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皮下血肿症状概述: 皮下血肿是指在皮肤组织内局限性的大量出血,是内出血的一种。多是由于外...
养生
症状名称: 皮下血肿
症状概述:
皮下血肿是指在皮肤组织内局限性的大量出血,是内出血的一种。多是由于外伤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如骨折、踝关节韧带扭伤、血友病等。
英文名称: subcutaneous hematoma
主要病因: 外伤、凝血功能障碍
常见症状: 皮肤瘀点、瘀斑、黏膜出血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凝血常规检查、超声检查、X线检查、CT检查、基因分析
发病部位: 皮肤
就诊科室: 骨科、血液内科
好发人群:
无
症状-典型表现:
皮下血肿表现为血液淤积于皮肤,形成红色或暗红色斑,压之不褪色。有时伴有疼痛、发热等症状。
原因-总述:
导致皮下血肿的病因主要有血液系统疾病和外伤。当患者皮下出现血肿时,不可轻视,如果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此类情况或血肿不易消退,要怀疑是否有血液相关的原发疾病。
原因-症状起因:
1、外伤
外力、外伤致血管壁受损,使血液从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形成皮下血肿,如骨折、踝关节韧带扭伤。
2、凝血功能障碍
如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维生素K缺乏症等。
原因-常见疾病:
骨折、踝关节韧带扭伤、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维生素K缺乏症等。
就医-急诊指征:
1、严重外伤后出现局部皮下血肿、剧烈疼痛、运动不能,警惕骨折等;
2、头部外伤后,出现头皮血肿及头痛、呕吐、意识模糊或昏迷等;
3、出现其它紧急情况。
以上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瘀血、瘀斑数量逐渐增多,范围扩散;
2、血肿逐渐增大,迟迟未消退或者好转;
3、伴有局部疼痛、活动受限;
4、伴反复鼻出血、牙龈出血、伤口不易止血等;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皮下淤血,或伴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紧急情况,须及时去急诊科就诊。
2、症状稳定的患者一般可以到普通外科、骨科就诊。
3、疑似凝血障碍者,应到血液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时尽量着易于穿脱的衣服,以方便医生检查。
2、患者在检查前尽量减少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损伤患部。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皮下血肿?
2、您除了皮下血肿以外还有其他症状吗,如疼痛、肿胀?
3、您在出现皮下血肿之前是否有过外伤?
4、您的皮下血肿都出现在身体的什么部位?
5、您既往有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维生素K缺乏症吗?
6、您的家属中有人患有血友病吗?
7、您最近有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8、您最近是否有营养不良的情况?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皮下血肿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
3、我需要住院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是血肿部位,初步评估患处的一般情况。此外,对于外伤患者会行X线、CT、MRI、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来观察骨骼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抽血分析,对于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有积极意义。
检查-体格检查:
体检可见瘀斑,局部隆起或触之有波动感。骨折处可有大量内出血,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缩短、成角、延长,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撞击,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严重型血友病患者关节内血肿畸形多见。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基因分析
目前主要采用PCR方法进行基因分析可快速诊断血友病。
2、凝血常规检测
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维生素K缺乏症可出现凝血时间延长。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出现凝血因子测定异常。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维生素K缺乏症可出现凝血酶原时间(PT)异常。维生素K缺乏症FX、FⅨ、Ⅶ及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降低。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可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根据X 线片的结果判断踝关节骨组织的损伤情况,根据关节间隙的角度判断韧带的损伤情况。
2、CT检查
对于骨折不明确但又不能排除者、脊柱骨折有可能压迫脊髓神经根者及复杂骨折者均可行CT检查,三维CT重建可以更直观便捷地进行骨折分型。
3、MRI检查
MRI对于脊髓神经根及软组织损伤的显示有独特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脊柱骨折的检查。MRI能较清晰地显示踝关节的主要韧带。
4、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皮下血肿大小、位置和形状。能较清晰地显示踝关节的软组织、肌肉、韧带及骨皮质表面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皮下血肿可直观观察到,但是诊断时最重要的是原发疾病的诊断。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外伤史、血肿存在时间长短、既往有无血液疾病等。同时结合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出现该症状的病因。
诊断-鉴别诊断:
1、症状鉴别
(1)皮下囊肿:皮下囊肿是指发生在真皮或皮下,具有囊腔结构,外有囊壁,内有液体或其他成分的病理结构。
(2)皮下气肿: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时谓之皮下气肿,又称为皮下捻发音。
2、疾病鉴别
(1)骨折: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局部可出现疼痛与压痛、肿胀与淤斑以及功能障碍等。骨折时,可能存在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引起血管破裂出血,严重时可导致皮下血肿。X线、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诊断。
(2)血友病: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具有X性连锁隐性遗传的特点。典型血友病患者常自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血,在外伤、手术时常出血不止,严重者在较剧烈活动后也可自发性出血。血友病主要表现为异常出血及出血所致压迫症状或并发症。肌肉关节腔或深部组织出血、创伤后过量出血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由于皮下组织容易受伤,故损伤后皮下血肿常见。基因分析及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
(3)踝关节韧带扭伤:踝关节韧带扭伤是指踝关节韧带受到过度牵拉或部分断裂。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常不能负重行走,可有淤斑。被动施加内翻应力时疼痛加重而外翻无痛,常为外侧副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则表现相反。X线检查可有助于明确诊断。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血液中过量蛋白酶生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严重出血、血栓栓塞、低血压休克以及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浓度增高,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等。
(5)维生素K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由于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的应用,维生素K依赖因子处于“去羧基化”的异常形式,不能与Ca2+结合,影响或干扰了金属离子介导的该类凝血因子与磷脂颗粒或细胞膜的结合,从而减弱或损害了血液凝固过程,引发出血症状。维生素K缺乏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黏膜出血;外伤、手术后渗血不止;也可有血尿、胃肠道出血者。误服灭鼠剂或香豆素类药物过量者,出血症状常较重,部位更为广泛。实验室特点主要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凝血酶时间(TT)正常,凝血因子Ⅱ、Ⅶ、IX、X活性明显降低。
治疗-预计治疗:
对于皮下血肿的治疗,主要为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为骨折引起需要及时复位,重建解剖关系。若为血液等其他系统疾病所引起,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采取药物、免疫、手术、理疗等多种方法。
治疗-治疗方法:
需要明确病因诊断,治疗原发病。
1、骨折的治疗
骨折的治疗原则包括通过骨折复位及固定重建解剖关系;按照骨折的特点使用坚强或弹性固定(又称夹板固定)重建稳定;采用细致操作及轻柔复位方法以保护软组织及骨的血供;全身及患部的早期和安全的活动训练。
2、血友病的治疗
以替代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加强自我保护,预防损伤出血;尽早有效地处理出血,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禁用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其他可能干扰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家庭治疗及综合性血友病诊治中心的定期随访;出血严重患者提倡预防治疗。
3、维生素K缺乏症的治疗
维生素K缺乏症的治疗取决于临床出血表现及程度。如果有严重的内出血或凝血酶原时间(PT)时间显著延长,可静脉给予维生素K及输入新鲜冷冻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静脉内给药偶有过敏反应,应注意。
预后-一般预后:
外伤引起的皮下血肿,一般经及时的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自行吸收。而血液系统等其他疾病所导致的皮下血肿,预后不一,要视实际病情严重程度而定,临床上现在可采取多种治疗方法使患者达到一个良好的预后。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