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概述: 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paralysis)是各种病...
养生
症状名称: 动眼神经麻痹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oculomotor paralysis
其他名称: 动眼神经损伤
主要病因: 脑部疾病、缺血梗塞性疾病、炎症
常见症状: 上睑下垂、斜视、复视、瞳孔散大
检查项目: 眼球运动检查、血压测量、血糖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查、超声检查、CT动脉造影、脑血管磁共振成像
发病部位: 眼
就诊科室: 眼科、神经内科
流行病学:
1、约20%的动眼神经麻痹是由动脉瘤膨胀或出血造成的,血管性病变如糖尿病占另外20%。有潜在血管病变的患者年龄通常大于45岁,糖尿病占60%或更多。只有15%的动眼神经麻痹是肿瘤造成的。在儿童,40%的动眼神经麻痹是先天性的,20%是外伤导致。
2、80%的血管性动眼神经麻痹瞳孔不受累,95%的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可累及瞳孔。动脉瘤压迫导致动眼神经麻痹最初可能不累及瞳孔或不出现瞳孔不等大,但几天后随病情发展可出现。海绵窦病变可不出现瞳孔扩大或伴霍纳综合征。三分之一的血管梗死导致的第三颅神经麻痹患者有轻度瞳孔不等,典型者相差小于1mm。相反,动脉瘤压迫导致的瞳孔不等多超过2mm。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1、双眼复视,眼性眩晕等,动脉瘤患者常伴有严重头痛。
2、完全性麻痹者,患侧眼位外斜,轻度下移与内旋,其余各方向运动均受限,上睑下垂,眼球轻度突出,瞳孔散大、固定。
3、不完全麻痹者,眼内肌未受累,瞳孔大小及反应正常,眼外肌不完全受累,可有或无眼睑下垂。若动眼神经的下支麻痹(支配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患侧眼向外上斜视,瞳孔可轻度散大,眼睑无下垂;若上支受累(支配上直肌、提上睑肌),表现为下斜视,向外上转动受限,及上睑下垂。
4、动眼神经核性损害典型表现为双眼眼外肌麻痹,但少见。多数为部分核发生病变,而表现为部分眼外肌麻痹,如双侧上睑下垂、对侧上直肌麻痹等。
5、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可致斜视性弱视。
原因-总述:
动眼神经麻痹的根本原因是动眼神经受到疾病的累及,主要是脑部疾病、缺血梗塞性疾病、炎症等病变引起的。另外,头颅外伤与手术、海绵窦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情况也可引起动眼神经麻痹。
原因-症状起因:
1、脑部疾病
如颅内动脉瘤、动眼神经鞘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肿瘤等。
2、缺血梗塞性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3、炎症
如莱姆病、非特异性动眼神经炎、颞动脉炎、脑膜炎、脑炎、鼻窦炎等。
4、其他
如头颅外伤与手术、海绵窦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先天性神经发育不良等。
原因-常见疾病:
颅内动脉瘤、动眼神经鞘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肿瘤、糖尿病、高血压、莱姆病、非特异性动眼神经炎、颞动脉炎、脑膜炎、脑炎、鼻窦炎、海绵窦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先天性神经发育不良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一侧或双侧上睑下垂,严重者上眼皮完全遮盖瞳孔;
2、眼球向外下斜视、眼球转动受限;
3、出现复视,视物重影;
4、伴反复或长期头痛,经常感觉自己或周围物体在旋转;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一侧或双侧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复视等不适,怀疑动眼神经麻痹者,可到眼科或神经内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症状?
2、您出现这些症状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断性发作?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颅内动脉瘤、脑炎等神经系统疾患吗?
8、您有高血压、糖尿病吗?有良好控制吗?
9、您有鼻窦炎吗?
10、您头部最近有受到外伤或外物撞击吗?
11、您有手术史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观察眼睑、结膜、穹隆结膜、球结膜、巩膜及瞳孔。
2、听诊
初步了解心、肺的一般情况。
3、眼球运动检查
患者需要配合医生向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6个主要运动方向注视,医生通过观察眼球运动偏斜情况,以确定眼球运动是否正常到位。
4、血压测量
了解血压情况,判断是否患有高血压。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糖检查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检查有助于确诊糖尿病。
2、糖化血红蛋白
可有效反映过去1~2个月血糖控制的情况。
3、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查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有助于诊断1型糖尿病。
4、其他
病原体分离及特异性抗体检测具有确诊意义。从血液、脑脊液及病变皮肤等标本中可检出螺旋体。采用免疫荧光等方法可在患者血中测出特异性抗体,有助于确诊莱姆病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脑多普勒超声(TCD)有助于检查脑血管狭窄和闭塞、判定病变范围和程度(包括颅内血管、颈内、颈外、颈总动脉和椎动脉)等。
2、CT动脉造影(CTA)
对于血管变异、血管疾病以及显示病变和血管关系有重要价值。
3、脑血管磁共振成像(MRA)
可以判断脑血管是否存在栓塞、出血、狭窄、动脉瘤,并确定血管狭窄与闭塞的准确部位。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眼位及眼部其他改变,结合相关辅助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若患者头痛较剧烈,并出现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应警惕患侧后交通动脉瘤的可能。
诊断-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糖尿病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糖尿病会导致动脉硬化,致使供应眼睑神经的小血管缺血,引起动眼神经麻痹。血糖、尿糖等检测有利于确诊。
(2)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引起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可伴动眼神经麻痹症状。CT血管造影(CTA)、脑血管磁共振成像(MRA)有助于确诊。
(3)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重症肌无力常可累及动眼神经,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新斯的明试验有助于确诊。
2、其他
(1)动眼神经核性麻痹
因两侧动眼神经核较接近,且常为部分性损害,临床表现为双侧性部分眼外肌受累的症状,常无眼内肌麻痹可资鉴别。
(2)Weber综合征
表现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偏瘫,多见于颞叶沟回疝。
治疗-预计治疗:
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需确定病因,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出现弱视者应通过屈光矫正、遮盖疗法、压抑疗法、药物疗法等方式积极对症治疗。部分患者还可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针对病因治疗
(1)糖尿病:包括日常生活干预及使用降糖药物治疗。包括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瑞格列奈等口服药物,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等胰岛素。
(2)颅内动脉瘤:主要是手术治疗。
(3)重症肌无力:包括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进行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此外,还可使用中医药治疗,进行胸腺切除手术等。
2、治疗弱视
(1)屈光矫正:矫正屈光不正是治疗的弱视的最基础疗法。
(2)眼部手术:对于一些非调节性斜视所导致的斜视性弱视,需行手术矫正。
(3)遮盖疗法:即遮盖优势眼,强迫弱视眼使用,是使用最为广泛、疗效最肯定的治疗单眼弱视的方法。
(4)压抑疗法:配戴过矫的镜片加优势眼点阿托品散瞳,适用于最佳中、轻度单眼弱视及对遮盖疗法依从性不好的儿童。
(5)药物疗法:多巴胺、胞二磷胆碱等药物联合遮盖疗法,可明显提高对弱视的疗效。
(6)其他:后像疗法、红色滤光片法、光刷疗法、视刺激疗法、闪烁光疗法、氦氖激光疗法等也常被用于弱视的治疗。由于单一方法的疗效有效,因此多采用两种或三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3、手术治疗
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手术应分2次以上进行。上睑下垂矫正术要在斜视矫正术后进行。术前应检查是否有Bell现象,避免术后睑裂闭合不全。如果患眼下斜视矫正不好,尽量不做上睑下垂手术。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