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眼球震颤症状概述: 眼球震颤(nystagmus)简称“眼震”,是一种不受意念控制、有节...
养生
症状名称: 眼球震颤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nystagmus
其他名称: 眼震
主要病因: 先天因素、眼部病变、耳部病变、神经系统病变、中毒
常见症状: 眼球震颤、视力模糊、头晕、疲劳
检查项目: 眼球运动检查、视力检查、脑脊液检查、视野检查、裂隙灯显微镜、眼震图、脑电图检查
发病部位: 眼
就诊科室: 眼科
流行病学: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发病率国外报道为0.005%~0.288%。我国目前尚缺乏明确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
症状-典型表现:
眼球震颤患者主要表现为眼睛无法控制地运动,运动的形式、方向、幅度和速度可有不同。可伴有视力减退、物体运动感、复视等症状。[1][3]
1、典型症状
(1)无法控制地眼球运动。
(2)视力减退,视物模糊。
(3)物体运动感,视外界物体有动荡感,眩晕、恶心、呕吐,常把不动的物体感觉为不停地往返移动。
(4)复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像。
(5)代偿头位,为了看清物体,采用偏头、侧脸等一些特殊的头位来克服视物时的不适。有时候伴随不由自主的摇头点头。
(6)斜视。
(8)部分患者可能对明亮的光敏感、或在暗处很难视物。
2、伴随症状
(1)眼源性可能伴随视力障碍、屈光不正、复视等。
(2)耳源性可能伴随眩晕、耳鸣、耳聋、耳痛等。
(3)中枢神经源性的可能伴有头痛、共济失调、恶心、呕吐等。
3、根据眼震产生有无诱因分类
(1)生理性眼震:是指正常生理情况下产生的眼震,例如正常人两眼极度向两侧注视时,或注视一列飞驰的火车,或在行驶的火车车厢内向窗外观看急速移动的景物时,出现的眼震。
(2)诱发性眼震:是指通过某些刺激产生的眼震,如外耳冷、热水灌注时出现的眼震。
(3)自发性眼震:无外界因素刺激即可出现的眼震,绝大多数属病理性。
4、根据眼球震颤的方向分类
(1)水平性眼球震颤:指眼球左右来回运动。
(2)垂直性眼球震颤:指眼球上下、往返运动。
(3)旋转性眼球震颤:眼球沿其前后轴作反复旋转运动。
(4)混合性眼球震颤:多种形式的眼球震颤同时存在。
5、根据眼球震颤的节律分类
(1)冲动型眼球震颤:有快相和慢相,即向一侧缓慢运动(慢相)后接着一个向反方向返回的快速运动(快相),一般把快相反向记为冲动型眼球震颤的方向。
(2)钟摆型眼球震颤:是眼球自中点向两侧摆动,其运动幅度和速度相等,无快慢相之分。
原因-总述:
先天性眼震多为出生时或出生后6个月内发现的,病因往往不明,可能与遗传相关。有的患者是后天形成的眼震,具有明确的病因,大多眼球震动是由某些眼源性、耳源性、中枢神经源性或其它病变导致的眼球异常运动。
原因-症状起因:
1、先天因素
先天异常或遗传因素,可引起先天性或遗传性眼球震颤,眼球呈持久的水平性摇摆运动,不分快慢相。
2、眼部病变如先天性弱视、严重屈光不正、先天性白内障、色盲、高度近视、白化病造成视力损害、眼外肌麻痹等眼部病变,可导致眼源性眼震的出现。
3、耳部病变
梅尼埃综合征、中耳炎、迷路炎、急性前庭功能损伤等耳部病变,可导致前庭性眼震。
4、神经系统病变
如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脑炎、脑血管性病变、脑肿瘤、脑部外伤等,可造成中枢性眼震。其中,延髓病变多呈旋转性自发性眼震,脑桥病变多呈水平性眼球震颤,中脑病变多为垂直性眼球震颤,小脑病变常为水平性眼震,前额叶病变时可见到自发性眼震和位置性眼震,内侧纵束病变可出现分离性眼震。此外,颈髓病变也可出现眼球震颤的情况,上部颈髓病变多见,可能与内侧纵束或前庭脊髓束等受损有关。
5、中毒
可因药物或者毒物如阿片类、巴比妥类、酒精、铅中毒等而引起。眼震性质同小脑性眼震相似。
6、其他
如职业性眼球震颤多见于煤矿工人、火车调度等。
原因-常见疾病:
先天性脑积水、共同性斜视、色盲、维生素E缺乏病、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先天性白内障、眩晕、原发性非调节性内斜视、晕动病、眼球震颤、前庭神经炎、白化病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眼球震颤;
2、伴高热、寒战;
3、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4、伴突发的偏瘫、言语视听功能障碍;
5、疑似药物或毒物中毒者;
6、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或反复出现眼球震颤;
2、伴复视、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视觉障碍;
3、伴近视、远视、弱视等屈光不正;
4、伴耳鸣、耳胀、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等症状;
5、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运动障碍、平衡失调、感觉异常等症状;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眼球震颤的首诊科室为眼科。
2、若伴随眩晕、耳痛、耳鸣、耳流脓等,可去耳鼻喉科咨询。
3、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视力障碍、运动障碍等,可去神经内科就医咨询。
4、因急性中毒或疾病导致者应立即拨打120或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可能存在视力障碍,外出最好有亲友陪同,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医生可能会对眼部进行检查,避免眼部妆容,不戴隐形眼镜,防止影响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眼球震颤症状是何时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症状有加重吗?
2、您的眼球震颤多在哪种情况下出现?
3、除眼球震颤,您是否还存在耳鸣、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表现?
4、您以前出现过眼球震颤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5、您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6、您近期有过眼部、头部、颈椎等外伤情况吗?如何处理的?
7、您是否患有眼部疾病、如白内障、先天性弱视等?
8、您是否还患有脑炎、脑肿瘤、梅尼埃综合征、迷路炎等疾病?有进行治疗吗?
9、您从事何种职业?
10、有长期接触过铅、汞等有毒物质的经历吗?
11、您有大量服用某种药物吗?什么药?
12、您有饮酒习惯吗?近期有大量饮酒吗?
13、您吸烟吗?吸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4、您是否还患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有用药控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发生眼球震颤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现在需要什么检查?
4、我需要接受什么治疗?要住院吗?
5、这些治疗有风险吗?会影响视力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7、若手术治疗,我日常要如何进行护理?
8、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眼球运动检查、视力检查等,初步了解患者眼部情况。必要时,还可进行脑脊液检查、视野检查、裂隙灯显微镜、眼震图、脑电图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1、诱发眼震:医生可能会要求您坐在椅子上旋转大约30秒,停止,然后盯着一个物体看。若患者存在眼球震颤,眼睛会先朝一个方向缓慢移动,然后向另一个方向迅速活动。注意眼震的性质、速度、方向、大小等,有无眼球运动障碍等。
2、神经系统检查:注意有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共济运动是否协调,如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直线行走试验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脑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是病因诊断的重要方法,如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脱髓鞘疾病、颅脑外伤、颅内感染等都有典型的CT或MRI表现。
检查-病理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1、眼震图:对于眩晕患者而言,自发性眼球震颤与诱发性眼球震颤是体格检查中的一项重要体征,除肉眼观察外,应用眼震图记录,可以使眼球震颤的各种特点(速度、频率、幅度、方向等)客观地记录下来,以供比较。
2、验光及视力测试:验光检查是为了解患者的屈光状态,儿童验光前,医生可能首先给予滴眼液进行散瞳。视力检查须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视力表与患者距离为5 米,检查时患者需根据医生指示回答字母的缺口方向,从而以判断裸眼视力,了解视力有无异常。
3、视野检查:主要用于检查周边视野是否完整。用于判断有无神经系统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4、眼底检查:是检查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疾病的重要方法。可疑判断眼底有无病变、病变特征,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5、电测听、听觉诱发电位及前庭功能检查:对听力和脑干病变有鉴别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来进行诊断。采集病史时,医生会询问患者的起病诱因,发病时间,发作性或持续性,持续的时间,间歇期持续时间,有无眩晕史、耳鸣、耳聋、视力障碍、屈光不正、复视、共济失调、恶心、呕吐,是否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有无全身症状、颈椎病、药物中毒、感染史等。一般前庭性眼球震颤多伴有眩晕,呈发作性,发作后眼球震颤消失。中枢性眼球震颤,不一定伴有眩晕,持续时间较长。急性起病者以炎症,脑血管病多见;慢性起病者以眼源性、中枢性变性性疾病、肿瘤、遗传性疾病及多发性硬化多见。
诊断-诊断依据:
1、眼球震颤的方向
(1)水平眼震:指眼球左右来回运动。
(2)垂直眼震:指眼球上下、往返运动。
(3)旋转眼震:眼球沿其前后轴作反复旋转运动。
(4)斜向或混合眼震。
2、眼球震颤的形态
(1)摆动性眼震:眼球在两方向上来回动作的速度、幅度相等。
(2)冲动性眼震(跳动性):指眼球来回动作在某一个方向上快,而在另一个方向上慢,即有快、慢之分。
(3)混合性眼震:前视时为摆动性眼震,侧视时为冲动性眼震。
(4)不规则性眼震:指方向、运动速度、幅度都不规律。
3、眼球震颤的速度
(1)缓慢:每分钟10~40次。
(2)中等速度:每分钟40~100次。
(3)快速:每分钟100次以上。
4、眼球震颤的幅度
(1)细小:眼球偏移在5度以内,幅度在1mm以内。
(2)中等:眼球偏移5~15度,幅度在1~3mm之间。
(3)粗大:眼球偏移15度以上,幅度在3mm以上。多数情况下,眼震为双侧眼球的协同震颤,即对称和平行的。在脑干有病变时,可出现单眼震颤,而另一眼震颤不明显,即分离性眼震。
诊断-鉴别诊断:
1、先天性与后天性眼震鉴别
先天性眼球震颤往往很难说清确切的发病时间,而后天性眼球震颤由于有视物晃动感或其他症状出现能清楚记述其发病的时间和临床经过。这是鉴别先天性和后天性眼球震颤的依据。
2、与眼睑痉挛相鉴别
眼睑痉挛,俗称"眼皮跳",正常人偶尔会出现,如出现持续或频繁的眼皮跳,须警惕控制眼睑开合的神经肌肉是否有病变。眼球震颤是眼球的不受控制的往复运动,主要是控制眼球向各个方向旋转的肌肉神经疾病等导致的。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1)屈光矫正:麻痹睫状肌验光后,如有明显屈光不正,应配镜矫正。
(2)三棱镜:先天性运动性眼颤,配戴三棱镜,可矫正代偿头位,增进视力。
2、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明确安全有效的专门药物供临床使用。成人眼球震颤患者可根据医生建议,应用抗癫痫药加巴喷丁,肌肉松弛剂巴氯芬等进行治疗,但儿童禁用。临床也有用肉毒素注射眼外肌治疗者,但效果短暂,而且可能出现复视、上睑下垂等副作用。
3、手术治疗
部分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但手术不能根治眼球震颤。手术年龄目前未有严格限制,多认为应在眼球震颤病情稳定,不再变化后进行,且由于年龄过小者配合检查和治疗的能力不足,故目前普遍认为 6~10 岁是最适合进行手术的年龄。部分婴幼儿年龄较小,手术以后,视功能还在发育阶段,需要进行视觉功能的康复训练。若先天性眼震患儿,成人后再手术,弱视等视力损害已经形成,手术后视力也难以恢复。
治疗-相关药物:
预后-一般预后:
1、自愈性
眼球震颤不能自愈。
2、根治性
目前也没有完全治愈、根除的方法。
3、危害性
(1)先天性眼球震颤,最大危害是导致难以避免的视力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生活、学习、就业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2)婴幼儿、儿童患者,不及时矫正眼位、代偿头位,还可影响视觉发育、脊柱发育,形成弱视、斜颈等。
(3)眼球震颤对外观的影响,可能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问题。
日常-护理原则:
1、心理护理
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出现有症状的眼球震颤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活,甚至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家属应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并且和患者一起学习关于眼球震颤的知识。如果儿童患有眼球震颤,家长应鼓励其使用眼睛,可以帮儿童准备一些大而鲜艳的玩具,或能发出声音并具有独特纹理的玩具。家属应该和孩子的老师交谈,说明孩子的情况,让孩子自己选择可以看到黑板和老师的座位,使其在学校里轻松的度过。
2、生活护理
(1)休养环境宜安静、整洁,阳光充足,避免在黑暗屋里待太久。
(2)注意用眼及眼部疲劳,避免眼部劳累。
(3)坚持每天早晚做眼保健操。
(4)外出戴防风、防紫外线眼镜,减少眼部刺激。
(5)注意用眼卫生,不要用手去揉搓眼睛。
3、饮食护理
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和全麦食品、坚果等。
4、用药护理
应用抗疲劳眼药水时注意观察眼部有无充血、水肿。
预防-预防措施:
1、先天性眼球震颤无法预防。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尽早矫正屈光不正以提高中心视力,对预防后天性眼球震颤有重要意义。
预防-注意事项:
1、《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规定,两眼裸视力或者矫正视力达到对数视力表4.9以上才能申请驾照。故部分眼震患者难以达到标准。而且眼震患者,如果视物障碍,是没办法保证安全驾驶的。
2、眼震患者如果存在明显屈光不正,应去正规单位进行系列眼部检查,进行验光配镜。对于能否配戴隐形眼镜没有特殊要求,但是隐形眼镜对眼部有一定的刺激,卫生不良等可能会造成角膜炎等,患者可咨询专业医生,选择适合自身的矫正视力方法。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