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胃气虚证症状概述: 胃气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胃气虚弱,纳运失司,以胃院痞闷、隐痛、喜按...
养生
症状名称: 胃气虚证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stomach qi
其他名称: 胃气亏虚证、胃气不足证
常见症状: 胃院痞闷、隐痛、喜按,食欲不振,或得食痛缓,疲乏,舌淡嫩,脉弱
发病部位: 胃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妇科
原因-常见疾病:
1、胃脘痛
初期多为实证,日久伤及正气,胃气受损,常可见胃气虚证。其特点为胃脘疼痛日久,隐隐作痛,空腹为甚,得食稍减,得按觉舒,舌淡脉弱,乃胃气虚弱,经脉失于温养所致。治宜补益胃气,方用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2、嘈杂
表现为似饥非饥,似痛非痛,但觉胃中懊憹不宁,莫可名状,口淡无味,恶心呕吐等症状,由胃气虚弱,腐熟无权,浊阴不降,痰饮留滞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方用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3、呃逆
表现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语声低微,不思饮食,乃胃气不足,气失和降,逆之于上所致。治宜补胃和中止呃,方用六君子汤(《妇人良方》)加减。
4、嗳气
表现噫气不除,而无食臭,心下痞满,喜揉喜按,此由发汗吐下,伤及中气,胃气虚弱,食滞而致胃气上逆引起。治宜补虚降逆,方用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5、呕吐
有呕吐清涎,或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纳呆,或大便溏薄的特点,乃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方用理中汤(《伤寒论》)加减。
6、虚劳
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无华,纳呆,倦怠乏力,语声低微,少气懒言等症状,由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所致。治宜补脾益胃,可用四君子汤(《和剂局方》)加减。
7、妊娠恶阻
受孕初期,恶心呕吐,或食人即吐,恶闻食臭,不思饮食,舌淡,脉滑缓等症状为特点,乃素体胃气虚弱,受孕后气血下聚养胎,胃气愈虚,失于和降,随冲脉之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中,降逆止呕,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张氏医通》)。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