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胆囊增大症状概述: 胆囊横径若超过4cm,则可确认为胆囊增大(gallbladder e...
养生
症状名称: 胆囊增大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gallbladder enlargement
其他名称: 胆囊肿大
主要病因: 肿瘤、炎症
常见症状: 如有炎症时可有右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组织病理学检查、CT检查、B超检查、X线片、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
发病部位: 胆囊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肝胆外科、急诊科
症状-典型表现:
单纯的胆囊增大一般无明显症状,如发生胆囊炎、胆道结石梗阻等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如为肿瘤性疾病,可能伴有体重下降、消瘦、恶病质等。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肿瘤
如胆管肿瘤、胆囊肿瘤等。
2、炎症
如急性胆囊炎等。
3、其他
胆道蛔虫病、胆囊息肉等。
原因-常见疾病:
胆石症、胆管癌、蛔虫病、急性胆囊炎、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癌、胆结石、胆管结石、胆管炎、胆道蛔虫病、慢性胆管炎、胆囊息肉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剧烈腹痛,伴有面色苍白、坐卧不安、出冷汗甚至休克等;
2、出现其它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伴反复右上腹或上腹不适、疼痛;
2、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表现;
3、伴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等;
4、伴发热、畏寒、乏力、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检查发现胆囊增大,或伴有以上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什么不适吗?
2、您发现胆囊增大多久了?
3、您是如何发现胆囊增大的?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5、有什么诱因会导致症状的发生吗?
6、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有过胆囊结石、胆囊炎吗?
9、您患过胆管炎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2、我的胆囊为什么会增大?这是正常的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需要手术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胆囊切除对我有什么影响?
7、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9、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10、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胆囊触诊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并有囊性感或实体感及明显压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患者白细胞计数增高,提示有炎症存在。
2、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当胆石、肿瘤引起胆管梗阻时,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对含钙的结石敏感性很高,常可显示直径为2mm的小结石。
2、B超检查
B超显示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胆囊长径和宽径可正常或稍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容物透声性降低,胆囊下缘的增强效应减弱或消失。结石患者可见强回声光团,结石后方可见声影,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而息肉(腺瘤)其后方无声影,且不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3、X线片
化脓性胆囊炎或胆囊积液,X线片可显示出肿大的胆囊或炎性组织包块阴影。
4、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
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可清晰显示整个胆管系统及胆囊,因此可发现胆管及胆囊有无结石,胆管有无扩张或狭窄等改变,对胆石症的诊断有极高的价值。
检查-病理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1、病理改变鉴别
(1)胆囊壁变薄
乳头状腺癌可能由乳头状或息肉恶变而来,肿瘤向胆囊腔内生长,影响胆囊排空,肿瘤表面有溃疡,易引起感染。肿瘤如果阻塞胆囊颈,可使胆囊肿大,胆囊壁变薄,类似胆囊脓肿或积液。
(2)胆囊积水
当胆囊的出路阻塞时,由于胆囊粘膜仍继续分泌粘液,造成胆囊内压力不断增高使胆囊膨胀、积水,胆囊壁的血管因此受压而缺血、坏死。当胆囊缺血时,胆囊抵抗力下降,细菌就容易生长繁殖,趁机活动起来而发生胆囊炎。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3)胆囊壁纤维化
当胆囊壁发生炎症并出现纤维化时,则胆囊呈收缩状态,即所谓的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①胆囊内结石可无阳性体征,少数结石过大时可触及胆囊。
②胆囊管内结石者,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有压痛,如出现胆囊穿孔可有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急性腹膜炎的体征。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
2、病因鉴别
(1)急性胆囊炎
多为右上腹绞痛。多在夜间突然发作,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或右肩胛骨下角区。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和胆汁。患者在深吸气或咳嗽时,放于右肋下的手指会触到肿大的胆囊。
(2)胆石症
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常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重者表现为绞痛。疼痛可因进食而加重,部分病例疼痛可于夜间发作。绞痛多发生于缺乏体力活动或缺乏运动者,胆绞痛的典型发作多表现为在15分钟或1小时内逐渐加重,然后又逐渐减弱。多数患者胆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与呕吐,重者伴出冷汗,呕吐后胆绞痛常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呕吐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很长。胆石症患者亦多有消化不良、畏寒,发热、黄疸等表现。体格检查可发现肿大的胆囊。
(3)胆囊癌
常见右上腹疼痛,伴恶心,脂肪餐后加重。侵犯胆管者可出现梗阻性黄疸、食欲减退、乏力、体重减轻和贫血,以及皮肤瘙痒、粪便呈陶土色、尿色深黄或深茶色。右上腹或上腹部可触及包块。是因为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包括全身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禁食和胃肠减压,解痉镇痛,使用抗生素,治疗伴发疾病。
(2)择期手术
经非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并缓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宜择期手术,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3)急诊手术指征
①寒战,高热,体温升达39℃以上,白细胞>20×109/L。
②黄疸持续加重。
③胆囊肿大,张力高,出现局部腹膜刺激征并有扩大趋势。
④60岁以上老人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宜早期手术治疗。
⑤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应尽早手术。
(4)手术方式选择
①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治疗的常规术式,有条件单位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②在特殊情况下,包括病人情况极差,手术耐受力差;或者手术技术条件差,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术,也可行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口术。有条件也可行超声引导下胆囊造痿术。
③急性胆囊炎施行LC过程中如发现胆囊壁炎症重、周围组织粘连等,应果断地中转为开腹手术,确保安全。
④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
2、胆石症的治疗
对于有症状和(或)并发症的胆囊结石,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1)手术治疗
①LC是胆囊结石外科治疗的最佳选择。
②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预防性手术治疗,每6个月随访观察。
(2)其他疗法
①口服溶石药,溶石治疗。
②灌注药物溶石治疗。
③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④经皮胆囊碎石溶石及胆囊闭腔术。
上述方法危险性大,效果又不肯定,临床上已很少应用。
日常-护理原则:
1、减轻或控制疼痛
根据疼痛的程度和性质,采取非药物或药物的方法止痛。
(1)卧床休息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指导其进行有节律的深呼吸,达到放松和减轻疼痛的目的。
(2)合理饮食
病情较轻且决定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指导其清淡饮食,忌油腻食物;病情严重且拟急诊手术的患者应禁食、禁水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和腹痛。
(3)药物止痛
对诊断明确的剧烈疼痛者,可遵医嘱通过口服、注射等方式给予消炎、利胆、解痉或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4)控制感染
遵医嘱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通过控制胆囊炎症,减轻胆囊肿胀和胆囊压力以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2、维持体液平衡
在患者禁食期间,根据医嘱经静脉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能量和维生素等,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预防-预防措施: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
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黏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黏稠度亦增加,易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黏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蛋白质摄入量的长期不足,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关。
3、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须洗净,搞好环境卫生等,是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对预防胆色素结石也很有帮助。
预防-注意事项: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