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清阳不升证症状概述: 清阳不升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脾气不足,清阳之气不升所表现出的证候。...
养生
症状名称: 清阳不升证
症状概述:
其他名称: 清气不升证
常见症状: 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耳聋,畏寒肢冷,困倦乏力,食不知味,纳呆便溏,舌淡嫩苔白,脉弱或虚等
原因-常见疾病:
1、眩晕
多兼见耳鸣,头重如裹,胸闷恶心,体倦乏力,畏寒肢冷,食少便溏,多寐,舌苔白腻,脉濡弱、或沉滑等“阳为湿困”的特点。此由恣食肥甘,劳倦太过伤及脾胃,健运失司,水湿内聚,痰浊中阻,则清阳不升而致。治宜健脾升阳,燥湿化痰,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合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2、耳鸣耳聋
临床表现多兼见视物不清,面色少华,食欲不振,声低气短,乏力便溏,舌嫩苔厚,脉濡细等“中气不足”症状,此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脾胃,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升阳益胃,方用益气聪明汤(《东垣试效方》)。
3、痿躄
临床表现为肢体痿软无力,肌肉消瘦,逐渐加重,食少便溏,面浮而无华,神疲乏力,舌苔薄白,脉沉细等“气虚痿”的症状,此由饥饿劳倦,伤及脾胃,脾气不升肺气不布,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所致。治宜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4、泄泻
表现为久泄不止,甚或脱肛,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脘腹闷胀不舒,舌淡苔白,脉细弱等“脾气下陷”的特点,此由脾胃虚弱,运化失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上升糟华之气,反下降而为泄泻”,治宜健脾益气止泄,方用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5、脱肛
临床表现每以脱肛久而不愈,气短乏力,出汗,肢体畏寒,懒言,食不知味等“中气下陷”表现为特点,此由饮食劳倦伤脾,或久病损牌,久泻不止,以致中气下陷,升提失司,治宜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