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肠出血症状概述: 肠出血(enterorrhagia)是指由创伤、溃疡、肿瘤等原因导致的...
养生
症状名称: 肠出血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enterorrhagia
主要病因: 炎症、溃疡、息肉或肿瘤、血管病变等
常见症状: 便血、呕血、腹痛等
检查项目: 直肠指检、血常规、粪便常规、胃镜、肠镜(小肠镜、结肠镜)、胶囊内镜、X线钡剂、CT、MRI、血管造影
发病部位: 肠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普通外科
流行病学:
息肉、肠套叠和急性出血性肠炎多见于儿童、青少年,肿瘤及血管性病变则常见于中、老年人。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炎症
如急性出血性肠炎、溃疡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阿米巴肠病等。
2、溃疡
如十二指肠溃疡、小肠溃疡等。
3、息肉或肿瘤
如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小肠肿瘤(息肉)等。
4、血管病变
如肠血管瘤、血管畸形等。
5、其他
如肠套叠、肠道憩室、肠道损伤、食物中毒等。
原因-常见疾病:
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出血性肠炎、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小肠肿瘤、小肠溃疡、肠套叠、溃疡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阿米巴肠病、肠血管瘤、血管畸形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腹部剧烈疼痛。
2、持续大量便血。
3、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
2、伴大便异常,如便血、脓血便、黑便、大便不成形或变细。
3、伴腹部包块。
4、伴发热、乏力、面色苍白、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
5、伴其它出血性症状,如反复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出血、伤口不易止血等。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肠出血患者常因以上情况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若患者出血量较大或伴有剧烈腹痛等严重症状时,需及时去急诊科就诊。对于其他症状稳定的患者,一般可以到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出现腹部不适后,需尽快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腹部不适?
2、您是否有呕血或便血的症状?呕血或便血多久了?血液是什么颜色的?
3、您既往有结直肠息肉、肠炎、溃疡、痔疮、便秘等疾病吗?
4、您在出现不适之前是否有过不洁的饮食?
5、您的家属中有患过消化道息肉或肿瘤的患者吗?
6、您平时的饮食习惯怎么样?喜欢吃一些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吗?
7、您平时有吸烟、饮酒的习惯吗?吸烟、饮酒多长时间了?每天的量大概是多少?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腹部不适等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表现,观察腹部皮肤有无瘀斑、瘀点、蜘蛛痣等症状。怀疑或诊断有直肠癌时,需要进行直肠指检,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的肿块,只套上可见带有粪便的污血。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了解有无炎症和贫血表现。
2、粪便常规及相关检查
有助于判断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并可检查粪便中隐匿的红细胞,可早发现肠道炎症,还可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进行筛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钡剂检查
仅适用于慢性出血且出血部位不明确,或急性大量出血已停止且病情稳定的患者的病因诊断。
2、CT、MRI检查
有助于发现肿瘤的转移病灶。
3、血管造影
有助于发现隐匿性出血部位。
检查-病理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结肠镜检查可帮助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
诊断-诊断原则:
下消化道出血较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小肠又不易检查,诊断相对困难,部分下消化道出血找不到病因,但根据病史,血便的颜色和辅助检查,一般也能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排查是否存在急性出血性肠炎、结直肠癌、肠套叠、溃疡性结直肠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出血性肠炎
起病急,发病前多有不洁饮食史。受冷、劳累,肠道蛔虫感染及营养不良为诱发因素。多为突发腹痛,伴有腹泻、便血、恶心、呕吐、全身不适、虚弱、发热等。
2、结直肠癌
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阳性等。随着癌肿发展,出现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表现,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
3、肠套叠
多发于婴幼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儿童。典型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包块。成人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如幼儿典型,往往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较少发生血便。
4、溃疡性结直肠炎
血性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他症状依次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偶尔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
治疗-预计治疗:
肠出血的患者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针对不同的病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治疗-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肠道炎性疾病、癌肿、良性肿瘤、息肉、血管性病变等。
2、对症治疗
输血、扩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就是失血性休克,补充电解质、进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
3、手术及介入治疗
针对内科治疗无效患者,可根据情况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良性肿瘤、血管畸形、复主动脉肠瘘等进行手术切除。还可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等止血,对息肉或伴出血者效果好。对于结肠、小肠出血及结肠憩室出血还可进行血管介入治疗。
日常-护理原则:
1、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心率、血压及大便颜色、性质的变化。
2、患者多向他人倾诉,减轻或消除焦虑恐惧的心理。
3、进行病情监测,观察出血的伴随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
4、按医生指导正确进食,如出血时暂时禁食,出血停止后逐渐进食半流质或者流质等。
5、出血量大时,注意血压、心率、皮肤颜色及尿量等变化。
预防-预防措施:
1、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道溃疡等。
2、生活规律,切忌暴饮暴食,不要饮用咖啡或茶等刺激肠道黏膜的饮料或食品,戒烟戒酒。
3、注意药物的使用,避免服用刺激胃肠道黏膜的药品。
4、定期体检,尽早发现早期病变,尽早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