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小儿尿频症状概述: 小儿尿频(infantile frequent urination)...
养生
症状名称: 小儿尿频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infantile frequent urination
主要病因: 尿道口局部刺激、尿路感染、神经性尿频、饮食因素、其他疾病
常见症状: 小便次数过多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尿细菌培养、肾功能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B超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小儿科、肾内科
传染性: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排尿次数增多,每次排很少尿,尿总量无异常
(1)尿道口局部刺激:包皮过长、包茎的男孩可能由于尿液残留在包皮囊内刺激尿道口引起尿频;蛲虫病患者,由于蛲虫爬至尿道口而引起尿频。
(2)尿路感染:除了尿频,排尿时有疼痛感,有时还可能发热。常见疾病有膀胱炎。
(3)神经性尿频:神经性尿频是由于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差,而膀胱逼尿肌发育尚不健全,在此基础上,寒凉损伤或强烈精神刺激,可诱发功能失调。有的孩子可能偶尔一次尿床,受到责备,担心以后再尿床,于是出现频繁排尿。
(4)不良习惯:有家长在小儿很小就经常把尿,容易形成膀胱没有充盈满就排尿的习惯,久之导致膀胱只有少量小便也会有尿意。
2、排尿次数增多,同时尿量增多
(1)饮食因素:可能因喝水过多导致,尤其是喜欢喝糖水的小儿多发生这种情况。
(2)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3)肾小管功能障碍。
(4)精神性多饮、多尿症。
原因-常见疾病:
就医-门诊指征:
尿频症状伴随以下症状时需及时就诊:
1、伴尿急,尿意来的急,憋不住的感觉;
2、伴排尿时尿道口灼痛;
3、伴尿道口发红、包皮过长等;
4、伴尿量明显增多,甚至出现脱水表现;
5、与情绪有关,小儿过度焦虑、紧张、担心等;
6、小儿强迫性多饮、多尿;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时可能需要做尿液检查,所以建议患者在就诊前几天尽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陪同就医。
6、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孩子可能表述不清,需要家属代为回答。
1、孩子的尿频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近期有无加重的情况?
2、孩子的尿量有增多吗?
3、孩子除了尿频的症状以外,是否伴有其他症状,例如尿痛、多饮、多食、消瘦、乏力、发热等?
4、孩子之前有过尿频的症状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5、孩子爱喝水吗?每天大概喝多少水?
6、孩子爱喝含高糖类的饮料吗?
7、孩子平时卫生习惯怎么样?
8、家族里有人患糖尿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家长代孩子询问。
1、孩子为什么会有尿频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孩子都需要做什么检查?
3、孩子需要用什么方式治疗?能够治愈吗?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是否影响孩子的发育?
5、孩子有其他的疾病,会影响治疗吗?
6、孩子需要住院治疗吗?
7、孩子回家后需要在日常饮食、生活习惯方面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孩子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来复查?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等,提示炎症存在。
2、尿常规
尿比重下降提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
3、尿细菌培养
可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4、肾功能检查
着重检查肾小管功能。
检查-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了解肾脏大小、形态,尿路有无畸形等情况。
检查-其他检查: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查明有无尿液逆流或尿路狭窄、梗阻等。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主要根据患儿的既往病史、典型表现及体格检查,初步了解身体是否存在病变,然后结合血常规、尿常规、尿细菌培养、肾功能检查以及B超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排除疑似疾病,最终确定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了解患儿一般情况
首先评估患儿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平时每日饮水量、个人生活习惯、长期生活地域和该地域气候等。
2、评估患儿尿频程度
接下来医生会评估患儿尿频程度,包括每日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
3、找出尿频原因
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患儿发生尿频的原因,如是否存在泌尿和生殖道炎症、糖尿病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尿崩症
烦渴、多饮、多尿、尿频、全身失水,日久可出现精神症状、头痛、虚弱等。
2、糖尿病
尿频,伴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
3、膀胱炎
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显著,全身感染中毒征象较轻。实验室检查,可证实有脓尿、菌尿。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尿道因素
因蛲虫引起,则需要及时驱虫;包皮过长者必要时进行手术处理。
2、泌尿系炎症
抗感染治疗,注意局部清洁卫生。。
3、神经性尿频
(1)消除诱因,如心理安慰,避免受寒。
(2)采用高蛋白多维生素饮食。
(3)排尿矫正教育,忍耐排尿,分散注意力等。
(4)药物治疗: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药物治疗,药物如阿托品、东莨菪碱、谷维素等,有助于调节神经使膀胱的逼尿肌松弛,括约肌收缩,增加膀胱蓄尿量,减少排尿次数。
4、饮食因素
控制饮水量,减少摄入含糖量高的饮料。
5、其他疾病
糖尿病患儿需控制血糖。
治疗-相关药物:
预防-预防措施:
1、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洁卫生。
2、减少穿开裆裤,有的小儿习惯性就地而坐,容易发生感染。
3、家长注意诱导和培养小儿正确的排尿习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