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腮腺区肿大症状概述: 腮腺区肿大(Swollen parotid area)是指耳后及颌...
养生
症状名称: 腮腺区肿大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Swollen parotid area
主要病因: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瘤样病变、炎症、嚼肌良性肿大、嚼肌下间隙感染
常见症状: 耳后及颌下区肿大
检查项目: 腮腺造影、活组织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CT、颈部B超、MRI
发病部位: 口腔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腮腺区肿瘤及瘤样病变
(1)良性肿瘤
包括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及肌上皮瘤等。
(2)恶性肿瘤
原发性恶性肿瘤如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鳞状上皮癌、腺泡细胞癌及恶性多形性腺瘤,还有腮腺转移癌。
(3)瘤样病变
包括第一鳃裂囊肿、腮腺囊肿、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及腮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2、炎症性腮腺肿大
(1)急性炎症
如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腮腺区淋巴结炎等。
(2)慢性炎症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腮腺结核、腮腺区放线菌病等。
3、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
如腮腺良性肥大、药物反应性肿大,还有一些综合征的表现如舍格伦综合征、葡萄膜腮腺热等引起的腮腺肿大。
4、非腮腺疾病
如嚼肌良性肿大、嚼肌下间隙感染等。
原因-常见疾病:
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肌上皮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鳞状上皮癌、腺泡细胞癌、恶性多形性腺瘤、腮腺转移癌、第一鳃裂囊肿、腮腺囊肿、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腮腺血管瘤、腮腺血管畸形、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腮腺区淋巴结炎、慢性化脓性腮腺炎、腮腺结核、腮腺区放线菌病、腮腺良性肥大、腮腺药物反应性肿大、舍格伦综合征、葡萄膜腮腺热、嚼肌良性肿大、嚼肌下间隙感染等。
就医-门诊指征:
1、腮腺区肿胀或出现肿块,严重者可看到一侧面部隆起;
2、该区域的持续性疼痛;
3、伴局部红、肿、热、痛、流脓;
4、伴吞咽困难、张口困难;
5、伴一侧脸部麻木、肌肉无力、面部皮肤破溃;
6、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7、伴耳痛、头痛;
8、伴腮腺炎患者接触史,出现的腮腺肿胀、发热、乏力等;
9、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口腔颌面部的检查,建议患者保持口腔清洁。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症状严重、年老体弱、未成年的患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为了确保就医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建议患者提前采取以上的准备措施。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发现肿大的?这个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有加重或缓解?
3、肿大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慢慢出现的?
4、除了肿大外,有没有其他症状,比如疼痛、口干、发热、张口受限等?
5、最近有接触其他病患吗?
6、最近有进食什么被污染过的食物吗?去过疫区吗?
7、近期受过什么外伤吗?以前做过手术或受过外伤吗?
8、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9、您的家人亲属有没有类似的症状?
10、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腮腺区肿大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我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现在有确切的诊断吗?诊断是什么病呢?需要我怎么配合?
8、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9、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10、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腮腺急性化脓性炎症时,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数增高,流行性腮腺炎和舍格伦综合征时白细胞数偏低。嗜酸粒细胞增多者为过敏性腮腺炎。
2、血清学检查: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阳性、γ球蛋白增高,血清IgG增高可见于舍格伦综合征。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腮腺造影:腮腺造影检查对诊断腮腺炎症、良恶性肿瘤、舍格伦综合征等有很高的价值。
2、颈部B超:腮腺有无扩张或囊肿可以通过B超了解,如有结石或肿瘤,B超也有一定的显示。
3、CT及MRI:可以显示一些组织或器官的异常。
检查-病理检查:
活组织检查:对疑为肿瘤的患者,术前针刺活检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对确诊及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判断。患者发病的缓急,有无发热、畏寒等伴随症状以及病程的变化都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可以进一步对疾病做出诊断,对于肿瘤病变要对良性和恶性做出鉴别,炎性和非炎性的腮腺肿大也要做出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1)发病急缓
急性起病者多为流行性腮腺炎或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慢性腮腺肿大主要见于腮腺良性肿瘤或症状性腮腺肿大。
(2)伴随症状
腮腺肿大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者,主要见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和流行性腮腺炎。腮腺淋巴结炎、结核性腮腺炎及腮腺恶性肿瘤晚期也可有中度或低度发热。肿大伴疼痛见于化脓性腮腺炎及淋巴结炎。腮腺良恶性肿瘤、症状性腮腺肿大、舍格伦综合征等呈无痛性腮腺肿大。单侧腮腺区肿大多见于化脓性腮腺炎、肿瘤等。双侧肿大多见于流行性腮腺炎、症状性腮腺肿大和舍格林综合征等。舍格伦综合征除腮腺肿大、口干症状外,还伴有眼干及结缔组织病。腮腺恶性肿瘤还可伴有面瘫。
(3)病程变化及治疗效果
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发病急、病程短,使用抗病毒、抗生素药物治疗有效。腮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呈无痛性缓慢长大,而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呈进行性长大。慢性腮腺炎有反复发作病史,用抗生素药物后症状改善。
2、体格检查
(1)局部检查
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局部有压痛,导管开口可红肿,但前者挤压腮腺流出澄清的液体,而后者则流出混浊的脓液。腮腺良恶性肿瘤,无压痛,导管开口无红肿。良性肿块有包膜、活动、中等硬。恶性肿瘤坚硬,不活动。
(2)全身检查
舍格伦综合征还常伴有泪腺肥大及结缔组织病表现。
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类风湿因子、腮腺造影、活组织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腮腺区肿瘤及瘤样病变
(1)腮腺良性肿瘤
以腮腺混合瘤最常见。呈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质中等硬、活动。造影表现为导管被推移位。腺淋巴瘤多数位于腮腺后下极。肿瘤表面光滑、质地较软。
(2)腮腺恶性肿瘤
低度恶性肿瘤包括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及乳头状囊性癌,临床表现为肿瘤生长较快,肿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质地硬。高度恶性肿瘤多见腺癌、腺样囊性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鳞状上皮癌、未分化癌等,除了低度恶性肿瘤表现外,还伴有胀痛、触痛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面瘫,表面皮肤破溃,并可发生颈部淋巴结,甚至经血行全身远处转移。
(3)腮腺区瘤样病变
多见腮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毛细血管型血管瘤多见于婴儿,肿瘤边界清楚,韧性大,压缩性不明显。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于年龄稍大儿童及成年人,肿瘤质地软,界限不清,可压缩,低头试验阳性。
2、腮腺炎性肿大
(1)流行性腮腺炎
以5~15岁少年儿童为主,常流行于春季,多有接触史。腮腺肿大先从一侧开始,3~5d后另一侧随着肿大。腮腺呈弥散性肿大,有压痛。腮腺导管开口处稍有红肿,但挤压腮腺可见清亮分泌液。全身可出现发热、乏力及头痛等症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病程约7~10d。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2)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多发生于长期禁食、卧床、体质衰弱的中老年患者。一般为单侧腮腺受累。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具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表现,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腮腺导管开口显著红肿,压迫腮腺有脓液流出。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
(3)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根据临床特点不同分为两类:
①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常见于儿童。成人也可见,但有自幼发病史。男性多于女性。腮腺有反复肿胀史,挤压腮腺可见导管口有脓性或胶冻样分泌。随年龄增加,发作次数和症状渐减轻。腮腺造影示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
②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多发生于中年,单侧多见。肿胀多与进食有关,短时间达高峰,一般持续时间短约2d左右。挤压腮腺可见导管口流出混浊样黏液。病史长者可在颊黏膜下扪及粗硬、条索状腮腺导管。腮腺造影示主导管及叶间导管部分扩张、部分狭窄、呈腊肠样改变。
3、非炎性腮腺肿大
(1)腮腺良性肥大
多见于中老年,多为双侧肿大。腮腺逐渐肿大,可反复发作但无痛。腺体呈弥漫性肿大,柔软,无压痛,导管口无红肿,挤压腮腺有清亮液体流出。常有相伴的疾病如糖尿病、肝病、营养不良等及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史。腮腺造影显示外形正常,但体积增大。排空功能稍迟缓,超声示腺体弥漫性肿大,回声增强,但无局限性回声异常。
(2)舍格伦综合征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发病缓慢。有口干、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及结缔组织病3种症状中的2种存在,即可诊断该病。腮腺肿大多为双侧,可反复发作。多呈弥漫性,无压痛,挤压腮腺导管口唾液无分泌或分泌很少。继发感染时,有压痛,可流出混浊的雪花样唾液。少数患者可触及结节状肿块,易误诊为肿瘤。口腔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不能进干食,口腔发黏,味觉异常。唇舌黏膜发红,舌裂纹,舌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眼部症状为眼干、痒、疼痛及异物感。泪腺肿大可致睁眼困难,睑裂变小。结缔组织病多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还可发生全身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发性肌炎和结节性动脉炎等。腮腺造影示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也可表现为仅主导管及叶间导管显影,末梢腺体组织不显影,所谓向心性萎缩,此为晚期病变。排空功能明显迟缓。小涎腺活体组织学检查显示淋巴、浆细胞浸润,腺实质萎缩。实验室检查示血沉加快,免疫球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SS-A,SS-B等可能阳性。
4、非腮腺疾病
(1)嚼肌良性肥大
患者颜面不对称,无明显症状。一般有偏侧咀嚼史。检查见整个嚼肌增大,患者咬紧牙齿时,嚼肌明显可见。腮腺导管开口正常,挤压腮腺有清亮液体流出。腮腺检查未见异常。
(2)嚼肌间隙感染
患者多有下颌智齿冠周炎或下颌磨牙感染疼痛病史。嚼肌区明显红肿热痛,压痛明显,伴有张口受限。穿刺可抽出脓性分泌物。腮腺导管开口未见异常。唾液分泌良好。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1)如病毒、细菌导致腮腺炎症性肿大,选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
(2)腮腺恶性肿瘤对化疗药物大多数不敏感,多选用术前或术后化疗,姑息性化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腮腺区肿大的主要治疗手段,
(1)适应证
①化脓性腮腺炎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
②各类良恶性肿瘤和类瘤样病变。
③不可复性腮腺慢性炎症。
④长期不消退的肿大腮腺淋巴结。
⑤影响美观的腮腺良性肥大。
(2)术式
腮腺肿大切除术主要有部分切除术、浅叶切除术、全腮腺切除术和扩大切除术,选择何种术式需根据不同疾病来定。
3、理疗
炎症所致的腮腺区肿大,超短波、红外线理疗有助于肿胀消退。
4、化疗和放疗
适用于恶性肿瘤所致的腮腺区肿大。
日常-护理原则:
1、减轻疼痛的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
饭后或睡觉前后漱口,以减少口腔内残留食物,防止腮腺继发化脓性感染。
(2)做好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咀嚼能力,给予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半流质或软食。忌酸、辣、硬而干燥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张口、咀嚼、唾液增多使肿痛加剧。
(3)其他
按医嘱局部冷敷。
2、体温过高的护理
注意休息,防止过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热伴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至热退。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汗液蒸发散热。同时应检测体温变化。
3、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
4、预防感染传播
(1)控制感染源
对患者采取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
(2)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给患者房间进行消毒,注意通风。
(3)保护易感者
易感儿接种疫苗能有效防止腮腺炎的流行。
5、健康指导
单纯腮腺炎患者可在家隔离治疗,指导家长做好隔离、用药、饮食、退热等护理,做好心理护理,介绍减轻疼痛的方法,使患者配合治疗。教会家长观察病情,若有并发症出现,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预防-预防措施:
1、流腮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更要避免与流腮患者接触。
2、居家环境应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病毒侵犯的可能性。
3、对接触过流腮患儿的孩子,应密切观察,口服板蓝根有一定预防作用。
4、完善幼儿园及学校里的晨检、隔离制度,患儿须及时隔离,对儿童集中活动的场所应及时消毒。
5、注射疫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