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行为障碍症状概述: 行为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复杂随意运动,是外在的能够被观察到的活...
养生
症状名称: 行为障碍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behavior disorder
主要病因: 见于多种精神障碍
常见症状: 动作行为及言语活动增多或减少、模仿动作、刻板动作、强迫动作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粪常规、尿常规、脑电图、脑CT、脑核磁共振、心理测试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传染性:
症状-典型表现:
1、精神运动性兴奋
指患者的动作行为及言语活动明显增多。包括协调性和不协调性两类。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患者增多的动作行为及言语与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协调一致,并与环境保持较密切联系。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比较协调,行为具有目的,可以被周围人理解。
(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表现为患者增多的动作行为及言语与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不相协调,脱离周围现实环境。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不相协调,动作行为杂乱无章,缺乏动机及目的,使人难以理解。
2、精神运动性抑制
表现为患者的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显著减少,主要包括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和违拗症等。
(1)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被完全抑制。表现为患者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肌张力增高,面部表情固定,对刺激缺乏反应,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甚至大小便潴留。症状较轻者,可表现为少语、少动、表情呆滞,无人时能自动进食,可自行大小便,称为亚木僵状态。
(2)蜡祥屈曲:在木僵的基础上,患者出现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极不舒服的姿势,也能较长时间维持不动,形似蜡塑一般如果患者平躺时将其枕头取走,患者仍能够长时间保持头部抬高的姿势不变,称为“空气枕头”。
(3)缄默症:指言语活动的明显抑制。表现为患者缄默不语,不回答任何问题,有时仅以手示意或者用书写交流,如某患者入院后一直不说话,精神检查时患者仅用书写的方式回答医生的提问。
(4)违拗症:指患者对于他人的要求加以抗拒。可分为主动违拗和被动违拗,前者表现为不但拒绝执行他人要求,而且还做出与要求截然相反的行为,如让患者睁眼时,患者把眼睛闭得更紧;后者则表现为对他人的各种要求一概拒绝执行。
3、模仿动作
指患者无目的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如医生动一下头发,患者也跟着动一下自己的头发,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存在。
4、刻板动作
指患者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如长时间反复地将苹果拿起和放下,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
5、作态
指患者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如做怪相、扮鬼脸等。
6、强迫动作
指患者明知没有必要,却难以克制的去重复做某种动作行为,如果不重复,患者往往焦虑不安,如强迫性洗涤、强追性检查,多与强迫思维有关。
原因-总述:
原因-常见疾病: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动作行为及言语活动异常增多或减少;
2、长期发生木僵、蜡样屈曲、模仿动作、刻板动作、扮鬼脸等异常行为;
3、出现不可控制的重复动作;
4、伴幻觉、妄想、烦躁、焦虑、抑郁等表现;
5、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健忘等症状;
6、伴有肌张力升高、肢体轻瘫等症状;
7、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行为异常?近期有加重吗?
2、您都有哪些行为异常表现?
3、您除了行为异常以外还有其他症状吗,如抑郁、焦虑、烦躁等?
4、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前有受到过精神刺激吗?
5、您既往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什么原因引起的?
6、您的亲属中有人患有精神分裂、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吗?
7、您有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的经历吗?什么药?
8、您最近生活工作顺利吗?是否存在压力过大、过度紧张等情况?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行为障碍?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接受怎样的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脑CT、脑核磁共振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脑部器质性病变。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理测试
有助于孤独症、抑郁的诊断。
2、脑电图
对脑部进行脑电波检查,判断大脑功能是否正常。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如用药史、脑部疾病史、精神类疾病史等)、临床表现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医生多能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精神分裂症
是指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具有认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精神活动的显著异常,并导致明显的职业和社会功能损害。多起病于成年早期(16~25岁),发病的高峰期男性在20~25岁,女性约25岁左右。多缓慢起病,病程迁延呈慢性化和精神衰退的倾向。患病时通常意识清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妄想、幻觉、思维(言语)紊乱、动作与行为紊乱异常、阴性症状这五大症状的一种或多种,阴性症状主要是情感淡漠与动力缺乏。大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自知力,否认自己精神症状是一种病态。
2、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多数患者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没有必要或不正常,违反了自己的意愿,但仍无法摆脱,并为此感到焦虑和痛苦。其症状复杂多样,病程迁延,易慢性化,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的婚姻、职业、情感、社会功能都有严重影响。尽管如此,很多患者早期并不主动寻求医治。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精神分裂症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社会干预以及其他物理治疗。其中抗精神病药是其首选治疗措施,而其他的健康教育、工娱治疗、心理社会干预等措施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1)药物治疗
①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氨磺必利、利培酮、氯氮平等;
②苯二氮䓬类药:如地西泮、氟西泮、氯氮卓、奥沙西泮;
③情绪稳定剂:如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等;
④抗抑郁药:如氟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此类药物适用于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
(2)心理社会干预
精神分裂患者仅仅消除精神症状是不够的,理想的状态为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精力、体力及社会功能全面恢复,而心理社会干预措施有助于这一理想目标的获得,常用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包括行为治疗、家庭干预以及社区服务等。
(3)其他物理治疗
电抽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是有效的,特别是对急性发作的患者其疗效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相当,且优于心理治疗。也有研究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合并电抽搐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
2、强迫症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强迫症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①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等;
②三环类抗抑郁药:如氯米帕明等;
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阿立哌唑、喹硫平和奥氮平等。
(2)心理治疗
强迫症的发病与病前性格、自幼生活经历、社会心理因素及精神创伤等密切相关,单靠药物治疗往往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而需要辅以适当形式的心理治疗。目前强迫症的主要心理治疗方法有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用药护理
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就诊。
2、心理护理
患者平时保持平稳的心情,避免到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家属也要多陪伴患者,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3、饮食护理
平日尽量选择营养丰富、患者喜欢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
4、生活护理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自杀、自伤的倾向,患者的家属一定要密切注意患者,维护患者的安全,避免意外发生。
5、复诊须知
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诊,复诊时要携带病历及相关资料。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