼无法看到。多发生在四肢、颜面、舌肌等部位,但以舌肌最明显。肌电图上表现为小的、反复的短时间的棘波电位。一般认为肌纤维颤动是脊髓前角细胞或颅神经运动核的刺激现象,肌纤维颤动也是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重要体征。
2、病因鉴别
(1)脊髓空洞症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疾病,病变多位于颈髓,也可累及延髓,称为延髓空洞症。本病发生肌束震颤时常伴随Charcot关节、反射消失、肌肉萎缩和肌肉酸痛。其他表现包括胸椎侧凸和颈、脊及上肢痛温觉消失。
(2)脊髓侧索硬化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运动神经元病,本病粗大肌肉震颤通常是从手和脚小肌群开始的,然后蔓延到前臂和腿。随着病情发展,广泛对称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可能导致构音障碍、咀嚼困难、吞咽和呼吸障碍,偶尔出现窒息或者流涎。
(3)脊髓肿瘤
肌肉震颤常伴随逐渐出现的肌肉萎缩和痉挛,起初为不对称性,然后逐渐因压迫而成对称性。肿瘤导致的远端运动和感觉的异常包括肌肉无力或瘫痪、反射消失、麻木、肌肉收缩时疼痛,还可能出现肠道和膀胱括约肌功能失调。
(4)农药中毒
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常为急性起病,起初为长的波状肌肉震颤和肌肉无力,并迅速进展为弛缓性麻痹。其他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肠道和膀胱功能失调、肠鸣音亢进和腹部绞痛。心肺症状包括心动过缓、呼吸困难或呼吸缓慢、面色苍白或发绀。还可能会出现癫痫、视力障碍(如瞳孔收缩、视物模糊)、分泌物增加(如流泪、流涎、气道分泌物增加或大汗)等。
治疗-预计治疗:
首先应明确导致肌束震颤的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脊髓空洞症所致的肌束震颤者,可给予镇痛剂、B族维生素对症治疗,严重者可手术;脊髓侧索硬化所致的肌束震颤者,可采用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脊髓肿瘤所致者,主要的治法为手术切除及放化疗;农药中毒所致者,应及时、早期进行洗胃。
治疗-治疗方法:
1、脊髓空洞症
一般先进行对症处理,如给予镇痛剂、B族维生素、ATP、辅酶A、肌苷、地巴唑等,同时对感觉消失者应防止烫伤或冻伤。辅助按摩、被动运动、针灸治疗等。必要时还可进行手术治疗。
2、脊髓侧索硬化
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各种非药物治疗。因本病致病因素可能多样且相互影响,故其治疗必须是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病因治疗包括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新型钙通道阻滞剂、抗细胞凋亡、基因治疗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等。对症治疗包括针对吞咽、呼吸、构音、痉挛、疼痛、营养障碍等并发症和伴随症状的治疗,如吞咽困难者应鼻饲饮食或经皮胃造瘘保证营养。有呼吸衰竭者可尽早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
3、脊髓肿瘤
进行手术切除肿瘤,还可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减缓脊髓肿胀。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放疗。此外,物理治疗有助于肌肉力量及对肌肉控制能力的恢复。
4、农药中毒
及时、早期进行洗胃治疗,并根据病情,早期、足量和联合应用特效解毒药。对于有呼吸衰竭等危急情况的患者,应采取恰当的复苏措施,包括心脏按压复苏、人工呼吸和氧疗等。还应积极防治休克、脑水肿等,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治疗-相关药物:
B族维生素、ATP、辅酶A、肌苷、地巴唑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