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心慌气短症状概述: 心慌气短,中医又称之为“惊悸”、“怔忡”。是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
养生
症状名称: 心慌气短
症状概述:
其他名称: 惊悸、怔忡
主要病因: 心血管疾病、非心血管疾病、神经因素等
常见症状: 心慌不安、心跳剧烈、胸闷气短、头晕、眼花、怕热、多汗
检查项目: 血常规、心肌酶检查、胸部X线、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发病部位: 胸部、肺脏、心脏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1、贫血
常见病因和诱因有钩虫病、溃疡病、痔、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外伤出血等。心慌气促因心率代偿性增快所致,头晕、眼花、乏力、皮肤黏膜苍白,为贫血疾病的共性,贫血纠正,心悸好转。各种贫血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可有皮肤黏膜出血,上腹部压痛,消瘦,产后出血等。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以20~40岁女性多见。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兴奋和刺激心脏,心悸因代谢亢进心率增快引起,稍活动,心悸明显加剧,伴手震颤、怕热、多汗、失眠、易激动、食欲亢进、消瘦;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有细微震颤和血管杂音;眼球突出,持续性心动过速。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2、非心血管疾病
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还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
3、神经因素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
原因-常见疾病:
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高血压、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肠梗阻、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
就医-急诊指征:
1、心慌气短,伴急性剧烈胸痛,持续加重,难以忍受,应警惕急性心梗;
2、心慌气短,伴极度虚弱、呼吸困难、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心衰表现;
3、伴意识模糊、昏迷等意识障碍;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发作心慌气短,有时候感觉心脏好像要跳出来了;
2、伴长期乏力、劳累后气喘、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
3、伴反复心前区胸痛、胸闷等;
4、伴多食易饥、体重减少、怕热、出汗、失眠、焦虑等症状,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5、伴失眠、烦躁、紧张、焦虑、情绪低落、压抑等,心慌与情绪有关;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若患者的心慌气短伴有皮肤苍白、咳粉红色泡沫痰、四肢皮肤湿冷、心悸、虚汗等危及生命的症状时,须及时去急诊科就诊。
2、若怀疑患者为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时,可以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3、若怀疑患者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时,可以到内分泌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需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心慌气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2、您除了心慌气短的症状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症状吗,如头痛、头晕、恶心、失眠、胸闷、胸痛、焦虑?
3、您既往出现过心慌气短的症状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4、您在出现心慌气短之前遭受过什么精神刺激吗?
5、您有心脏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史吗?
6、您的家属中有人患过甲亢吗?
7、您在出现心慌气短的症状之前有去过高海拔地区吗?
8、您平时有吸烟的习惯吗?吸烟多久了?每天的量大概是多少?
9、您最近的生活工作怎么样?压力大不大?睡眠情况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心慌气短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之后会要求检查血常规、心电图等;为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还可能需要进行超声心动图、甲状腺功能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心脏疾病的体征
如心脏杂音、心脏增大及心律改变,有无血压增高、脉压增宽、动脉枪击音、水冲脉等高动力循环表现,以及有无血管杂音等。
2、患者全身情况
如精神状态、体温、贫血、突眼、出汗、甲状腺肿大等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怀疑贫血时,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必要时,可进行骨髓穿刺。
2、甲状腺功能检查
若怀疑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时可检测血清T3、T4、甲状腺吸碘率。
检查-影像学检查:
如有心脏杂音或心脏增大体征,应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功能不全。
检查-其他检查:
为明确有无心律失常存在及其性质应作心电图检查,如平静心电图未发现心律失常,可根据情况适当运动如仰卧起坐等激发异常心律。还可以连续动态心电图检测。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心慌气短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即可做出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常需排查是否存在心脏神经官能症、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心脏神经官能症
患者多为青壮年(20~40岁)女性,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易激动、易疲劳、失眠、多梦、头晕、头痛、记忆力差、注意力涣散、多汗、手足冷、腹胀、尿频等。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正常。
2、休克
由于全身组织灌注不足,微循环血流减少,致使心率增快,出现心悸。典型临床症状为皮肤苍白,四肢皮肤湿冷,意识模糊,脉快而弱,血压明显下降,脉压小,尿量减少,二氧化碳结合力和血pH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收缩压下降至80mmHg以下,脉压小于2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有水平下降30%。
3、高原病
多见于初入高原者,由于在海拔3000米以上,大气压和氧分压降低,引起人体缺氧,心率代偿性增快,出现心悸,伴头痛、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失眠、疲倦、气喘、胸闷、胸痛、咳嗽、咯血色泡沫痰、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高原性肺脑水肿。X线检查:肺动脉段隆凸,右心室肥大,心电图见右心室肥厚及肺性P波等;血液检查:红细胞增多,如红细胞数>6.5×109/L,血红蛋白>180g/L等。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心脏神经官能症
采用“双心”医学模式来诊治心脏神经症患者,从心脏、心理双重角度给予关注、治疗与疏导,将极大提高治疗效果。
(1)心理治疗
①使患者了解本病的性质以解除其顾虑,使其相信并无器质性心血管病。
②医护人员必须有耐心,以获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
③避免各种引起病情加重的因素,引导其正确对待社会与家庭矛盾。
④鼓励患者进行体育锻炼,积极参加户外团体活动。
⑤鼓励患者自我调整心态,安排好作息时间,适量进行文娱、旅游。
(2)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治疗有三种方法,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碘治疗和手术治疗。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适应范围广,无论大人小孩,男性还是女性,轻症或者重症甲亢,首次发病还是甲亢复发,孕妇或哺乳女性甲亢都可以用药物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有两种—咪唑类和硫氧嘧啶类,代表药物分别为甲巯咪唑(又称“他巴唑”)和丙基硫氧嘧啶(又称“丙嘧”)。
药物治疗适合甲亢孕妇、儿童、甲状腺轻度肿大的患者,治疗一般需要1~2年,治疗中需要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增减药物剂量。
放射碘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属于破坏性治疗,甲亢不容易复发,治疗只需要一次。放射碘适合甲状腺中度肿大或甲亢复发的患者,医生根据患者甲状腺对放射碘的摄取率计算每个患者需要的放射剂量。放射碘对孕妇和哺乳妇女是绝对禁忌证。
手术治疗适合那些甲状腺肿大显著,或高度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或甲状腺肿大有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者。手术前需要用药物将甲状腺功能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前还需要口服复方碘溶液做术前准备。
3、高原病
治疗要点:及时采取氧疗及对症药物治疗,防治各类并发症。
(1)急性高原反应
头痛者亦可给予布洛芬;恶心呕吐时,肌注丙氯拉嗪;手足发麻或抽搐时,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心悸、气促者予氨茶碱,重者予地塞米松或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乙酰唑胺。
(2)高原肺水肿
舌下含化或口服硝苯地平,以降低肺动脉压和改善氧合作用;出现快速房颤时,应用洋地黄和抗血小板药物等对症处理。
(3)高原脑水肿
静脉给予甘露醇溶液或呋塞米降低颅内高压,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恢复脑细胞功能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4)高原心脏病
降低肺动脉高压、强心、利尿、改善血液循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