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感染性发热症状概述: 感染性发热(infectious fever,IF)由各种病原体,...
养生
症状名称: 感染性发热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infectious fever,IF
主要病因: 病原体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
常见症状: 发热
检查项目: 血常规、细菌培养、C反应蛋白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结核菌素试验、特异性抗体测定、尿常规、腹腔镜检查、心电图
发病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血液内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感染性发热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可伴寒战、淋巴结肿大、伴肝脾肿大、出血、关节肿痛、皮疹等表现,严重者可伴昏迷。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将发热分为:
1、低热, 37.3 ~38℃ 。
2、中等度热, 38.1~39℃。
3、高热, 39.1~41°C 。
4、超高热, 41℃以上。
原因-总述: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不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现发热。
原因-症状起因:
1、细菌感染
如脓毒症、盆腔脓肿、肺结核、伤寒、副伤寒、腹膜炎、急性肾盂肾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
2、真菌感染
肺念珠菌病、肺曲霉病、肺隐球菌病等。
3、病毒感染
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出血热等。
4、其他
疟疾、阿米巴病、斑疹伤寒、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莱姆病等。
原因-常见疾病:
肺结核、感染性心内膜炎、阑尾炎、腹膜炎、肾盂肾炎、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急性局灶性细菌性感染、败血症等。
就医-急诊指征:
1、持续高热、寒战;
2、伴局部剧烈疼痛;
3、伴皮肤泛发的皮疹、出血点等;
4、伴惊厥、抽搐、精神萎靡、意识模糊、昏迷等;
5、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近期周围出现很多发热患者;
2、伴反复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
3、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4、伴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泌尿系症状;
5、伴皮肤出疹;
6、伴虚弱、乏力、精神萎靡等全身表现;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的症状。
发热或伴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医前,可适当采取降温措施。当腋下温度低于38.5℃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如用温毛巾擦拭额头,手心等部位;当腋下温度高于38.5℃时,特别是高热(>39℃)可服用退烧药,同时物理降温,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家长注意预防小儿发生惊厥。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很多检查项目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或禁食6小时以上,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或影响医生判断。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发热症状出现多久了?
2、体温多少摄氏度?
3、是否采取降温措施,包括物理和药物?
4、您是一直发热还是间歇性发热,有一定的规律吗?
5、除发热外,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咳嗽咳痰、尿液异常、结膜充血、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6、您以前有过类似发热的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7、您既往有过感染性疾病吗?
8、您既往手术过吗?若手术过,是什么原因?
9、您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医生的诊断是什么?
10、您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11、您的家人有类似疾病吗?
12、您的职业是什么?工作环境怎么样?
13、您最近接触过病人吗?
14、你最近去过疫区吗?
15、您最近是否吃过不洁食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发热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4、我需要住院治疗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6、治疗效果怎么样?
7、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有没有严重副作用?
8、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9、回家后应该怎么护理?
10、有传染性吗?家人们应该注意什么?
11、我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12、是否需要长期监测病情?
13、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疾病的概况;然后可能建议患者先做血常规、尿常规、细菌培养、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测定等检查;再根据个体情况选做影像学检查、腹腔镜检查或心电图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等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化脓性细菌感染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数不高反低。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增多。
2、细菌培养
可进行血液、尿液、分泌物等细菌培养,有助于病原菌的诊断。
3、C反应蛋白测定
细菌性感染及风湿热时,C反应蛋白含量升高,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多不升高。
4、红细胞沉降率
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5、结核菌素试验
阳性有助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
6、特异性抗体测定
某些特异性抗体阳性,对某些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7、尿常规
对泌尿系统感染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1、腹腔镜检查
适用于消化系统感染的排查。
2、心电图检查
用于诊断心脏疾病所引起的心律失常。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发热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细菌培养、C反应蛋白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结核菌素试验、特异性抗体测定、尿常规、X线片、超声心动图、腹腔镜检查、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肺结核、感染性心内膜炎、阑尾炎、肾盂肾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发热类型鉴别
(1)不明原因发热:广义的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者。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即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2)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通常双侧下丘脑前部的病变,特别是视前区体温敏感神经元的病变,引起体温整合功能障碍,使躯体的血管扩张和汗腺分泌等散热机制障碍,从而导致中枢性高热。由于散热机制障碍,所以在发热时不伴出汗,无呼吸快、脉搏增快以及皮肤血管扩张等生理性散热反应。
(3)持续性发热:当口温高于37.3℃或肛温高于37.6℃,日间的变化超过1.2℃,即称之为发热。按照发热的高低,可区分为下列几种临床分度: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持续4周以上,为持续性发热。
(4)弛张热:指体温持续>39℃,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大于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5)非感染性发热:是由临床诸多的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发热。热程长,大于2个月,热程越长,可能性越大;长期发热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中毒症状;有贫血、无痛性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大。
2、相关原发病鉴别
(1)肺结核: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2)感染性心内膜炎: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可有原发疾病症状,多数患者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不规则、热程较长,个别患者无发热。此外患者有疲乏、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关节痛、皮肤苍白、心脏杂音等表现。
(3)阑尾炎:典型症状为腹痛,多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有压痛和反跳痛;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
(4)肾盂肾炎:多出现钝痛或酸痛,程度不一,少数有腹部绞痛,沿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体检时脊肋角有明显压痛,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还有发热、寒战、食欲减退、恶心等中毒症状。
治疗-预计治疗:
感染性发热主要是由于病原体侵入机体而引发的感染,治疗需尽快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除此之外,患者还应注意休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快速降温。
治疗-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解决感染性发热的根本办法。感染性发热应根据感染源不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对脱水的患者积极进行补液。一旦发生药物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
2、降温处理
感染性发热本身,除非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以免掩盖病情,但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处理。
(1)物理降温:将冰袋用干毛巾包裹后置于头部、腋窝及腹股沟部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用35%~50%乙醇溶液对身体进行擦浴。
(2)药物降温:高热患者可以口服阿司匹林,肌肉注射安痛定、柴胡,或使用安乃近滴鼻液滴鼻,高热不退考虑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
3、休息
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