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胃痛症状概述: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是以上腹胃脘部两侧肋骨下缘连线以上至...
养生
症状名称: 胃痛
症状概述:
其他名称: 胃脘痛
主要病因: 胃黏膜急性炎症、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胃肠病等
常见症状: 上腹胃脘部呈胀痛、刺痛、隐痛、剧痛
检查项目: 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胃液分析、血清壁细胞抗体和胃泌素测定、血清壁细胞、胃脱落细胞检查等
发病部位: 胃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普通外科、胃肠外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性质的不同。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吐腐等上胃肠道症状。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西医病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胃肠病等。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饮食生冷干硬、辛辣烟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为发病诱因。
2、中医病因
(1)外邪犯胃:外感寒湿热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中尤以寒邪为多。
(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损伤脾胃,胃气壅滞,不通则痛。
(3)情志不畅: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4)素体脾虚:脾胃为仓禀之官,主受纳运化水谷,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机不畅或中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其温阳而发胃痛。
原因-常见疾病:
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胃癌、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或肠道蛔虫症、急性胰腺炎等。
就医-家庭处理:
1、出现胃痛,不要慌张,调整情绪和心态。
2、尽快回忆和确定引起胃痛的原因。如果与特殊饮食有关,立即停止。如果怀疑着凉引起,加强腹部保暖。
3、既往是否有相关病史,如消化道溃疡,确认此次发作是否与既往病史有关,可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4、腹痛发作时,暂停饮食,注意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观察是否缓解。
5、未明确腹痛原因前,请勿用止痛药。
6、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尽快就医。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2、伴呕血或黑便等。
3、伴消化不良、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
4、伴饥饿时上腹疼痛,有时会夜间疼醒。
5、伴饭后上腹疼痛。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表现须及时于消化内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最好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若考虑进行胃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胃痛是何时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有加重吗?
2、你的疼痛是怎样的?疼痛部位有变化吗?
3、除胃痛外,您是否还有其他的症状或体征,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4、以前有过胃痛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处理的?
5、您以前曾患有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吗?是否进行过治疗?
6、您平时饮食规律吗?喜欢喝酒或和咖啡吗?
7、您吸烟吗?吸烟多久了,每天吸烟多少?
8、您近期是否有服用药物止痛?有哪些?
9、您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吗?是否有服药进行控制?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胃痛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病情是否严重?需要住院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现在应该如何进行治疗?能治好吗?
5、这种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回家后我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胃液分析:正常胃液为清晰无色,粘液多时可呈稍混浊的灰白色。若有异常,可能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常有障碍、胃癌等。
2、血清壁细胞抗体、胃泌素测定: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清壁细胞抗体常呈阳性,血清胃泌素多升高。相反,胃窦部胃炎则血清壁细胞抗体多呈阴性,而血清胃泌素降低。
检查-影像学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1、胃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浅表性胃炎常胃窦部为最明显,多为弥漫性,胃黏膜表面呈红白相间或花纹状改变,有时见散在糜烂,常有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萎缩性胃炎的黏膜多呈苍白或灰白色,皱襞变细或变平坦,由于胃黏膜变薄,使黏膜下血管可透见呈紫蓝色,病变可弥漫或主要累及胃窦部。
2、胃脱落细胞检查:在胃镜直视下作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胃癌。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详细病史以及胃痛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分析患者发病诱因,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同时结合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胃液分析、血清壁细胞抗体和胃泌素测定、血清壁细胞、胃脱落细胞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疼痛鉴别
(1)心绞痛:心绞痛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随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2)胁痛: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症状,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症状。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
(3)腹痛: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症状。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症状。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在个别特殊病证中,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2、疾病鉴别
(1)急性胃炎:多数急性胃炎患者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或隐痛,有时可伴发呕血或黑便。
(2)慢性胃炎:多数慢性胃炎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或不适,伴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疼痛多数无规律,发作不定时,既可能由精神紧张引起,也可能与消化不良有关。表现为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反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
(3)胃溃疡:一般胃溃疡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餐后痛,服用抗酸剂疼痛可缓解。可伴有消化不良、胃灼热、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积食感等。受凉、生气、吃刺激性的食物也可引起疼痛发作。
(4)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经常在饥饿时出现胃痛,甚至半夜疼醒,进食可缓解,常有反酸现象。秋冬季节容易发作,疼痛在上腹偏右,有节律。
3、其他疾病鉴别
(1)胆囊炎和胆石症:右上腹部疼痛,并可放射至右肩部。在胆囊部位有压痛,也可有腹肌痉挛。胆囊炎的疼痛多呈持续性,而胆结石症者多呈绞痛样。
(2)胆道或肠道蛔虫症:多见于儿童,成人也可发生。胆道蛔虫症的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剑突下,常呈突然发作、阵发性加剧的绞痛,并可有钻顶感。疼痛间隙期可完全不痛。肠道蝈虫症的疼痛性质与胆道蛔虫症相似,但部位在脐部。两者均可有呕出蝈虫症状。查可找到蛔虫卵。
(3)急性胰腺炎:呈剧烈而持续性疼痛,常可放射至背部。体检时在中上腹或偏左部位有压痛,并可有腹膜刺激征。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血液白细胞记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清淀粉酶检测有助于确诊。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急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患者的治疗包括去除病因、卧床休息、进清淡流质饮食,必要时禁食;腹痛者给予丙胺太林或山莨菪碱(654-2)解痉剂或应用制酸剂;细菌感染所引起的患者应给予抗生素,如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呕吐、腹泻剧烈患者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慢性胃炎
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根治幽门螺杆菌,避免进食对胃黏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遵医嘱辅助药物治疗。
3、胃溃疡
(1)抗酸药:常用药物有氢氧化铝凝胶、铝碳酸镁。
(2)H2受体阻断剂:对胃酸分泌具有强大抑制作用。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有肝、肾疾病者应减少剂量或换用其他药物。
(3)质子泵阻断剂: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米拉唑。
(4)黏膜细胞保护药物:常用药物有硫糖铝、硫糖铝混悬液。
(5)清除幽门螺杆菌(Hp)的药物:以抗分泌药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及泮托拉唑,其中之一加2种抗菌药物构成三联疗法。
(6)必要时手术治疗。
(7)防治并发症。
4、中医治疗原则
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再分虚实施治。属于胃寒者,散寒即所谓通;属于食停者,消食即所谓通;属于气滞者,理气即所谓通;属于热郁者,泄热即所谓通;属于血瘀者,化瘀即所谓通;属于阴虚者,益胃养阴即所谓通;属于阳虚者,温运脾阳即所谓通。根据不同病机而采取相应治法,才能善用“通”法。
治疗-相关药物:
预防-预防措施:
1、重视精神与饮食的调节。
2、注意有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匀。
3、胃痛持续不已者,应在一定时期内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
4、忌粗糙多纤维饮食,尽量避免食用浓茶、咖啡、烟酒和辛辣等,进食宜细嚼慢咽,慎用水杨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西药。
5、同时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也是预防本病复发的关键。
预防-注意事项:
1、首先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种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谨防食物中的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有吸烟嗜好的病人,应戒烟。
2、饮食定时定量,长期胃痛的病人每日餐或加餐均应定时,间隔时间要合理。急性胃痛的病人应尽量少食多餐,平时应少食或不食零食,以减轻胃的负担。
3、注意营养平衡,平素的饮食应供给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利于保护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并促进局部病变的修复。
4、饮食宜软、温、暖,烹调宜用蒸、煮、熬、烩,少吃坚硬、粗糙的食物。进食时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与唾液充分混合后慢慢咽下,这样有利于消化和病后的修复。要注意四季饮食温度的调节,脾胃虚寒者尤应禁食生冷食物。肝郁气滞者忌在生气后立即进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