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肝郁阴虚证症状概述: 肝郁阴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肝气郁结,化火伤阴,肝阴亏虚,或肝阴...
养生
症状名称: 肝郁阴虚证
症状概述:
其他名称: 阴虚肝郁证
常见症状: 两胁胀痛或灼痛,五心烦热,头晕眼花,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舌暗红少苔,脉弦细
发病部位: 肝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内分泌科
原因-常见疾病:
1、胁痛
症见胁肋胀痛,疼痛发作与情志密切相关,每随情志变化而增减,伴见舌红少苔等肝阴虚之候,治宜滋阴解郁,方用一贯煎(《柳州医话》)加减;若虚热较甚,劳累后肝区隐痛绵绵,悠悠不休,或痛处有灼热感,伴腹胀脘痞,五心烦热,治宜疏肝解郁,方用四逆散(《伤寒论》)。
2、郁证
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闷,少腹或胁肋胀痛,脘痞嗳气,妇女月经不调,经前乳胀等肝郁证候为主,治宜疏肝理气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若以肝阴不足为主,证见胸胁隐痛,心烦少寐,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肢体麻木,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治宜养阴清热,疏肝解郁,方用滋水清肝饮(《医学己任篇》)加减。
3、内伤发热
以低热或午后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病程较长,热势不甚,阴伤比较明显者为特点,治宜滋阴疏肝,方用滋水清肝饮(《医学己任篇》)加减。
4、经前乳胀
以经前胸胁胀痛,乳头胀痛,头晕目眩,夜寐不安,心烦易怒,月经先期为特点,治宜疏肝益阴,方用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合逍遥散(《和剂局方》)加减。
5、积聚
以腹中气聚,攻窜作痛,时聚时散,脘腹之间不适,伴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咽喉干燥,心烦多眠为特点,治宜滋阴疏肝降火,方用逍遥散(《和剂局方》)加首乌、杞子、玄参、天冬。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