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心动过缓症状概述: 心动过缓(bradycardia)指心率<60次/分,可见于正...
养生
症状名称: 心动过缓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bradycardia
其他名称: 心率过缓
主要病因: 心律失常、心肌病、颈椎外伤、低体温、甲状腺功能减低、颅内压增高、心肌梗死、诊断性试验、药物、侵袭性治疗
常见症状: 黑矇发作、阵发性头晕、晕厥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电解质、甲状腺功能检查、静息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突然发作的心悸感,心跳缓慢可伴心律不齐,根据心率减慢的程度可以表现为黑矇发作、阵发性头晕、晕厥,甚至猝死,长期持续、缓慢发生的心动过缓可无症状。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类型和患者耐受性不同,可短暂或持续,良性或危及生命,伴随有低血压、心悸、眩晕、无力、晕厥。
2、心肌病
心肌病是潜在的可危及生命的疾病引起短暂性或持续的心动过缓、眩晕、晕厥、水肿、颈静脉充盈、乏力、端坐呼吸、周围性发绀。
3、颈椎外伤
颈椎外伤可引起短暂性或持续的心动过缓,取决于外伤的严重性,可有失神经支配临床表现,包括低血压、体温降低、肠蠕动减弱、下肢瘫痪、呼吸肌麻痹。
4、低体温
体内温度<32℃时有心动过缓,伴有寒战、周围性发绀、肌强直、呼吸频率减慢、意识模糊及定向力丧失。
5、甲状腺功能减低
甲状腺功能减低可引起严重的心动过缓,伴有乏力、便秘、无法解释的体重增加、不耐冷、皮肤干厚、头发干燥稀少、脱发、面部及眶周水肿、指甲增厚易碎、意识模糊及定向力丧失。
6、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晚期可有心动过缓、呼吸加快、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加伴有持续性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水平的降低。
7、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窦性心动过缓,伴有胸部压榨性疼痛放射到下颌、肩、背、上腹部,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发绀,焦虑,呼吸困难,血压可增高或降低,听诊有异常心音。
8、诊断性试验
心导管及心电生理检查可导致短暂性心动过缓。
9、药物
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强心苷缩瞳药(如毛果芸香碱)、罗卡、鱼精蛋白、奎尼丁和等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导致短暂性心动过缓,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失败可导致心动过缓。
10、侵袭性治疗
吸痰可引起低氧血症及迷走神经受刺激、心动过缓,心脏手术可导致传导组织水肿、损伤,导致心动过缓。
原因-常见疾病:
心律失常、心肌病、甲状腺功能减低、心肌梗死、短暂性心动过缓、低氧血症等。
就医-急诊指征:
心动过缓者出现急性剧烈胸痛、气短、眩晕或晕厥时,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持续或反复心跳缓慢;
2、体检发现心律<60次/分;
3、伴乏力、虚弱、精神差、劳动耐力下降;
4、反复发作头重脚轻、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服,以便医生进行相关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具体都有哪些不适表现?
2、这些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断发生的?
3、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加重?哪些情况下会减轻?
4、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经何种处理恢复的?
5、既往是否有心脏疾病的相关诊断?心脏做过什么检查或治疗吗?
6、既往心电图还出现过其他异常情况吗?
7、平时主要做什么?活动量大吗?
8、亲属中是否曾有人患心脏病或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9、近期是否还得过其他疾病?是否受过伤?吃过什么药吗?
10、血压、血脂和血糖高不高?控制情况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这些症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病吗?
2、我的情况严重吗?会影响寿命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治疗吗?
4、有什么治疗方法?需要住院吗?
5、我还可以继续活动吗?
6、针对目前的病情,可以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
7、治疗后是否可以正常生活?
8、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9、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0、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了解白细胞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情况。
2、电解质
了解电解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
3、甲状腺功能检查
了解甲状腺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静息心电图检查
静息心电图是对已知或疑似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初始评估的重要手段。在症状发作期间行心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
2、动态心电图检查(Hotler)
24小时或48小时连续动态心电图可帮助判断出现症状是否与心动过缓有关,并根据症状的频率和性质确定个体化监测方案。
3、超声心动图
可对心脏进行结构和功能的评估。
4、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成像
若高度怀疑结构性心脏病,但超声心动图未确诊,则有必要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成像(CT)来精确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即可诊断。若端坐呼吸、周围性发绀、胸痛,需警惕心肌病;便秘、体重增加、不耐冷、皮肤干厚、突眼,需警惕甲状腺功能减低;胸腹痛、呼吸困难、咳嗽、眩晕,需警惕心肌梗死。
诊断-鉴别诊断:
1、心律失常
(1)症状及体征:心动过缓(短暂或持续)、低血压、心悸、眩晕、无力、晕厥、恶心、苍白。
(2)诊断: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心肌酶谱、电解质、心动超声、心电图、Holter。
(3)治疗:用药史(抗心律失常)、起搏器。
(4)随访:随访心血管病专家。
2、心肌病
(1)症状及体征:心动过缓、眩晕、水肿、颈静脉充盈、乏力、端坐呼吸、周围性发绀、胸痛。
(2)诊断:药物筛查、电解质、影像学(X线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导管。
(3)治疗:用药史(抗心律失常、利尿剂、ACEI)、吸氧、限制运动、低盐低脂饮食。
(4)随访:随访心血管专家。
3、颈椎外伤
(1)症状及体征:心动过缓、低血压、肠蠕动减弱、腿瘫痪、上肢部分瘫痪。
(2)诊断:外伤史、影像学(脊椎CT,;MRI)。
(3)治疗:脊椎固定、激素。
(4)随访:转移至脊椎损伤中心。
4、甲状腺功能减低
(1)症状及体征:无力、便秘、体重增加、不耐冷、皮肤干厚、头发干燥稀少、脱发、面部、眶周水肿、指甲增厚易碎、颈部水肿、突眼。
(2)诊断:甲状腺检查、ECG。
(3)治疗:甲状腺素替代。
(4)随访:每4~6周随访一次直至甲状腺功能正常,然后每6个月一次。
5、心肌梗死
(1)症状及体征:胸腹痛、呼吸困难、咳嗽、眩晕、恶心、呕吐、发汗、焦虑。
(2)诊断:实验室检查(LDH,同工酶)、影像学(血管造影、心电图)、心导管。
(3)治疗:用药史(阿司匹林、硝酸盐、镇痛剂、溶栓药、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加压素)。
(4)随访:随访心血管病专家,出院后每3~6周,然后每3个月一次。
6、低体温
(1)症状及体征:体温<32℃、寒战、周围性发绀、肌强直、呼吸频率减慢、意识模糊。
(2)诊断:体温、心电图。
(3)治疗:建立ABC(气道、呼吸、循环)、体温监测、补液、保温、治疗原发病。
(4)随访:出院后2周随访。
7、颅内压增高
(1)症状及体征:呼吸减慢、脉压增加、持续头痛、喷射性呕吐、瞳孔散大固定、意识水平降低。
(2)诊断:影像学(CT,;MRI)。
(3)治疗:原发病、用药(渗透性利尿、巴比妥盐)、通气。
(4)随访:神经内科、外科专家。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纠正病因
纠正引起心动过缓的可逆性原因,如停用抑制窦房结或房室传导系统的药物、控制急性炎症、矫正电解质紊乱、解除阻塞性黄疸等。
2、窦房结功能不良治疗
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窦房结功能不良病人不需治疗,预防性起搏不可取。症状性窦房结功能不良病人,努力证明症状与心动过缓的实时关系十分重要,治疗方式比较明确,应选择起搏治疗,生理性起搏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尽可能地采用。药物治疗,如阿托品、麻黄碱等在无起搏条件时可临时使用,但效果不佳,且有不良反应。
3、房室传导阻滞治疗
房室结内阻滞的多数情况属可逆性,预后较好。有症状时可使用阿托品等物。少数发生严重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或急性心肌炎并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做临时起搏治疗。房室结以下水平的房室传导阻滞症状重,预后差,一般均需安置永久起搏器。慢性不可逆性房室结内阻滞有症状时也应考虑安置永久起搏。
预防-预防措施:
强调心脏疾病的预防,预防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应注意以下方面:
1、定期体检
所有人都应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中年人。中老年人在常规体检时如发现高血压、心界增大、心电图异常等,应进一步检查,增加血流变、血脂、血糖检验,心脏彩超和动脉检测、动态心电图项目,以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2、戒烟
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6倍。吸烟与高血压、高胆固醇有协同作用,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成倍增加。
3、平衡膳食
多吃粗粮、蔬菜和新鲜瓜果,控制甜食,低盐饮食,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品,用餐不宜过饱。
4、健康的生活方式
坚持适量运动、心态健康、控制体重。
预防-注意事项: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心律、呼吸以及意识改变。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