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骶骨处持续性疼痛症状概述: 骶骨处持续性疼痛多提示骶骨病变,常因压迫骶神经根出现骶臀部疼...
养生
症状名称: 骶骨处持续性疼痛
症状概述:
骶骨处持续性疼痛多提示骶骨病变,常因压迫骶神经根出现骶臀部疼痛及排尿、粪障碍。外伤导致的骶骨处持续性疼痛者体检时可有清晰的压痛,传导叩痛较腰椎骨折为轻,尤其是在站立位检查时。
英文名称: Persistent pain at sacrum
主要病因: 外伤、骶骨肿瘤
常见症状: 骶臀部疼痛、严重时可有排尿排粪障碍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病理学检查、X线、CT、MRI
发病部位: 臀部
就诊科室: 骨科、风湿免疫科、妇科
症状-典型表现:
骶骨处出现疼痛,呈持续性,严重时常压迫骶神经根出现骶臀部疼痛及排尿障碍、排粪障碍。
原因-总述:
日常生活中暴力损伤骶骨常可使其出现疼痛不适。此外生长发育异常、骶骨局部肿瘤以及其他疾病累及骶骨时均可使患者出现持续性疼痛不适。
原因-症状起因:
1、外伤
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导致,如骶骨骨折。
2、病变及发育异常
如脊膜骶骨囊肿、骶骨裂、骶髂关节结核、致密性骨炎等。
3、骶骨部肿瘤
常见脊索瘤、骨巨细胞瘤、神经鞘瘤等。
4、其他原因
盆腔内肿瘤、盆腔炎、子宫颈炎、附件炎等盆腔内病变及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骶髂关节等。
原因-常见疾病:
骶骨骨折、脊膜骶骨囊肿、骶骨裂、骶骨肿瘤、骶髂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骶髂关节等。
就医-急诊指征:
1、脊柱、骶骨严重外伤后,出现剧烈疼痛、惧坐、畸形、不敢活动;
2、出现其他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骶骨处持续性疼痛,且有加重的倾向;
2、伴有局部膨隆、皮温升高、骶尾部麻木或感觉障碍等;
3、伴有腰腿痛、腰部发僵、跛行等;
4、伴有大小便障碍;
5、伴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白带异常等,多提示盆腔炎症性疾病;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若是外伤后导致的骶骨疼痛剧烈并伴有出血、活动障碍等严重症状时,须及时去急诊科就诊。
2、若怀疑患者的骶骨处持续性疼痛为骶骨裂、脊膜骶骨结核等骨科疾病导致的,可以到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前注意休息,尽量减少运动量,并避免剧烈运动。
2、患者在就诊时尽量着易于穿脱的衣服,以方便医生检查。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骶骨处持续性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2、您除了骶骨处持续性疼痛还有什么其他的症状吗,如下肢麻木、大小便障碍、腰背痛?
3、您之前出现过骶骨处持续性疼痛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4、您在出现骶骨处持续性疼痛前有过外伤吗?
5、您近期接触过结核患者吗?
6、您既往患过什么腰椎疾病吗?
7、您的家属中有患过骶骨肿瘤的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骶骨处持续性疼痛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的诊断和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
7、如果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9、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初步判断骶尾部的一般情况,评估疼痛是否为继发于其他严重原发病。同时辅以血液分析检查,帮助查明引发疼痛的病因。x线、CT、MRI等检查可帮助医生观察骨及盆腔内的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可发现骶骨局部出现压痛和传导叩痛明显。肛门指诊可检查压痛部位,判断骨折处移位及有无出血、有无明显错位及是否为开放性骨折等。观察有无局部膨隆、皮色皮温有无改变、双下肢是否存在感觉运动异常等情况。注意排尿、粪情况及骶尾部有无感觉障碍。
检查-实验室检查:
1、人类白细胞抗原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骶髂关节,可有HLA-B27阳性。
2、结核菌素试验
对诊断是否结核有帮助。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可见骨折线,有助于骨折情况的观察。
2、CT及三维重建
可清楚显示骨折及骨破坏情况。
3、盆腔MRI
可显示盆腔内结构、骶骨肿瘤及神经根是否受压等。
4、骨扫描
怀疑骨肿瘤者可以进行骨扫描以明确诊断及判断病情。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对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有价值,怀疑肿瘤者可穿刺活检。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首先询问详细的病史,了解疼痛的各种特征,包括发病快慢、疼痛性质、发作时间,伴随症状,加重或缓解因素。同时辅以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来查明病因,做出准确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骶骨骨折
多有明确外伤史,以疼痛、惧坐、皮下淤血为主要表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2、骶管脊膜囊肿
临床表现腰腿痛的同时常伴有骶尾部胀痛不适、麻木及大小便障碍等骶丛受压的表现。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3、骶骨裂
一般没有症状。发病初期可表现为站久、过累时腰部发僵、隐痛,疼痛逐渐明显,一般性的活动即可引起,但卧床休息后即减轻、消失。局部可有明显压痛点。
4、盆内脏疾病
引起的骶部疼痛多无具体固定部位,无叩击痛且叩击反而舒服。
5、骶髂关节结核
病情隐渐,常见跛行,疼痛多限于患侧臀部,可沿坐骨神经方向放射。患者坐时着力于健侧臀部,盘腿穿鞋袜较困难。臀部、髋窝或股骨大粗隆等处可出现脓肿或窦道。常感骶髂部疼痛。检查时,在站立位有脊柱前弯、后伸及侧弯受限,并有局部疼痛,但坐位时活动较好。行卧位直腿抬高试验,患侧受限并有局部疼痛。压挤或分离髂骨时患部疼痛,骶髂关节患部有压痛,伴有寒性脓肿或窦道。肛指检查有时可摸到局部脓肿。
治疗-预计治疗:
明确诊断,找到病因,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可缓解疼痛症状,治疗时要保护骶神经根。临床上药物和、理疗、手术等可改善疼痛的症状。
治疗-治疗方法: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1、骶骨骨折
(1)无移位者:卧木板床休息3~4周后上石膏短裤起床活动;坐位时,应垫以气垫或海绵等,以保护局部、缓解压力。
(2)轻度移位者:局部麻醉后通过肛门指诊将其逐渐复位,2~3天后再重复1次,以维持对位。
(3)重度移位:局部麻醉后通过肛门指诊先施以手法复位,若无法还纳,或不能维持对位,可酌情行开放性手术复位及内固定术。
(4)合并骨盆骨折者:应以骨盆骨折为主进行治疗,包括卧床(蛙式卧位)、双下肢胫骨结节牵引疗法、开放性手术复位及内固定术等。
(5)骶神经受压者:可先行局部封闭疗法,无效时则需行手术减压。
2、骶髂关节结核
本病常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结核,因此系统化治疗不可忽视。患者一般情况差,特别年纪大患者,术前应给予内科支持疗法。合并窦道继发感染者,术前应给予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患者有较大的脓肿或死骨,窦道久治不愈者,可应用手术治疗。
为了缩短疗程,常采用病灶清除术及关节融合术,在病的早期无死骨或脓肿形成时,可只做关节融合术(从关节后部)。如前后均有脓肿,可分次手术清创,先处理前部,1~2月后处理后部,并作关节融合。
预后-一般预后:
一般来讲,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使疼痛得到良好的恢复。但也有可能因对原发病的治疗不及时而影响骶尾部活动,对工作、生活造成不便。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