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胃阴虚证症状概述: 胃阴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阴液亏虚,胃失濡润、和降,以口燥咽干,饥不...
养生
症状名称: 胃阴虚证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stomach yin
其他名称: 胃阴不足、胃阴亏虚证、胃虚热证
常见症状: 口燥咽干,饥不欲食,或胃院嘈杂、痞胀,或胃脘隐隐灼痛,或干呕呃逆,便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发病部位: 胃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内分泌科
原因-常见疾病:
1、温病后期或恢复期、湿温病后期
出现不饥少纳、口唇干,便秘、舌质红少苔、脉虚细数,即为胃阴被损之象。此证大便秘结,缘由胃与大肠皆属阳明,津气相通,故胃津不足,肠津必乏,因而大便传导艰难,与阳明腑实证之便秘,在病因、病机上皆不相同。治当甘寒养胃,宜益胃汤(《温病条辨》)。
2、胃脘痛
可由情志郁结,五志化火,或天时过燥,耗伤阴液;或脾胃素弱,不能化生精微,阴津不足,胃失濡润引起,出现胃脘隐隐作痛,纳呆而喜稀软,胃燥则气逆而未干哕,舌瘦质红无苔。治宜养阴和胃缓痛,方用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3、消渴
临床以口干舌燥、口渴引饮而不能自禁为突出表现,是肺胃之热化燥,灼津伤阴所致。治宜肺胃两清,气阴双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论》)
4、噎膈
临床见其人羸瘦,干呕不食,甚或反胃膈食,晚期则舌质暗红光镜无苔,治宜滋润养阴,方选五汁饮(《温病条辨》)加减。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