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皮肤紫癜症状概述: 皮肤紫癜(Skin Purpura)是由于皮肤黏膜出血,血液淤积于皮...
养生
症状名称: 皮肤紫癜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Skin Purpura
其他名称: 紫癜
主要病因: 主要因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的异常、凝血异常引起
常见症状: 皮肤出现红色或暗红色、压之不褪色的斑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超声检查、X线检查
发病部位: 皮肤
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异常
(1)遗传性
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皮肤弹力过度症等。
(2)获得性
①感染性:肾综合征出血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
②免疫因素:过敏性紫癜。
③化学因素:见于各种药物性血管性紫癜。
④生物因素:如蛇毒、蜂毒等。
⑤代谢因素:如维生素C缺乏病、类固醇紫癜、老年性紫癜等。
⑥机械性紫癜。
⑦原因不明:单纯性紫癜。
2、血小板数量或功能的异常
(1)血小板减少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如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药物等抑制骨髓、肿瘤浸润、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等。
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后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功能亢进、低温麻醉等。
(2)血小板增多
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②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如类风湿关节炎、缺铁性贫血、淋巴瘤、脾切除术后等。
(3)血小板功能缺陷
①遗传性: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贮存池病等。
②获得性:如尿毒症、骨髓增殖性疾病、药物因素、异常球蛋白血症。
3、凝血异常
(1)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
①遗传性: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②获得性:如重症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大量输库血等。
(2)纤维蛋白(原)溶解亢进
如原发性纤维蛋白原溶解亢进症、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
(3)血循环抗凝物质
如抗凝血因子Ⅷ、Ⅸ抗体、狼疮抗凝物、肝素和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等。
4、综合因素
临床可以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出血,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其临床特点表现除有引起DIC的原发病特点外,可有多部位重度出血,严重者可因颅内出血死亡。
原因-常见疾病: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肾综合征出血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过敏性紫癜、药物性血管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病、类固醇紫癜、老年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类风湿关节炎、缺铁性贫血、淋巴瘤、血友病、纤维蛋白原溶解亢进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就医-门诊指征:
未受伤,皮肤多发红色或暗红色斑,压之不退色,提示紫癜、皮下出血,或伴发以下情况:
1、反复消退后又复发;
2、伴皮肤局部瘙痒、灼热感、色素沉着;
3、伴反复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等,或创口出血不易凝固等,提示血小板减少、凝血异常;
4、伴头晕、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
5、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等特殊药物后,出现皮肤大量紫癜;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需要对皮肤紫癜部位进行检查,最穿宽松衣物,便于检查。
3、可能需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4、还可能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女性避开月经期,防止影响诊断。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8、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皮肤紫癜是何时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紫癜的面积有扩大吗?
2、您的紫癜多分布于哪些部位?
3、除皮肤紫癜外,您是否还存在皮肤瘙痒、异常出血、乏力、贫血等表现?
4、您以前出现过皮肤紫癜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5、您使用过药物治疗皮肤紫癜吗?什么药?
6、您的月经规律吗?有月经量增多、闭经等月经不调表现吗?
7、您近期有过皮肤损伤经历吗?
8、您的亲属中是否有人也存在皮肤紫癜症状?是否与遗传性疾病有关?
9、您有服用具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吗?什么药?
10、您曾经或目前是否患有某些血液病,如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11、您是过敏体质吗?曾经或目前患有过敏性紫癜等疾病吗?
12、您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其他疾病?是否正在接受治疗?
13、您有吸烟或饮酒的习惯吗?多长时间了?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出现皮肤紫癜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4、我要进行哪些治疗?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有后遗症吗?
6、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患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回家后我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体检时除仔细的全身检查之外,应特别注意出血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血小板及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瘀点、瘀斑,多见于女性。凝血因素导致的紫癜一般主要表现为关节积血、肌肉血肿和内脏出血,较少表现皮肤紫癜,仅有时表现为大的瘀斑。过敏性紫癜常突出于皮肤之外,多分批出现,主要分布于下肢及臀部。某些原发病伴有紫癜时,还应注意原发病的体征。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了解血小板的变化以便于明确皮肤紫癜的原因。
2、尿常规
可确定皮肤紫癜的严重程度,是否累及肾脏。
3、凝血功能检查
如血小板计数、血块退缩试验、出血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等,可判断是否因凝血机制障碍引起的皮肤紫癜。
检查-影像学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1、单纯性紫癜
皮损呈针尖至绿豆大小的瘀点或瘀斑,有时稍隆起,不痒或微痒,2~3周消退,易复发。好发于小腿伸侧,可扩散。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少数有低热、全到大腿身不适和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2、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
皮损呈间断成批地出现小瘀点、瘀斑和丘疹,可有瘙痒和灼热感,愈后有色素沉着,常反复发作。好发于足背和下肢,风湿病如干燥综合征等患者多见,血清丙种球蛋白升高。
3、过敏性紫癜
皮损呈密集的小瘀点及瘀斑,稍隆起于皮肤表面,可伴有多形性皮损,极罕见大片出血。好发于四肢伸侧、臀部及躯干,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因过敏所致,部分患者有关节症状和腹痛,可有低热等全身症状,血小板正常。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皮损呈大小不等的片状紫癜及广泛皮下出血,全身均可发生,有广泛的内脏及黏膜出血,有贫血等全身症状,血小板明显减少,出血时间延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5、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皮损呈广泛皮肤和黏膜紫癜,常有出血,全身均可发生,有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失调、血小板减少和发热等。
6、皮质类固醇性紫癜
皮损呈暗红色边缘清楚的瘀斑,好发于四肢和躯干,有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史,血小板正常,常伴有痤疮和库欣综合征等。
7、药物性紫癜
皮损呈对称性、泛发性,可出现小瘀点或大片瘀斑、血痂及黏膜出血,部位不定,有服用巴比妥类、水杨酸、够剂和磺胺等药物史,停药后症状消失,血小板正常或减少。
8、坏血病
皮损呈毛囊性点状紫癜及受压和摩擦部位的紫癜,好发于四肢、腹部或其他部位,有维生素C缺乏,血小板正常或减少,可伴有低热、乏力和贫血等全身症状,有出血性牙龈炎。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增强体质,起居有节,不要过劳,发病后应注意休息。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外伤、感染,日常生活中也应尽量避免使用硬性及锐性用品。
2、病因治疗
是治疗紫癜的关键。如药物性紫癜应立即停用切可疑药物;感染性紫癜要加强抗生素力度;维生素C缺乏症则需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使用免疫抑制药治疗,如无效可做脾切除等。此外,有原发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3、对症治疗
适当应用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药物如利血生、肌苷、叶酸等,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小板悬液、补充凝血因子等。
4、抗栓治疗
部分患者是由于血栓病所致,因此如有临床血栓或有很高的血栓危险性时则有抗栓治疗的指征。肝素是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其剂量根据病情的不同也有差异,使用时应注意以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作动态监测,尽量减少其出血的副作用。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症状护理
(1)急性期或伴有内脏出血者卧床休息,慢性期可适当活动,忌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2)观察紫癜的分布部位、伴发症状等,勿搔抓或热水烫洗皮肤,穿棉质衣物。
(3)牙出血者,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饭后漱口或行口腔护理,使用软毛牙刷。
(4)血小板计数低下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
(5)出血、呕血、便血时,观察神志、面色、出血量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2、饮食护理
饮食宜富营养、软烂、易消化之品,忌食辛辣刺激、海腥发物,忌带刺及煎炸、炙烤、坚硬之品。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期间少食含糖高的食物,宜进食含钙高的食物。
3、情志护理
关心、爱护患者,以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使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4、健康教育
(1)注意自身防护,防跌扑和碰撞。
(2)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加强营养,掌握饮食宜忌。
(4)过敏性紫癜患者寻找引起疾病的原因,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如花粉、动物皮毛等。
(5)遵医嘱用药,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定期门诊复查。
预防-注意事项:
告诉患者如果病因得以治疗后,紫癜可以缓慢消退。告诫患者不要使用化妆品或采用其他方法遮盖紫癜。如出现血肿,加压包扎和冷敷有助于减少出血。24小时后热敷可增加血液吸收。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