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高镁血症症状概述: 高镁血症(hypermagnesemia)是指血清镁高于0.85mm...
养生
症状名称: 高镁血症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hypermagnesemia
主要病因: 肾排镁减少、细胞内镁大量移出、服用镁制剂过多、骨镁释出过多
常见症状: 恶心、呕吐、尿潴留、深腱反射减弱以至消失、嗜睡、木僵、精神错乱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镁测定、红细胞镁的测定、心电图、B超检查
发病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肾内科、急诊科
症状-典型表现:
1、神经系统症状
过量的镁可阻断神经传导及在末梢神经部位阻断乙酰胆碱释放,减低神经肌肉接头的冲动传导,并使触突后膜反应性减低和轴索兴奋阈值增高,从而使神经肌肉功能减低。血浆镁为2mmol/L时可出现镁中毒的早期表现,如恶心、呕吐,尿潴留、深腱反射减弱以至消失。血镁2.5~5.0mmol/L时,可出现嗜睡、木僵、精神错乱;超过5mmol/L时可出现随意肌麻痹、反射减退、肌无力、呼吸抑制和昏迷。
2、心血管系统症状
血浆镁为2mmol/L时可出现镁中毒的早期表现,如心动过缓、皮肤血管扩张、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镁浓度2.5~5.0mmol/L时,可发生心电图改变,出现PR间期延长和室内传导阻滞,伴有QRS波时限增宽和QT间期延长,P波低平;如超过7.5mmol/L从时可发生完全性传导阻滞,并可抑制心脏收缩而致心脏停搏。
对心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自律性细胞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各种情况的传导阻滞组织,由于高位正常细胞的自律性降低,低位自律性细胞兴奋,可发生各种心律失常。
对血管的影响高血镁可抑制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乙酰胆碱的释放,相应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当然也抑制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但由于前者的作用更强,故表现为血管平滑肌舒张,皮肤潮红,血压下降。
3、消化系统症状
高血镁抑制自主神经递质的释放,并直接抑制胃肠道平滑肌,患者可表现有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等。
4、呼吸系统状
严重高血镁可使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和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停止。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肾排镁减少
(1)肾衰竭:高镁的程度及患病率与肾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
(2)严重脱水:脱水及少尿导致高血镁。
(3)甲状腺功能减退。
(4)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细胞内镁大量移出
糖尿病酸中毒时,由于缺乏胰岛素,组织分解代谢增强,细胞内镁大量移出。
3、服用镁制剂过多
服用过多的含镁泻药及抗酸药,用含镁制剂(如硫酸镁)静脉注入或灌肠治疗新生儿手足抽搦、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律失常及洋地黄中毒等应用过多。
4、骨镁释出过多
骨的破坏性肿瘤或恶性肿瘤骨转移时,由于骨镁释放入血,可引起高镁血症。
原因-常见疾病:
肾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酸中毒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嗜睡、木僵、精神错乱、呼吸停止、心脏骤停、昏迷等急症;
2、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体检时发现血清镁浓度高于正常值;
2、伴有心跳缓慢、低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3、伴有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4、伴有皮肤潮红、尿潴留、肌无力等;
5、伴有特殊药物服用史、肾脏疾病史等;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表现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若出现精神错乱、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要及时去急诊科处理。病情平稳者,可到肾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抽血检查。建议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发现血镁值较高的?怎么发现的? ;
2、目前有哪些症状?是否有肌肉乏力、头晕、胸闷憋气?
3、最近的饮水情况怎么样?
4、大小便正常吗?是否有少尿、排尿不畅?
5、是否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病史?
6、是否有使用含镁的药物?
7、是否有血压下降的情况?
8、是否患有其他疾病?是否服用过什么药物治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血镁值为什么会高?
2、我的情况严重吗?有什么危害?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住院吗?
4、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法?可以治愈吗?
5、治疗后是否可以正常生活?有没有后遗症?
6、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8、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情,然后进行血镁测定、红细胞镁的测定、心电图、B超检查等进一步诊断及寻找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镁测定
轻度高血镁常无临床症状表现,一般血浆镁达到2mmol/L时,才开始出现症状,血镁达2.5~5.0mmol/L时出现反射减退、嗜睡等精神神经症状。血镁超过5mmol/L时,才出现随意肌麻痹、传导阻滞等。
2、红细胞镁的测定
一般患者在血浆镁升高以前,体内镁的含量已增加,测定红细胞镁有助于早期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及早发现肾脏器质性改变。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以了解心脏节律。一般血镁浓度升高达2mmol/L时可出现心动徐缓,达2.5~5.0mmol/L时出现P-R间期延长和室内传导阻滞,QRS增宽和Q-T间期延长,P波低平,超过7.5mmol/L时可发生完全性传导阻滞,甚至心脏停搏。
诊断-诊断原则:
询问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是否有加重的情况,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是含镁制剂的使用经历,观察患者是否有嗜睡、木僵等表现,结合血镁检查、B超等辅助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和慢性肾衰竭的晚期尿毒症期一般诊断不难,但当上述患者出现神经肌肉症状及心电图显示传导障碍,不能用血钾、钙磷异常解释时,应想到本症。
2、其他
应注意与甲状腺功能减退(黏液性水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ddison病)、糖尿病酸中毒、骨肿瘤或恶性肿瘤骨转移等相鉴别。
治疗-预计治疗:
1、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改善肾功能,限制镁盐摄入。
(2)葡萄糖酸钙液,静脉缓注。
(3)必要时行血液透析。
(4)对出现呼吸麻痹或心脏骤停患者,应及时作好相应抢救措施。
2、治疗措施
高镁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处理、降低血镁浓度和治疗基础疾病三个方面。
治疗-治疗方法:
1、对症处理
(1)使用钙离子
由于钙对镁有拮抗作用,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10%氯化钙常能缓解症状。
(2)一般对症处理
根据需要可采用呼吸支持治疗、升压药治疗、抗心律失常治疗等。
(3)胆碱酯酶抑制剂
高镁血症可使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减少,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使乙酰胆碱破坏减少,从而减轻高镁血症引起的神经-肌肉接头兴奋性的降低。可试用的药物有新斯的明等。
2、降低血镁浓度
(1)增加尿镁的排出
肾功能正常患者可适当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纠正脱水,增加肾小球滤过量,加速镁的排出。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使用利尿药可增加尿镁排出。可将噻嗪类利尿药和袢利尿药合用。但对于明显肾功能不全者来说,应用利尿药是无效的。
(2)血液透析
肾功能不全时发生高镁血症是应用透析疗法的指征,因为肾功能不全时高镁血症,高钙血症常合并存在,这时应用钙治疗是不合适的。但注意透析时要使用无镁液。
(3)严格控制镁的摄取
必须停用一切含镁药物。
治疗-相关药物:
预后-一般预后: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