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骨髓象异常症状概述: 骨髓象异常(Myelogram abnor mality)是指骨髓...
养生
症状名称: 骨髓象异常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Myelogram abnor mality
主要病因: 红细胞系统疾病、粒细胞系统疾病、单核细胞系统疾病、淋巴细胞系统疾病、浆细胞系统疾病、巨核细胞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 贫血,出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涂片、骨髓检查、凝血功能、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红细胞系统疾病
(1)小细胞贫血
以缺铁性贫血为代表,还包括风湿病贫血和班替氏综合征贫血。
(2)正细胞和大细胞性贫血
正细胞贫血包括肝硬化贫血和肾性贫血,大细胞贫血以巨幼细胞贫血为代表。
(3)溶血性贫血
包括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4)造血障碍性贫血
包括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感染性贫血、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5)红细胞恶性疾病
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白血病等。
2、粒细胞系统疾病
(1)反应性粒细胞疾病
包括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类白血病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2)慢性粒细胞恶性疾病
包括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3)急性粒细胞恶性疾病
主要指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包括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M1和M2、急性原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颗粒网状细胞白血病M3、急性早中幼(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等。
3、单核细胞系统疾病
(1)反应性和慢性单核细胞疾病
包括反应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2)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包括急性原始单核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5a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5b)。
(3)恶性组织细胞病
4、淋巴细胞系统疾病
(1)反应性淋巴细胞疾病
包括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
(2)恶性淋巴细胞疾病
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及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等。
5、浆细胞系统疾病
(1)多发性骨髓瘤
(2)浆细胞白血病
(3)巨球蛋白血症
6、巨核细胞系统疾病
(1)血小板疾病
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2)巨核细胞白血病
包括亚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原因-常见疾病:
缺铁性贫血、风湿病贫血、班替氏综合征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感染性贫血、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类白血病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反应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原始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亚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等。
就医-门诊指征:
1、体检发现骨髓象异常;
2、伴头晕、乏力、困倦、精神不振、脸色发白等;
3、伴出血倾向,如皮下瘀点或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
4、伴发热、消瘦、骨关节痛等;
5、检查发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暴露您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体格检查,穿易穿脱的衣裤,避免穿紧身或连体衣物,以免造成不便。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很多检查项目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或影响医生判断。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检查出骨髓象异常的?
2、检查结果显示骨髓象有哪些异常?能把报告单给我看一下吗?
3、您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医生的诊断是什么?
4、是否治疗?采用了哪些治疗措施?
5、您现在有哪些不舒服是症状?
6、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7、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是如何进展的?
8、您既往有过哪些疾病?是否采取了治疗措施?现在病情控制如何?
9、您既往手术过吗?若手术过,是什么原因?
10、您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11、您的家人有肿瘤、遗传相关疾病吗?
12、您的职业是什么?工作环境怎么样?是否会接触有害物质?
13、您最近精神如何?睡眠如何?饮食如何?大小便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骨髓象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我的病情会怎么样发展?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任何风险吗?手术治疗存在什么风险?
6、治疗效果怎么样?
7、我的病严重吗?会引起什么严重后果?
8、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有没有严重副作用?
9、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10、回家后应该怎么护理?
11、我应该在饮食、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12、我该怎么去监测我的病情?
13、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涂片
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可帮助诊断。
2、骨髓检查
包括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对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血液病有确诊价值。
3、凝血功能检测
可以评价凝血功能,有助于止血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检查-其他检查:
1、分子生物学技术
对于血液病基因分析、基因诊断、白血病分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2、细胞遗传学检测
对于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预后评价、疗效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如贫血,出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再结合血常规、血涂片、骨髓检查、凝血功能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此外,还需注意排查症状相似的疾病,如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等。
诊断-鉴别诊断:
1、骨髓有核细胞量改变的鉴别诊断
骨髓有核细胞数量上的改变主要体现在骨髓增生度上,即增生程度越活跃,骨髓有核细胞数量越多。骨髓的增生程度变化范围很大,与某些疾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但尽管如此,通过仔细分析,仍能发现相互之间的变化规律。
(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骨髓增生达到这个程度,基本上都可以考虑为白血病。进一步分析可以明确为哪一种类型的白血病:
①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以幼稚以上阶段为主。目前的诊断标准是相应系列的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如为粒系,则指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30%即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30%。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30%。
D、红白血病:骨髓中幼红细胞≥50%,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30%。
E、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30%。
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常表现出极度活跃,但也不全是这样。有些急性白血病也可表现出增生减低(低增生白血病),这时候如果原始细胞+幼稚细胞≥30%仍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在临床上,急性白血病病人常有明显的感染(发热)、贫血和出血,这些表现的存在有助于诊断的明确。
②慢性白血病
主要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国内尤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骨髓增生常表现为极度活跃,但与急性白血病不同,有核细胞以成熟细胞为主。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在10%以内;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中的有核细胞则绝大部分为成熟淋巴细胞。
在临床上,早期的慢性白血病常无明显感染、贫血和出血,这有助于与急性白血病相鉴别。
(2)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①可以见于白血病、亦可以见于增生性贫血、实际上也可见于正常造血象。
②如上所述,典型的白血病骨髓增生常表现为极度活跃,但不典型的白血病增生程度却表现一,这时最重要的是原始及幼稚细胞的比例。
③增生性贫血包括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因为这些贫血常表现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故通称为增生性贫血。除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红系(有时甚至合并粒系)有巨幼样改变、可以明确诊断外,其他情况骨髓细胞学检查不具有诊断意义。
(3)骨髓增生活跃
可以见于正常骨髓造血、亦可以见于某些增生性贫血。
(4)骨髓增生减低
主要见于某些造血功能低下的情况,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结缔组织病或其他慢性病合并的贫血等。确诊主要有赖于其他相关检查及排除相关疾病。
(5)骨髓增生重度减低
典型情况见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两者均可表现为外周血三系明显减少,但后者常在2周内造血恢复,而前者则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等可以鉴别。
2、骨髓有核细胞质改变的鉴别诊断
骨髓有核细胞质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细胞形态上的改变。应该说只要有核细胞在数量上有了改变,大多数情况下在形态上也会或多或少地有所改变。总的来说,在明确诊断方面,有核细胞形态上的改变远不如数量上的改变有意义,或者说形态上的改变少有诊断意义。但下面两种形态异常需特别指出:
(1)巨幼细胞贫血
有核细胞增生,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出现正常和巨幼细胞系并存现象。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其特点为胞体大,核染质呈细网状,浆染色深蓝。随着细胞成熟,核发育晚于浆发育,称为“幼核老浆”现象,时可见双核,以至多核巨幼红细胞,分裂细胞多见,巨大型成熟红细胞可见。粒细胞亦出现巨幼变,以巨晚幼粒及巨杆状核细胞具有早期诊断意义。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胞体巨大,核分叶过多,核丝断裂,胞浆内颗粒稀少。上述骨髓象改变对巨幼细胞贫血具有诊断意义。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临床上以外周血血细胞减少、骨髓病态造血为特点。骨髓病态造血在红系常表现为巨幼样红细胞、多核幼红细胞、环形铁粒幼细胞、幼红细胞PAS染色阳性;在粒-单核系则常表现为小型及不典型幼原始细胞,浆内颗粒减少或缺乏;而在巨核系则可表现为大而单核或双核幼巨核细胞增多,出现小巨核细胞,浆中颗粒变大或形状异常。确诊时要求骨髓至少两个细胞系列病态造血。
治疗-预计治疗:
需要尽快明确病因,针对性的治疗原发疾病。此外,还可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根据患者所丢失或缺乏的血液成分,积极补充相应的血液制品。
治疗-治疗方法:
1、针对血液病治疗,医生会尽快明确患者诊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原发病治疗。
2、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及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相应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3、根据患者所丢失或缺乏的血液成分补充相应的血液制品。严重贫血或失血时,需要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危险时,补充血小板。巨幼细胞贫血需要补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铁剂。
治疗-相关药物:
预防-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
2、定期体检,尽早发现问题,尽早诊治。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积极治疗原发病。
预防-注意事项: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