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不协调性兴奋症状概述: 不协调性兴奋(incoherent excitement)是指思...
养生
症状名称: 不协调性兴奋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incoherent excitement
主要病因: 精神心理因素、器质性改变
常见症状: 动作单调杂乱、无动机、无目的、令人难于理解
检查项目: 胆碱酯酶活性测定、铜含量测定、X线片、B超、CT、MRI、神经心理学测验、脑电图检查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不协调性兴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器质性病变、先天因素以及中毒等原因有关。
原因-症状起因:
1、精神心理因素
如精神分裂症等。
2、器质性病变
如肝豆状核变性、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梗塞等。
3、先天因素
如母体在怀孕期间发生外伤、病毒感染或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等。
4、中毒
如有机磷中毒等。
原因-常见疾病:
精神分裂症、肝豆状核变性、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癔症、反应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就医-急诊指征:
1、接触有毒物质后,出现头晕、头痛、疲乏、共济失调、烦躁不安、不协调性兴奋、抽搐和昏迷等疑似中毒表现;
2、疑似精神病发作,出现号啕大哭、捶胸顿足、撕衣毁物、在地上打滚,甚至出现自伤、自杀或伤人等情况;
3、突发的精神错乱,伴头痛、抽搐等;
4、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一些无动机、无目的、令人难于理解的动作行为;
2、伴情绪异常,烦躁、焦虑、暴躁等;
3、伴性格改变,既往平和的人变得冲动易怒、歇斯底里;
4、伴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下降等;
5、伴躯体症状;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家属在就诊前尽量保证患者的安全,以免患者出现意外情况。
2、家属需陪同患者就诊。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患者是在什么时候出现一些奇怪的行为的?
2、患者除了异常的行为以外还有其他的症状吗,如自伤、伤人、食欲下降、幻觉、妄想?
3、这些奇怪的行为是突然出现的吗?在出现前有过精神刺激吗?
4、患者的这些行为是持续存在的吗?还是间隔一段时间出现?
5、患者在出现这些异常行为前是否有过颅脑的外伤?
6、患者既往有过精神分裂症、肝豆状核变形等病史吗?
7、患者的家属中有和他相似症状的患者吗?
8、患者的家庭关系怎么样?家庭成员成员和睦吗?
医生可能会向患者家属咨询上述问题。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异常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患者的症状严重吗?能治愈吗?
3、患者需要住院或手术吗?
4、患者确切的诊断是什么?
5、患者的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患者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他的治疗吗?
7、回家后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患者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家属可以代患者向医生提问上述问题。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情况;然后可能建议患者做X线、CT、MRI、脑电图等检查;再结合个体情况选做胆碱酯酶活性测定、铜蓝蛋白测定、神经心理学测试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胆碱酯酶活性测定
有助于有机磷中毒的诊断,胆碱酯酶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异性标志酶。
2、铜蓝蛋白测定
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有助于骨折等疾病的排查,如肝豆状核变性可引起病理性骨折,X线片有诊断价值。
2、B超
对肝豆状核变性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将肝实质的声像图按肝损害的不同程度依次分为光点闪烁型、岩层征型、树枝状光带型和结节型。
3、CT、MRI
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脑的器质性病变,对器质性疾病有诊断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1、神经心理学测试
适用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排查。
2、脑电图检查
是对脑功能变化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有助于脑功能性疾病的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不协调性兴奋的临床表现,再结合CT、MRI、脑电图、神经心理学测试、铜蓝蛋白测定、胆碱酯酶活性测定等相关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筛查患者是否存在精神分裂症、有机磷中毒、肝豆状核变性、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癔症、反应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等原发性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精神分裂症
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2、有机磷中毒
临床上主要包括急性中毒患者表现的胆碱能兴奋或危象,其后的中间综合征以及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受乙酰胆碱刺激后有头晕、头痛、疲乏、共济失调、烦躁不安、不协调性兴奋、抽搐和昏迷等症状。
3、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椎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部分患者可有不协调性兴奋表现。
4、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痴呆,记忆力、认知功能障碍、情感和人格改变、表情淡漠、妄想、不协调性兴奋、轻度神经错乱。可出现偏瘫、肢体无力、失语等。
5、癔症
表现为情感爆发,即在精神刺激后出现哭闹不已、夸张做作为其特点。严重者号啕大哭、捶胸顿足、撕衣毁物、在地上打滚、以头撞墙或自杀姿态等。每次发作持续几小时以内。发作前有精神刺激、癔症性人格、症状的表演性和情感发泄均有助于诊断。
6、反应性精神障碍
在急性、强烈的精神刺激下突然发病,表现为情绪兴奋、言语和动作增多、甚至躁动不安等类躁狂症状。持续1~3天。根据强烈的精神因素、临床表现和发病过程等可以诊断。
7、人格障碍
(1)反社会型
患者自控力差,行为冲动,易与人争吵、斗殴伤人,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明知有错,但屡犯不止,呈阵发性发作。
(2)冲动型
患者易激惹,常因小事而暴怒,可以伤人毁物,事后虽有悔意但难于改正,人际关系尚好。诊断主要依赖详细个人成长史,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行为或情感具有冲动性,特有的行为模式造成社会适应不良,难以纠正。
8、器质性精神障碍
躯体疾病、中毒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都可以出现类躁狂症状,情绪易激惹、行为冲动,呈阵发性发作。而癫痫患者发作后可出现意识模糊,表现恐惧或愤怒,行为混乱,可伤人毁物,持续几分钟到几天不等,终止突然,事后遗忘。依靠病史、阳性体征、脑电图或其他实验检查可诊断。
治疗-预计治疗:
引起不协调性兴奋的原因很多,治疗重点在于尽快明确诊断,找到病因,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精神分裂症和肝豆状核变性皆以药物治疗为主,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还应给予低铜饮食;有机磷中毒者应进行急救处理,以挽救患者生命;此外,还应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
治疗-治疗方法:
1、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注意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一般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疗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10%~30%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无效,被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2、肝豆状核变性
(1)低铜饮食
每日食物中含铜量不应>1mg,不宜进食动物内脏、鱼虾海鲜和坚果等含铜量高的食物。
(2)药物治疗
可应用二巯基丙醇、二巯丁二酸、二巯丙磺酸钠、D-青霉胺、依地酸二钠钙及锌制剂等药物。
3、有机磷中毒
(1)急救处理
迅速清除毒物,立刻离开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毛发和指甲。口服中毒者用清水、2%碳酸氢钠溶液(敌百虫忌用)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对硫磷忌用)反复洗胃,直至洗清为止。然后再给硫酸钠导泻。眼部污染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在迅速清除毒物的同时,应争取时间及早用有机磷解毒药治疗,以挽救生命和缓解中毒症状。
(2)解毒药的使用
①胆碱酯酶复活药:常用的肟类复能剂如解磷定和氯磷定,此外还有双复磷和双解磷。解磷定和氯磷定对内吸磷、对硫磷、甲胺磷、甲拌磷等中毒的疗效好,对敌百虫、敌敌畏等中毒疗效差。双复磷对敌敌畏及敌百虫中毒效果较解磷定为好。胆碱酯酶复活药对已老化的胆碱酯酶无复活作用,因此对慢性胆碱酯酶抑制的疗效不理想。
②抗胆碱药阿托品:阿托品有阻断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蕈碱受体的作用,对缓解毒蕈碱样症状和对抗呼吸中枢抑制有效,但对烟碱样症状和恢复胆碱酯酶活力没有作用。阿托品剂量可根据病情每10~30分钟或1~2小时给药1次,直到毒蕈碱样症状明显好转或患者出现“阿托品化”表现为止,临床出现瞳孔较前扩大、口干、皮肤干燥和颜面潮红、肺湿啰音消失及心律加快。如出现瞳孔扩大、神志模糊、狂躁不安、抽搐昏迷和尿潴留等,提示阿托品中毒,应停用阿托品。对有心动过速及高热患者,阿托品应慎用。在阿托品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反应和瞳孔大小,并随时调整剂量。
(3)对症治疗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主要的死因是肺水肿、呼吸肌瘫痪或呼吸中枢衰竭。休克、急性脑水肿、心肌损害及心搏骤停等亦是重要死因。因此,对症治疗应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为重点,例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或应用人工呼吸器。肺水肿用阿托品。危重患者还可运用输血疗法。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安排舒适环境、保证安全
应将患者安置在安静的环境,室内陈设简单,光线喑淡,尽量减少刺激,无噪声,以减缓患者的兴奋性。对急性期患者,应限制其活动范围,以保证安全。
2、尊重患者、争取合作
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态度温和亲切。要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切忌用言语激惹或挑逗患者,防止增强其兴奋性。
3、注意倾听、了解病情
对言语滔滔不绝的患者,要耐心倾听其叙述,不可表示厌倦。要善于引导,不使其谈话偏离主题,以便理解患者的内心体验。并适时地给予恰当、简要的反应,以示关心,要多听少说。
4、针对病情变化进行护理干预
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动态,注意突发的激情冲动和攻击性行为。对此,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地处理,用温和的言语进行劝阻,保证患者和其他人的安全。并要设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和情绪或能产生积极效果。
5、鼓励参加工娱活动、缓和兴奋状态
对忙碌不休,难以安静的患者,可引导患者在室内进行简易的工娱活动,分散患者的精力。
6、加强基础护理、保证饮食营养、饮水量
患者处于兴奋状态,体力消耗大,要加强饮食护理,保证饮食营养、饮水量,以防体力衰竭。夜晚尤应防止干扰,保持环境宁静,要诱导入眠,保证良好的睡眠,恢复体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