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急性面容症状概述: 急性面容是指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的特征性面容与表情,主要表现为面...
养生
症状名称: 急性面容
症状概述:
主要病因: 病毒、感染
常见症状: 面色潮红、鼻翼煽动、兴奋不安、表情痛苦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便常规、C-反应蛋白测定、脑脊液检查、CT检查、MRI检查
发病部位: 胸部、颅脑、肺脏、头部
就诊科室: 急诊科
症状-典型表现:
患者的主要表现包括面色潮红,鼻翼煽动,兴奋不安,表情痛苦等。
原因-总述:
原因-常见疾病:
疟疾、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面色潮红、呼吸急促、鼻翼煽动、表情痛苦;
2、寒战、高热;
3、严重胸痛、咳嗽;
4、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5、皮肤出现大量瘀斑、皮疹等,并不断发展;
6、谵妄、抽搐、烦躁不安或狂躁、意识丧失;
7、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出现这种情况的?
2、有发热吗?
3、身上有皮疹出现吗?
4、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6、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最近有没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
9、最近有没有出国旅游?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我的情况严重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情,随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进行血常规、便常规、C-反应蛋白测定、脑脊液检查、CT、MRI等检查,以便于明确患者的具体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患者有炎症感染。
2、便常规
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
3、C-反应蛋白测定
任何伴有侵袭性细菌感染、炎症的组织受损的疾病情况下,患者血清中都会伴有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高,在炎症进程开始后6-12小时即可检测到。因C-反应蛋白通常在细菌感染后增高,而病毒感染时不增高,所以可作为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首选指标。
4、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中成分变化反应了颅内不同病变情况,因此可通过脑脊液检查,判断颅内病变性质,帮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病史及相关检查可以确诊为急性面容。医生在诊断的同时常需要排查患者是否有疟疾、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慢性面容
面色灰暗或苍白,面容憔悴,目光暗淡。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恶性肿瘤、严重结核病等。
2、满月面容
面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有小须与痤疮,多见于皮质醇增多症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
3、浮肿面容
面色苍白,颜面浮肿,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糖尿病和心脏病患者。用手指按压面部,面部皮肤出现下陷,多见于肾病、糖尿病和心脏病患者。
4、麻疹面容
两眼微红且怕光,眼中的分泌物增多,鼻阻塞,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
5、贫血面容
面色苍白晦暗,眼脸、唇舌色淡,表情疲惫乏力。
6、肢肥大症面容
面部变长,头颅增大,下颏增宽并向前突出,耳鼻增大,唇舌肥厚,眉弓及面颧隆起。
7、痴呆面容
头大颈短,眼裂小,鼻深宽平,鼻翼肥大,舌大宽厚且经常伸出口外,常见于呆小症患者。
8、伤寒面容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可能是患肠伤寒、脑炎、脑脊髓膜炎等高热、衰弱病人的面相。
9、恶病质面容
面容极度消瘦,面色萎黄,皮肤弹性较差,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结核病、晚期癌症。
10、狮子状面容
面部皮肤呈结节状增生,多见于瘤型麻风病患者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
11、猩红热面容
面部充血潮红,口鼻周围的肤色明显苍白,是猩红热病的表征。
治疗-预计治疗:
疟疾、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引起急性面容的主要原因,医生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会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菌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若原发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其症状一般也会有所缓解。
治疗-治疗方法:
1、疟疾
(1)抗疟原虫治疗
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喹啉衍生物(如氯喹、氨酚喹啉、甲氟喹、奎宁、卤泛群、伯氨喹等)、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叶酸类药物(如磺胺多辛、乙胺嘧啶)、核蛋白合成抑制药物(如四环素、多西环素、克林霉素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2)对症及支持治疗
脑型疟常出现脑水肿与昏迷,应及时给予脱水治疗。监测血糖,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低血糖。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有利于改善微血管堵塞或加用血管扩张剂已酮可可碱治疗,可提高脑型疟疾患者的疗效。高热者加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治疗,可加快退热速度。对超高热患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大叶性肺炎
青壮年和无基础疾病的病人,常用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等。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住院的患者,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厄他培南,可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重症肺炎首先应选择广谱的强力抗菌药物,并应足量、联合用药。抗菌药物治疗应尽早进行,一旦怀疑为肺炎即应马上给予首剂抗菌药物,越早治疗预后越好。病情稳定后可从静脉途径转为口服治疗。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根据不同的类型,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及时诊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综合治疗是关键。
(1)普通型
①病原治疗:一旦高度怀疑本病,应在30分钟内给予抗菌治疗。尽早、足量应用细菌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常用抗菌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氯霉素。
②一般对症治疗:强调早期诊断,就地住院隔离治疗,密切监护,是本病治疗的基础。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保证足够液体量、热量及电解质。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颅内高压时予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根据病情4~6小时一次,可重复使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对肾脏的损害。
(2)暴发型
①休克型:尽早应用抗菌药物,可联合用药,用药同前。迅速纠正休克,高度怀疑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宜尽早应用肝素,对于毒血症症状明显者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②脑膜脑炎型:尽早应用抗菌药物,可联合用药,用药同前。治疗关键是及早发现脑水肿,积极脱水治疗,预防脑疝。可用甘露醇治疗,此外还可使用白蛋白、甘油果糖、呋塞米、激素等药物治疗。在积极治疗脑水肿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治疗。
③混合型:此型患者病情复杂严重,应积极治疗休克,又要注重脑水肿的治疗。因此应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针对具体病情,有所侧重,两者兼顾。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遵医嘱用药,时刻观察有无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2、多与患者沟通,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情,早日康复。
3、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5、适量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和感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