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大便异常症状概述: 大便异常是指大便的便次、性状、排便感等方面异于平常,多为消化系统方面...
养生
症状名称: 大便异常
症状概述:
主要病因: 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滥用抗生素和消炎药、工作压力和精神调节、年龄及体质因素、胃肠等疾病
常见症状: 便次异常、大便性状异常、排便感异常
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粪便隐血试验、X线钡餐检查、CT、磁共振成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肠镜检查
发病部位: 肠、胃、腹部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胃肠外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1、便次异常
便次异常指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有便秘和腹泻之分。
(1)便秘
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伴排便困难、粪便干结。
①伴消瘦、贫血、恶病质,提示恶性病的可能。
②伴腹胀、腹痛、停止排便排气,见于肠梗阻。
③伴发热、寒战,提示炎症性疾病的可能。
④伴阵发性腹痛,提示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腔闭塞,也可能是腹内炎性病灶所致病理反射或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结肠痉挛。
(2)腹泻
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
①伴发热,见于急性肠道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毒、全身感染性疾病及炎症性肠病等。
②伴腹痛,以感染性腹泻明显。小肠疾病的腹痛常在脐周,结肠疾病的腹痛则多在下腹部。
③伴里急后重,常见于细菌性痢疾、左半结肠癌、直肠癌等。
④伴腹泻与便秘交替,见于肠结核、结肠癌、结肠过敏。
⑤伴明显消瘦,见于恶性肿瘤、肠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
⑥伴皮疹或皮下出血,见于伤寒、副伤寒、败血症、过敏性紫癜。
⑦伴腹部肿块,见于胃肠道肿瘤、增殖性肠结核、血吸虫性肉芽肿、Crohn病。
⑧伴关节痛或肿胀,见于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结缔组织疾病。
2、大便性状异常
(1)颜色异常
①灰白色:即大便呈“白陶土样”,可见于黄疸或由于结石、肿瘤、蛔虫等引起的胆道阻塞,导致胆黄素无法随大便排出。
②黑亮如柏油:为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病因常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③红色:血便多是下消化道出血;大便表面覆鲜血,不与大便混杂,常为内痔、外痔或肛裂。
(2)气味异常
①大便恶臭:提示肠内腐败严重。
②大便有刺鼻的酸味:可能是发酵性消化不良引起的。
③大便带有烧焦味:提示小肠机能减低引起的消化不能的可能。
④腥味的焦油状大便:表示有消化道出血存在。
(3)形状异常
①大便变细:排除饮食结构或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外,可见于痔疮、直肠癌和直肠息肉。
②大便呈硬块状:说明大便中水分含量很少,排便吃力。一般预示肠内出现病变,如各种炎症。
③水样便:提示肠道细菌感染,或食物中毒,消化不良等。
④泥状大便:表示肠内积满了宿便,肠道运动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可能由肠道菌群失调或者胃肠功能紊乱引起。
⑤半链状大便:伴水分多,说明肠道不能充分吸收水分,对营养物质也不能很好的吸收。
3、排便感异常
(1)肛门灼热
指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常见的病因有痔疮、肛管炎、肛窦炎等。
(2)里急后重
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下腹部不适很想解大便,然而又无法一泄为快。“里急”即形容大便在腹内急迫,窘迫急痛,欲解下为爽;“后重”形容大便至肛门,有重滞欲下不下之感;肛门、直肠及髓尾部坠胀,总有“排便不尽感”。可由结肠、直肠病变和肠道外病变引起。
(3)排便不爽
指排便不通畅,难以排尽。可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杆菌肠炎等疾病。
(4)大便失禁
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下,不能自主控制粪便和气体排出的病理现象。又称排便失禁或肛门失禁。多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损伤等所致。完全失禁时,粪便可以随时自行流出;咳嗽、走路、下蹲及睡眠时,常有粪便、黏液从肛门外流。
(5)肛门坠胀
肛门有下坠感的症状,炎症者可伴有脱肛,常于劳累或排便后加重,常见于久泻或久痢不愈的患者。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不良饮食习惯
如暴饮暴食、食无定时、高脂高热、煎炸烧烤、不洁饮食、酬酒等。
2、不良生活习惯
经常加班、熬夜、不规律作息,容易出现肠道功能紊乱现象和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进而造成肠道老化,导致大便异常。
3、滥用抗生素和消炎药
出现感冒、咳嗽时,经常会使用抗生素或消炎药。这些药物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也会杀伤肠道中的益生菌,使得肠道菌群失衡(益生菌比例越来越少),影响肠道功能,从而导致大便异常。
4、工作压力和精神调节
工作或学习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焦虑、压抑、易怒,容易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使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大便异常。
5、年龄及体质因素
老年人、久病体虚者由于膈肌、腹肌、肠平滑肌均收缩无力,缺乏推动粪便的力量,出现排便无力等症状。
6、疾病
(1)炎症、感染
如结肠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腹膜炎、肠结核、痢疾、肠伤寒等。
(2)肿瘤
如结肠癌、直肠癌、乙状结肠癌、小肠肿瘤、胆管癌、肝癌、直肠息肉、结肠息肉等。
(3)肛周病变
如肛裂、内痔、外痔、肛门狭窄等。
(4)溃疡
如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直肠溃疡等。
(5)其他
如食物中毒、肠易激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先天性巨结肠、肠套叠等。
原因-常见疾病:
结肠炎、急性肠炎、急性腹膜炎、肠结核、痢疾、肠伤寒、结肠癌、直肠癌、乙状结肠癌、小肠肿瘤、胆管癌、肝癌、直肠息肉、结肠息肉、肛裂、内痔、外痔、肛门狭窄、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直肠溃疡、食物中毒、肠易激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先天性巨结肠、肠套叠等。
就医-家庭处理:
1、确认是否与饮食有关,应改善相关饮食,观察是否好转。如吃辛辣、生冷刺激之物,出现的大便不成形,应注意休息、调整饮食、对症处理。如便秘,可注意补充膳食纤维、改变不良排便习惯,观察是否好转。
2、不盲目用药,确认既往是否有相关病史,确认本次症状是否与基础疾病有关,可进行对应的处理。
3、如果反复或持续大便异常,如颜色变黑,可拍照就医咨询。
就医-急诊指征:
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突发恶心、大量呕吐、剧烈腹痛、频繁腹泻,甚至便血,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眼窝凹陷,需警惕急性胃肠炎导致脱水、休克的可能。
2、突然大量呕血、黑便,伴晕厥、肢体发凉、呼吸困难,警惕上消化道大出血。
3、长期反复便血,患者苍白乏力、极度虚弱,甚至昏迷,须警惕重度贫血,及时排查痔疮、肠道肿瘤等原发病。
4、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表现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儿童和青壮年有痢疾病人接触史,反复出现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提示痢疾的可能。
2、排便习惯明显改变,反复腹痛、腹泻,黏液便或黏血便,伴大便变细、贫血、乏力、消瘦,需及时就医排查结肠癌或直肠癌等恶性病的可能。
3、反复便血,便秘、饮酒或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加重,伴肛门疼痛、灼热感,提示痔疮的可能。
4、反复便秘,伴腹胀、腹痛、停止排便排气,提示肠梗阻的可能。
5、大便呈“白陶土样”,见于胆囊或胆道疾病。
6、便秘或腹泻,伴发热、寒战、腹痛,提示炎症性疾病的可能。
8、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考虑肠结核等疾病的可能。
9、腹泻伴皮疹或皮下出血,提示传染病或血液病的可能。
10、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表现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如怀疑为肠炎、溃疡、食物中毒等疾病,应咨询消化科。
2、有些疾病,如痔疮、肠梗阻等,可能需要外科处理,可咨询普通外科,有的医院设置有肛肠外科、胃肠外科。
3、如怀疑合并血液病,应前往血液科就诊。
4、对于突发的严重腹泻,有的医院设置有腹泻门诊。
5、对于合并慢性肝脏疾病,伴发大便异常的患者,可咨询肝病科。
如出现急诊指征,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如病情较轻,可前往上列科室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发现自己大便异常多久了?
2、您正常时候,排便情况是如何的?
3、您的症状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断性的?
4、您有没有觉得您的症状在逐渐加重或减轻?
5、除了大便异常,您还有没有其他不适?
6、您以前有没有类似的症状?
7、您之前有没有就诊过?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的饮食习惯如何?喜欢吃清淡的,还是比较油腻的?
9、您最近生活工作压力大么?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症状?
2、我的症状严重么?需要治疗么?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么?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么?需要忌口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先通过视诊观察精神状态、血压、脉搏、呼吸等一般情况。然后会为患者做腹部触诊,若有胃肠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压痛、腹肌紧张。而后会通过肛门视诊查看是否有外痔、肛裂等病变。最后可能会给患者进行直肠指诊,可发现直肠癌、直肠息肉、内痔等病变。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若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考虑胃肠炎症性病变。
2、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可见于胃肠道溃疡性病变、结肠息肉或恶性肿瘤、肛周病变。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发现龛影者,可考虑溃疡性病变。
2、CT与磁共振成像:可确定肿瘤部位、与邻近结构关系及有无转移等。
检查-病理检查:
可通过活体组织病检确定肿瘤等病变性质。
检查-其他检查:
结肠镜检查:可通过肛门插入逆行向下可检查到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和盲肠以及与大肠相连的一小段小肠(回盲末端),直接发现肠内溃疡、出血、息肉等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大便异常的表现,结合相关辅助检查,一般可以诊断病因。医生会通过询问患者排便次数、粪便性状、有无排便困难或腹泻等。是否有伴随症状,如便血、贫血、黑粪、腹痛等。既往有无肠道病变、肛周病变、溃疡病史等。近期有无大量应用抗生素或消炎药等药物。同时还会询问患者的职业和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和工作情况等。之后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大概了解患者病情后,会有选择的让患者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胃肠炎
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黏液,甚至血液等。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
2、痢疾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便常规、细菌培养有助于诊断。
3、结肠癌
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中晚期可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下肢水肿等症状。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有助于诊断。
4、直肠癌
多数早期可有排便习惯改变和便血,腹泻,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排便不适,肛门下坠,晚期有下腹痛;大便表面带血,严重时出现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肠腔狭窄症状,开始时大便变形、变细,癌肿造成肠腔部分梗阻后,有腹胀、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大便困难。直肠癌晚期侵犯前列腺可发生尿频、尿痛;侵犯骶前神经则发生剧烈持续性疼痛;有肝转移者出现肝大、腹腔积液、黄疸、贫血、消瘦、水肿等恶病质表现。
5、大肠息肉
多数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黏液或黏液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从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
6、痔疮
主要表现为便血,便血的特点可为鲜血、无痛、间歇性,呈滴血、喷血或手纸上带血,便秘、饮酒或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加重。出血严重可造成贫血。单纯性内痔无疼痛仅坠胀感,可出血,发展至脱垂,合并血栓形成、嵌顿、感染时才出现疼痛。外痔平时无特殊症状,发生血栓及炎症时可有肿胀、疼痛。
7、直肠溃疡
常起病缓慢,有长期便秘或用力排便史。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便秘、腹泻、脓血便、大便变细等表现,腹痛多位于下腹部,会阴骶尾部,呈钝痛,排便时加重,排便后减轻,排便困难,里急后重,可有大便带血、粘液便或脓血便,少数有腹泻便秘交替现象。常伴有直肠脱垂。少数呈急性起病,与应激因素有关,表现为剧烈腹痛,便血,甚至发生急性大出血、肠穿孔、肠坏死而危及生命。
8、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排便后腹痛缓解;腹胀,呕吐,体重明显下降;大便习惯改变,腹泻和(或)便秘;除有腹部轻压痛,通常没有其他异常发现。
9、先天性巨结肠
患儿可出现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腹胀,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可伴有小肠结肠炎,活体组织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患者多需要调整生活及饮食习惯,保证休息,老年患者或体虚患者需要适当锻炼。
2、对症治疗
患者因腹泻、便血等原因出现贫血、酸碱平衡失调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对症处理。
3、药物治疗
炎症、感染起因患者多需使用抗炎、抗感染药物针对性处理。伴有消化道溃疡者多需使用胃粘膜保护剂。
4、手术治疗
肛周病变的患者症状较轻时可采取保守治疗,症状较重时可能需要手术处理。消化道肿瘤或息肉患者则多需要手术切除。
治疗-药物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