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泪溢症状概述: 泪溢是指在泪液分泌正常的情况下,由于泪道排泄发生障碍而引起泪液经睑缘溢出...
养生
症状名称: 泪溢
症状概述:
泪溢是指在泪液分泌正常的情况下,由于泪道排泄发生障碍而引起泪液经睑缘溢出现象,迎风时加重。泪溢是泪道疾病的主要症状。
英文名称: epiphora
其他名称: 溢泪
主要病因: 眼睑病变位置异常、泪点病变、泪管病变、泪囊病变、鼻泪管病变、泪道的排泄功能减弱
常见症状: 流泪
检查项目: 泪道放射性核素造影、泪囊造影、泪道荧光素试验、泪道冲洗、泪道探术、鼻泪管内镜
发病部位: 眼
就诊科室: 眼科
好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流泪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迎风流泪或冷泪常流。患眼无红赤肿痛,流泪在冬季、初春季节或受到不良刺激时加重。由于结膜囊泪液返流,睫毛粘连,长期可见结膜充血、水肿,下睑和面颊部出血、湿疹性皮炎。泪溢通常可分为功能性泪溢和器质性泪溢。
1、功能性泪溢
功能性泪溢指没有器质性阻塞的泪液引流不畅,即冲洗畅通而又溢泪的现象。
(1)泪点功能不全:如果眼睑位置异常或泪湖和泪阜异常等,均可造成泪小点偏离正常功能位置而致溢泪。
(2)泪囊功能不全:眼轮匝肌的收缩和松弛推动着正常排泪功能,当眼轮匝肌无力。或麻醉时,这种排泪功能受损。
(3)鼻泪管瓣膜功能不全:鼻泪管下端开口处的Hasner黏膜瓣功能受损时,空气进入泪囊造成泪液引流不畅。
2、器质性泪溢
所有泪道堵塞或狭窄而引起的泪溢都是器质性泪溢。包括泪道狭窄、阻塞、结石、肿瘤等。
原因-总述:
泪溢主要是由于眼睑病变位置异常、泪点病变、泪管病变、泪囊病变、鼻泪管病变、泪道的排泄功能减弱等而导致。
原因-症状起因:
1、眼睑病变位置异常
眼睑内翻、倒睫刺激、眼睑外翻与睑裂闭合不全(角膜结膜外露)均可引起流泪。同时因眼睑内翻或外翻使泪点异位,泪液不能导入泪道而表现泪溢。
2、泪点病变
泪点萎缩、泪点移位、泪点闭塞、泪点新生物或泪点内植入异物(如睫毛),泪液不能顺利导出则可发生泪溢。倘若再有刺激流泪因素,则泪溢症状更加明显。
3、泪管病变
如泪小管狭窄阻塞或闭锁可发生泪溢。有的因泪小管炎、泪小管囊肿或邻近病变的压迫导致泪溢。
4、泪囊病变
泪囊炎病变(急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泪囊结核)、泪囊囊肿或泪囊肉芽肿,泪液不能通过泪道外排而发生泪溢。泪囊瘘管可发生流泪或泪溢,泪液自瘘管外排。
5、鼻泪管病变
鼻泪管狭窄或阻塞,阻碍泪液外排而发生泪溢,常引起慢性泪囊炎。阻塞多发生于膜性鼻泪管,也可因骨性鼻泪管有新生物或外伤而引起。鼻泪管病变也可因鼻炎或上颌窦炎而引起。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性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可因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性感染导致新生儿泪囊炎。
6、泪道的排泄功能减弱
例如眼轮匝肌软弱无力,泪囊疤痕性收缩,泪囊壁因炎症或新生物而变厚,或泪囊无张力的扩大,均可破坏排泪机制而造成泪溢。
原因-常见疾病:
下睑外翻、面神经麻痹、泪囊瘢痕性缩小、泪囊瘢痕性扩张无力、泪点先天性阻塞、泪点外伤、泪小管炎症、鼻泪管阻塞炎症、鼻泪管外伤、慢性泪囊炎、泪道肿瘤、老年性睑皮松弛、下泪点外翻、下泪点内翻、麦粒肿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发作眼泪不自主溢出;
2、伴眼部灼热、红肿、疼痛、瘙痒等刺激症状;
3、伴泪囊处隆起,眼部红斑、丘疹、水疱等皮损;
4、伴倒睫、分泌脓性分泌物;
5、伴内眼角附近皮肤潮红、粗糙、发生湿疹,眼皮外翻等;
6、伴鼻内肿物、一侧面瘫;
7、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长期或反复发作泪溢者,可到眼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建议患者在就医前应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种不自主流泪现象的?多久了?
2、还有哪些不适症状?有无面神经麻痹?
3、是否合并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溢出?
4、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经何种处理恢复的?
5、有无异物入眼史,如飞虫、风尘、沙等?是否曾受电光或紫外光直接照射?
6、有无角膜损伤或眼部手术后存有缝线史?
7、有无睑缘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
8、有无外伤史?
9、还有什么病?吃过什么药?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会传染吗?
2、情况严重吗?会失明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住院吗?
4、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法?
5、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6、针对目前的病情,可以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
7、治疗后是否可以正常生活?有没有后遗症?
8、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9、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10、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眼部检查,初步判断病情。之后可能会进行系统查体,了解是否存在其他系统病变。必要时需做泪道放射性核素造影、泪囊造影、泪道荧光素试验、泪道冲洗、泪道探术、鼻泪管内镜等。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首先观察泪点的大小及位置。泪点狭小或闭塞是一望而知的,泪点位置异常比较容易忽略,如下泪点外翻,即使泪道正常也仍不能导流泪液,上泪点的情况是较为不受重视的,因为维持正常的导泪功能主要是依靠下泪点。
2、触诊
泪道触诊主要为压迫泪囊区观察有无反流。在压迫泪囊时,观察下泪点是否有回流现象,如有清液回流证明鼻泪管阻塞,并已开始有泪囊扩张;如压迫时有黏液或黏脓分泌物溢泪点,则证明有慢性泪囊炎。从反流物的多寡可推测泪囊的大小,如反流物仅有米粒大,提示泪囊小;若反流物有花生米大,提示泪囊较大。
3、其他
检查神经系统有无面神经麻痹。此外,鼻科检查特别重要,有无引起鼻泪管阻塞的鼻炎、鼻息肉、鼻腔及副鼻窦肿物。
检查-实验室检查:
泪道脓性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对药物选择有意义。病理检验对泪囊肿瘤、结核诊断可靠。
检查-影像学检查:
1、泪道放射性核素造影
γ照相机闪烁扫描可了解泪道形态及功能。
2、泪囊造影
先将泪囊内容物挤掉,用泪道冲洗器将碘油或碘水泛影葡胺等推入泪囊中,4分钟后拍眼眶正侧位片。正常泪道内碘油大部排入鼻腔。泪道阻塞、狭窄、粘连、泪囊扩张或附近肿瘤压迫均可显示,有助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1、泪道荧光素试验
泪道功能正常者,数分钟内结膜囊的荧光素液即能抵达鼻腔,使棉片着色。婴儿用此试验可代替泪道冲洗。
2、泪道冲洗
最常用,可判断泪道是否堵塞,阻塞是发生在哪个位置,是否有脓液存留。
3、泪道探通术
经冲洗泪道尚难明确阻塞部位者,可行泪道探术。其具有诊断与治疗双重意义。根据探针受阻的部位,即可明确是哪一部位的阻塞。主要用于婴幼儿泪道阻塞。
4、鼻泪管内镜
鼻泪管内镜直接观察泪道,为泪道检查开辟了新途径。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原发病临床表现,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来诊断。医生会询问患者流泪发生的时间,是先天还是后天发生;有无异物入眼史,如飞虫、风尘、沙等;曾否受电光或紫外光直接照射;有无角膜损伤或眼部手术后存有缝线史;有无睑缘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上述原因均为反射性泪液分泌过多,造成眼泪流向睑裂以外,被称为“流泪”;如无上述原因而泪液外溢者,则称为泪溢。
诊断-鉴别诊断:
1、流泪与泪溢的鉴别
广义的流泪既包括泪道阻塞引起的泪溢,也包括因情感刺激或外界冷、热、风、气、烟尘、强光等刺激引起的正常流泪,还包括系列疾病引起的泪液分泌增多。二者的主要鉴别点如下:
(1)引起流泪与泪溢原因的病史不同。
(2)泪液分泌检查,流泪者泪腺分泌功能亢进,泪溢者泪液分泌量正常。
(3)泪道检查,流泪者泪道冲洗通畅,泪道荧光素试验阳性;泪溢者检査时可发现泪点外翻,或冲洗泪道时泪道有狭窄或阻塞现象,或泪道碘油造影摄片可见泪道阻塞或狭窄、泪囊壁变厚、泪囊扩大或有新生物,泪道荧光素试验呈阴性结果。
2、泪道通畅的泪溢
临床常遇到,对此类患者,经泪道冲洗通畅,往往忽略进一步寻求泪溢的病因。
(1)下泪点位置异常
上、下泪点相比较,主要依靠下泪点。因此下泪点的位置异常可以引起泪溢。
①下泪点外翻:正常泪点浸于泪湖中,并与球结膜相碰,即使令患者向上看,如果不扳开下睑是不会看到下泪点的。这种紧密的接触是维持正常吸引泪液功能的先决条件。通过视诊即可观察到泪点的位置。尽管泪道冲洗通畅,也难以导流泪液而引起泪溢。引起下泪点外翻的原因很多,如先天异常、瘢痕性睑外翻、老年性睑皮松弛、面神经麻痹。特别是很轻微的面神经麻痹常被忽视,此时让患者笑一笑便可发现。
②下泪点内翻:常因内翻倒睫、各种原因的睑球粘连,使下泪点内卷,虽冲洗泪道通畅,但也可导致泪溢。此种情况多与内翻倒睫刺激,引起反应性泪液分泌过多的流泪同时存在。
(2)排泪的吸收功能不良此种泪溢常被忽视
患者主觉流泪,但无泪点大小及位置异常,冲洗泪道也通畅。需进一步通过泪囊碘油造影排除泪囊瘢痕性缩小、泪囊扩张无力、泪囊壁增厚所致无弹性。还应除外眼轮匝肌无力所致排泪功能不良。这四种情况都可破坏排泪机制而造成泪溢。后者常在面瘫尚未发生明显睑外翻及下泪点外翻以前,即引起泪溢。泪囊肿瘤早期也可出现泪溢症状。此时泪道仍通畅,只是影响到泪囊的排泪功能所致。经泪囊碘油造影可获诊断。
3、泪道阻塞或狭窄的泪溢
泪道阻塞多发生在泪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以及鼻泪管下口。
(1)泪点狭窄或阻塞
可以是先天的,或由于外伤、炎症所致瘢痕形成。视诊可见泪乳头处泪点狭窄或闭锁,即在泪点处形成一白色小突起,或根本无泪点痕迹。
(2)泪小管阻塞
为常见病。特别是内侧段泪小管,总泪管及其进入泪囊处。原因有先天畸形、炎症后瘢痕、创伤等。泪道冲洗不通,液体自原泪点反流。泪道探术泪小管处有阻力或不通,即可确诊。泪小管炎较少见。炎症期充血肿胀,导致泪道狭窄或阻塞而致泪溢。泪小管炎常合并泪小点炎症,多由慢性结膜炎扩展而来。有时常将泪溢归因于结膜炎而忽略了泪小管的病变。泪点部肿胀是惟一可以观察到的。肿胀的泪乳头充血突出,有时被误诊为麦粒肿。此时泪道冲洗常不甚通畅,一旦炎症消退,泪溢症状自然消失。
(3)鼻泪管阻塞
多由鼻炎上延,使鼻泪管阻塞。主诉泪溢,压迫泪囊部无分泌物自泪点溢出,冲洗泪道不通。泪道探术有助于诊断。
(4)慢性泪囊炎
是一种常见疾病。女性多于男性。由于鼻泪管阻塞造成泪液潴留于泪囊中,是引起泪囊炎的先决条件。患者主要症状是泪溢,常伴有该侧的慢性结膜炎。外观多正常,有时泪囊区有轻度隆起,压迫泪囊区可见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反流。当泪小管也有阻塞时,分泌物可积存于泪囊中,使泪囊形成球形黏液囊肿。此时泪囊区有球形隆起,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压之囊性感有弹性。如用力压,其内容物自小泪点排出或经鼻泪管排至鼻腔。但不久又复充满,又形成囊肿。需和肿瘤或寒性脓肿相鉴别。泪囊肿瘤经泪囊造影可显示肿物阴影,且无黏液或脓性反流物,活体组织检查对肿瘤及结核诊断最可靠。泪囊区皮脂腺囊肿位置较浅,与皮肤粘连,冲洗泪道通畅,较易鉴别。
(5)新生儿泪囊炎
又称先天性泪囊炎。可发生于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至鼻泪管下口之间的任何部位。是鼻泪管形成过程中,泪道原基上皮柱分段管化时未能完全开通,即先天性鼻泪管未开通,使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性感染所致。约有2%~4%的足月产婴儿有此种膜性阻塞。但大多数残膜在生后4~6周自行萎缩而恢复通畅。先有泪溢,逐渐变为脓性分泌物,常被误诊为结膜炎。压迫泪囊区有脓性分泌物反流者即可诊断。
(6)泪道肿瘤
①泪小管肿瘤:主要有炎症性肉芽肿,其次为乳头状瘤,可以引起泪道阻塞而出现泪溢。
②泪囊肿瘤:早期主诉泪溢,这是因为泪囊壁肿瘤细胞浸润,失去弹性所致。泪道冲洗试验通畅,偶有疼痛,有时从泪点反流血性分泌物。常被误诊为慢性泪囊炎。X线泪囊造影,显示泪囊扩张、移位或曲线异常。若泪囊区有肿块形成,应和泪囊黏液囊肿相鉴别。若肿瘤波及皮肤,形成溃疡,局部可触及淋巴结,甚至可有转移。需和泪囊区表面皮肤肿瘤鉴别,后者泪道冲洗通畅,泪囊造影正常。
治疗-预计治疗:
泪溢患者首先应明确病因,然后进行对因、对症治疗。通常发病人群和症状类型不同,治疗也不尽相同。婴儿泪溢可点抗生素眼液;成人功能性泪溢以药物治疗为主;成人器质性泪溢以手术治疗为主。
治疗-治疗方法:
1、婴儿泪溢
有规律地压迫泪囊区后点抗生素眼液,不愈者一周岁后全麻下行泪道探通术。
2、成人泪溢
(1)功能性泪溢
硫酸锌及肾上腺素溶液点眼,以收缩泪囊黏膜;对顽固而严重的病例,可摘除部分泪腺,但应慎重。
(2)器质性泪溢手术治疗
①泪小点狭窄闭塞或缺如:探针探通,泪小点扩张器扩张。必要时用激光打通。
②睑外翻泪小点位置异常:可于泪小点下切除一水平椭圆性结膜及结膜下结缔组织以矫正睑外翻,使泪小点复位。如:眼睑松弛,可同做眼睑缩短术,也可试用电烙术。
③泪小管阻塞:泪小管阻塞常见的原因是泪小管狭窄、泪小管异物,故应用抗生素治疗泪小管感染,同时可给予激光治疗或泪小管留置治疗。也可采用泪液引流术。
④鼻泪管狭窄:鼻泪管狭窄一般伴同慢性泪囊炎,其治疗原则是除去泪囊感染灶,建立鼻内引流通道,可行鼻腔泪夹吻合术。
治疗-相关药物:
硫酸锌、肾上腺素溶液
日常-护理原则:
泪溢患者应做好日常防护措施,有助于缓解症状。
1、心理护理
患者应尽量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而诱发流泪。
2、生活护理
(1)注意眼部卫生,流泪时可用干净手帕擦拭,切勿用脏手或脏物擦拭。
(2)擦拭眼部时,动作宜轻,避免损伤皮肤。皮肤松弛者,宜从下向上擦拭,以防下睑外翻。
(3)室内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外出戴有色眼镜,避免风沙、强光刺激。
(4)注意不要长时间看书、工作,避免眼疲劳。
(5)患者可多做眼部按摩,经常转动眼球或做睛明穴按摩,有助于改善流泪症状。
(6)积极治疗眼部原发病。
3、饮食
禁食葱、蒜、韭菜及腥发等刺激之物。
4、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乱用眼药。
5、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泪溢发生的次数和持续时间,遵医嘱复查。
预防-预防措施:
泪溢的预防主要是清洁、保护眼睛。
1、多做眼部按摩,经常转动眼球。
2、看书、工作不要过于疲劳。
3、积极治疗眼部原发病。
4、不要乱用眼药。
5、不要用脏手直接擦眼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