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尿量异常症状概述: 正常人24小时尿量约1500~2000ml,尿量异常(abnorma...
养生
症状名称: 尿量异常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abnormal urine output
主要病因: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肾脏疾病、休克
常见症状: 多尿、少尿、无尿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尿液检查、血液检查、泌尿系B超检查、X线、CT、膀胱镜检查、输尿管镜检查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肾内科、泌尿外科、急诊科
传染性:
症状-典型表现:
1、多尿
24h总尿量超过2500ml。
2、少尿
24h总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少于17ml。
3、无尿
24h总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没有尿液排出。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多尿
(1)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①尿崩症:因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引起肾小管再吸收功能下降而引起多尿。
②糖尿病:因血糖过高尿中有大量糖排出,可引起溶质性利尿;由于血糖升高,机体为了代偿增加饮水量,以便稀释血液也是引起多尿的原因。
③钾缺乏: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由于丘脑-神经垂体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患者表现狂渴多饮(每日饮水量在4升以上)。多尿失水,随着尿量增加,尿中丢失钾增加而引起顽固性低钾血症。尿量增加尿相对密度低于1.006以下。继发于各种原因长期的低血钾,可引起肾小管空泡变性甚至肾小管坏死,称失钾性肾炎,肾小管重吸收钾障碍,大量钾从尿中丢失,患者表现烦渴多尿,实验室检查除低血钾外肾小管功能受损是其特点。
④高钙血症: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时或多发性骨髓瘤时,血钙升高损害肾小管,使其再吸收功能下降表现多尿;亦易形成泌尿系统结石,使肾小管功能进一步受损加重病情。
(2)肾脏疾病
①多尿见于慢性肾衰竭的早期,此时以夜尿量增加为其特点。
②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或非少尿型的急性肾衰竭都可表现多尿,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的表现。
③各型肾小管性酸中毒一般都存在多尿。Ⅰ型肾小管酸中毒亦称远端型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远端肾小管泌氢泌氨功能障碍,表现顽固的代谢性酸中毒,碱性尿,尿的pH值一般在6以上,高氯血症、低血钾、低血钠、低钙血症。Ⅱ型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近端肾小管回吸收碳酸氢钠障碍而表现代谢性酸中毒。由于近端肾小管不能完全回吸收糖,因而尿糖排泄增加呈肾性糖尿是其特点。Ⅲ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是近端远端肾小管同时受损,其临床特点具备I型Ⅱ型两者特点。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缺乏醛固酮或远端肾小管对醛固酮不敏感、反应低下引起多尿,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是其特点。
(3)溶质型多尿
因治疗原因需用甘露醇、山梨醇、高张糖,可表现多尿,若同时应用利尿药物则多尿更显著。
(4)其他
大量饮水、饮茶、进食过咸或过量食糖亦可多尿。
2、少尿、无尿
(1)肾前性少尿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肾脏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称肾前性少尿、无尿。
①血容量不足:开始为功能性少尿无尿,一旦补足血容量立即恢复尿量;若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可引起器质性肾脏损害。如急性肾衰竭,表现少尿、无尿,见于严重脱水、大出血、大面积烧伤等。
②休克:各种原因的休克使肾脏灌注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不足,见于过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等。
③心搏出量减少:此时肾脏供血量显著下降,见于左心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及缩窄性心包炎等。
④肝肾综合征:肝硬化晚期,严重腹水,肾脏严重灌注不足表现少尿、无尿,一旦肝硬化腹水得到缓解肾脏可随之恢复,尿量增加。肝肾综合征时,肾脏的病理检查正常。
(2)肾性少尿或无尿
①肾实质性损害:无论是原发肾小球肾炎还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皮肌炎等,均可引起肾实质损害甚至肾功能损害或衰竭,引起少尿无尿。慢性肾衰竭晚期肾脏萎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可显著减少甚至无尿;急性肾衰竭少尿无尿期,表现少尿无尿。
②肾间质性疾患:最常见药物过敏如青霉素、磺胺药物、利福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引起肾间质损害。也见于慢性肾盂肾炎晚期肾功能损害。急性肾盂肾炎见于肾乳头坏死。重金属盐类中毒见于汞、铅、砷、金等中毒。
③肾血管性疾患:肾皮质血管痉挛或栓塞,肾供血减少引起少尿无尿,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等。
(3)肾后性少尿或无尿
常见于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癌,神经源性膀胱等。
原因-常见疾病:
尿崩症、糖尿病、钾缺乏、高钙血症、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休克、左心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缩窄性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皮肌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神经源性膀胱等。
就医-急诊指征:
1、急性剧烈腰痛、血尿等;
2、伴高热、寒战、恶心、呕吐等;
3、腹部极度膨隆,有尿意,但无法排尿;
4、频繁大量呕吐、腹泻后,出现烦渴、口干、少尿、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
5、病人持续无尿,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呼吸苦难,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休克表现;
6、慢性病患者,出现无尿、少尿、精神萎靡等;
7、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尿量异常,每天排尿量、排尿次数明显比正常人多;
2、伴腰腹疼痛、异常结节等;
3、伴排尿异常,如尿痛、排尿困难、尿中断、尿失禁等;
4、伴体重明显减轻;
5、伴烦渴、多饮、食欲亢进、消瘦、血糖升高;
6、伴逐渐加重的头痛、视力障碍等疑似脑内病变表现;
7、伴强迫自己多饮、焦虑等其它精神心理异常;
8、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尿量异常伴发危及生命的情况,请及时到急诊科处理。
2、多尿,常见于尿崩症、糖尿病等疑内分泌代谢疾病,可就诊于内分泌科。
3、怀疑肾脏受损,可就诊于肾内科、泌尿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暴露您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体格检查,穿易穿脱的衣裤,避免穿紧身或连体衣物,以免造成不便。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很多检查项目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或禁食6小时以上,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或影响医生判断。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尿量异常出现多久了?尿量减少还是增多?
2、随着时间的推移,尿量有变化吗?
3、您尿量异常的症状是偶尔出现的还是持续存在?
4、您的症状有诱发因素吗?
5、您是否存在症状加重或减轻的相关因素?
6、除此症状外,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发热、腰痛、脓尿、血尿等 ?
7、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8、您有糖尿病、心血管或肝肾相关疾病吗?
9、您既往手术过吗?若手术过,是什么原因?
10、您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11、您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是否使用过利尿剂?
12、您的家人有类似疾病吗?
13、最近是否大量饮水、饮茶、进食过咸或过量食糖等?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尿量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4、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5、治疗效果怎么样?
6、我的病对身体危害大吗?会引起什么严重后果?
7、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有没有严重副作用?
8、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9、我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可判断泌尿系统是否合并感染、肾功能有无损害。
2、血液检查
可通过白细胞计数等,判断有无感染。测定血液中的生化成分,评估电解质、血糖、血脂水平以及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有助于病因的诊断与鉴别。
检查-影像学检查:
1、泌尿系B超检查
有助于判断泌尿系统的器官(如肾脏、前列腺、膀胱)是否存在异常。
2、X线
是诊断尿路结石的重要方法。
3、CT
可明确对X线不显影的尿酸结石及肿瘤。
检查-其他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症状表现及发病过程进行初步诊断;同时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相关检查结果给予确诊。由于尿量异常的病因比较复杂,病史有很大差异,对于多尿患者应仔细追问内分泌代谢疾病史,肾脏疾病史,药物应用史等;少尿、无尿患者着重询问失水、失血、药物过敏史以及肾脏疾病史、心血管疾病史、排尿困难史、糖尿病史等。
诊断-鉴别诊断:
1、尿崩症
尿崩症是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狂渴多饮、多尿、失水。确诊依赖实验室检查。
2、糖尿病
典型病史应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不典型病历多见于老年人,尤其多见老年肥胖者,表现多饮多尿,可不表现多食。糖尿病实验室检查表现血糖高、尿糖高,胰岛素释放和C-肽检查不正常,不典型病例须做糖耐量试验或馒头试验方可确诊。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患者顽固性高血压,顽固性低血钾,周期性肌肉软瘫、麻痹、抽搐及痉挛。CT或MRI检查可发现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
4、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是由于甲状旁腺腺瘤增生肥大和癌肿(极少见),患者烦渴多尿,肌肉松弛乏力软弱,恶心呕吐,便秘。实验室检查血钙高,尿钙高,碱性磷酸酶升高。X线检查,骨骼脱钙,骨质吸收。
5、精神性多饮、多尿症
患者往往可以耐口渴,此时尿量可以明显减少,而尿相对密度可升高至1.015以上。患者易同时有一系列神经官能症临床表现。水剥夺试验或高渗盐水试验可以与尿崩症鉴别。
6、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的早期,往往表现多尿,主要夜尿量增加,代表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此时尿相对密度低,往往固定在1.010~1.012,尿渗透压低,放射性核素肾图表现低平曲线。
7、急性肾小球肾炎
常常有链球菌感染史,链球菌感染后,潜伏期2~3周,临床表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管型尿,此时肾小球受累以致滤过率降低,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正常故尿量减少,尿中有形成分增加,因而尿比重高。尿钠测定小于20~30 mmol/L,尿肌酐/血肌酐常超过20∶1与急性肾衰竭引起的少尿不同。
8、肝肾综合征
有慢性肝病史,肝硬化腹水的体征,部分患者有肝昏迷、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黄疸为肝细胞性黄疸。尿钠低,一般20mmol/L以下,与急性肾衰竭尿钠升高不同。尿肌酐/血肌酐比值大于20∶ 1,也是与急性肾衰竭不同点。
9、急进性肾炎
进行性少尿,每日尿量在400ml以下,迅速出现肾衰竭,多数在数周数月内走向尿毒症死亡,故法国称之为恶性肾炎。少尿,水肿,高血压,部分患者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持续存在。持续性进行性肾功能损害。肾活检肾小球球囊内50%以上有半月体存在,因此又称半月体肾炎。尿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升高,确诊依靠肾活检。
10、尿路梗阻
主要见于下尿路梗阻,早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若不及时解除梗阻,肾盂积水会越来越多,压迫肾皮质,可严重影响肾血流量引起少尿。晚期时肾功能受损,少尿无尿更为常见。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多尿
多尿的治疗主要分二大部分:一是针对疾病原因的治疗;二是纠正因多尿所致的内环境紊乱,如血电解质失衡等,低钾、低钠要及时补充。糖尿病多尿要用药物降低血糖。药物所致的可依具体情况更换药物种类或剂量。原发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行手术治疗。
2、少尿、无尿
(1)积极处理可复性原发病,如纠正脱水、休克改善心功能,取出结石,肾造瘘解除梗阻。
(2)预防额外损伤,如避免肾毒性药物,预防休克、心衰的再发生;溶血者用碳酸氢钠。
(3)利尿,可用呋塞米、甘露醇等药物。
(4)支持疗法,包括限制液体入量、保持电解质平衡、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积极治疗并发症如感染等、透析治疗。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