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蹒跚步态症状概述: 蹒跚步态是由于躯干及骨盆带肌肉无力、萎缩,脊柱前凸,出现行走时臀部左...
养生
症状名称: 蹒跚步态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waddling gait
主要病因: 主要与髋关节异常、肌营养不良、脊髓肌肉萎缩等病变有关
常见症状: 行走时臀部左右摇摆如鸭步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清酶学检查、X线片、CT、肌电图、肌肉活检
发病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骨科、小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蹒跚步态主要表现为行走时对侧髋关节向下运动且躯干向同侧倾斜。以双腿为主,躯干辅助向后以进一步维持稳定,腰向前挺,腹部凸出,类似鸭子走路的姿态。严重时,腿部和足部肌肉挛缩可造成马蹄足内翻畸形和“O”形腿。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髋关节异常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双侧髋关节脱位会导致蹒跚步态、脊柱前凸和疼痛。
2、肌营养不良
如Duchenne肌肉萎缩症、Becker肌肉萎缩症、面肩臂肌营养不良等。
3、脊髓肌肉萎缩
如遗传性家族性少年型肌萎缩(Kugelberg-Welander 综合征)、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Werdnig-Hoffmann病)等。
4、其他
如多发性肌炎等疾病也可引起骨盆带无力引发蹒跚步态。
原因-常见疾病:
就医-门诊指征:
1、行走时有异常步态,出现行走时臀部左右摇摆如鸭子走路的情况;
2、伴有肢体肌肉萎缩、肌无力、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
3、伴有腰臀、下肢等部位病变畸形,如马蹄足、"O"形腿等;
4、伴有局部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怀疑由骨骼肌肉病变导致出现蹒跚步态的患者可在骨科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2、怀疑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出现蹒跚步态的患者可在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3、小儿患者可及时去小儿科就诊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神经、运动等系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患者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症状严重、年老体弱、未成年的患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步态异常的?这个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步态异常的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慢慢出现的?
4、除了步态异常的现象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症状呢,比如关节疼痛等?
5、最近有进行剧烈的运动吗?近期脚、腿等受过什么外伤吗?
6、以前有受过什么外伤或做过什么手术吗?
7、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8、您的家人亲属有没有类似的症状?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步态蹒跚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我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现在有确切的诊断吗?诊断是什么病呢?需要我怎么配合?
8、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9、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10、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和触诊
检查腿部肌肉,尤其是腓肠肌的大小和强度。此外,还应评估肩膀、手臂和手的运动强度和功能,注意有无肌肉无力或不对称运动。
2、Gowers征检查
让患者从仰卧位站起,若需要双手和肩膀辅助躯干才能站起,则Gowers征阳性,表明骨盆肌肉无力,在髋部肌肉无力、肌肉营养不良以及脊髓肌肉萎缩时出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可确定有无脱位、脱位的类型和畸形的角度,还可了解胫骨和股骨的夹角,有助于鉴别诊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髋关节脱位。
2、CT检查
可了解骨骼肌损害的分布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助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和提供肌肉活检的优选部位。
检查-病理检查:
必要时医生还会进行肌肉活检,以了解肌肉病变的性质,有助于脊髓肌肉萎缩的诊断和鉴别。
检查-其他检查:
有时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肌电图检查,根据波形变化,了解患者有无肌源性损害,有助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诊断,还对判断脊髓肌肉萎缩的病情发展有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家族史,以及临床表现特点,如蹒跚步态是突然出现的还是逐渐发生、有无存在躯体畸形、是否伴有关节疼痛不适等,可作出初步诊断,之后再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等结果,多可得出明确的病因诊断。诊断过程中,医生常需与痉挛性截瘫步态、痉挛性偏瘫步态、慌张步态、跨阈步态等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痉挛性截瘫步态
表现为用足尖走路,交叉前进,似剪刀状。为双侧皮质脊髓束受损所致。常见于脑瘫、脊髓压迫症、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
2、慌张步态
表现为头颈及身体前屈,肘、腕、膝关节屈曲;行走时起步迟缓,随后加快,小碎步前冲,肢自然摆臂减少,停步及转身困难,易跌倒。见于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
3、跨阈步态
表现为向前迈步抬腿过高,足尖下垂,并先触及地面。为胫前肌群病变或腓总神经损害所致。常见于腓总神经损伤、普髓灰质炎或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等。
4、痉挛性偏瘫步态
表现为病侧上肢屈曲、内收、旋前,不能自然摆动,下肢伸直、外旋,迈步时患侧盆骨部提高,腿外旋画半圈拖曳运动。为单侧皮质脊髓束受损所致。见于脑血管病或脑外伤。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原发性骨骼肌疾病,迄今无特异性治疗,只能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如增加营养,正常活动。物理疗法和矫形治疗可预防及改善脊柱畸形和关节挛缩,对维持活动功能很重要。患者可适当运动,但要避免劳累,防止加重病情。药物可选用辅酶Q10、ATP、维生素E等。
2、多发性肌炎
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作适当体疗,防止并发症和肌肉挛缩。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激素、血浆交换和静注免疫球蛋白。
3、髋关节脱位
对髋关节进行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