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额部肿块症状概述: 额部肿块(Frontal mass)是指在额头部位出现的非正常组织结...
养生
症状名称: 额部肿块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Frontal mass
主要病因: 可因额部感染或外伤、肿瘤或颅骨嗜酸性肉芽肿、骨囊肿、皮脂腺囊肿等疾病导致
常见症状: 额部出现肿块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X线、CT、组织病理学检查、脑血管造影、腰椎穿刺
发病部位: 面部、头部
就诊科室: 皮肤科、神经外科、肿瘤科、急诊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感染、外伤
如疖肿、头部外伤等。
2、肿瘤
如脑膜瘤、额窦癌、胶质瘤等。
3、其他
如颅骨嗜酸性肉芽肿、骨囊肿、皮脂腺囊肿等。
原因-常见疾病:
脑膜瘤、疖肿、颅骨嗜酸性肉芽肿、骨囊肿、额窦癌、胶质瘤、皮脂腺囊肿等。
就医-急诊指征:
1、外伤后出现额部明显血肿、额部凹陷等;
2、突发剧烈的头痛、喷射样呕吐;
3、伴肢体运动及言语视听等功能障碍;
4、伴意识模糊、昏迷等意识障碍;
5、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额部肿块,或伴以上情况,须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额部出现肿块,或逐渐增大;
2、伴肿块红肿、疼痛、流脓等炎性反应;
3、伴鼻出血,鼻涕带血,持续性鼻塞;
4、伴复视、一侧或两侧视力减退;
5、伴面颊肿胀、疼痛、麻木;
6、伴头痛、恶心、精神改变、癫痫、平衡障碍;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均须及时就医。
以上表现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额部肿块伴有危及情况,需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病情平稳者,可根据伴随症状到相应的科室就诊。
1、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者,须于神经外科就诊。
2、怀疑疖肿、皮脂腺囊肿所致者,须于皮肤科就诊。
3、怀疑鼻窦癌引起者,须于耳鼻喉科、肿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不要用手随意按摩肿块,以免症状加重。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出现额部肿块多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2、除了额部肿块外,您身体的其他部位有肿块吗?
3、您额部的肿块按压时会有疼痛吗?是否伴有头痛等不适?
4、您的头部近期是否受过外伤?
5、您之前有脑膜瘤、脑胶质瘤等肿瘤吗?
6、您是否有疖肿、皮脂腺囊肿等病史?
7、来本院之前,您是否在别的医院进行过治疗?用的什么治疗方法?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额部肿块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医保可以报销吗?
4、有哪些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有任何风险吗?
5、能彻底治好吗?
6、平时我该怎么护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7、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颅骨X线片可用于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表现为局限性溶骨性破坏,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等。鼻窦X线检查可用于额窦癌的诊断。
2、CT
可用于颅骨嗜酸性肉芽肿、额窦癌的诊断。颅骨嗜酸性肉芽肿CT检查可见板障内边缘锐利、无硬化的骨质缺损区等。
3、脑血管造影
对深部脑膜瘤是必要的,深部脑膜瘤的血液供应是多渠道的,只有通过脑血管造影,才能够了解肿瘤的供应来源,与肿瘤的血运程度和邻近的血管分布情况,这些对制定手术计划,研究手术入路与手术方法都有重要价值。如果能作选择性的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特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则血管改变征象更为清晰而明确。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取部分肿块活组织制成标本后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块的性质,是极其重要的肿瘤诊断方法之一。可用于额窦癌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检查-其他检查:
必要时可进行腰椎穿刺检查,可反映颅内压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的情况,对额部肿块病因的诊断与鉴别有一定参考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外伤史,以及典型临床表现,在结合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腰椎穿刺等辅助检查结果,多可明确诊断。诊断过程中,医生常需排查是否存在疖肿、颅骨嗜酸性肉芽肿、额窦癌、脑膜瘤等病变。
诊断-鉴别诊断:
1、疖肿
多发生在人体受压的部位和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易发生于人体的头、面、颈、腋和臀等部位。初起为毛囊性的炎症丘疹,后逐渐增大,呈红色硬性结节,有疼痛或压痛。经过2~3天后,结节化脓,坏死,形成脓肿,中央有坏死的脓栓,脓栓破溃以后,排出脓液、脓栓和坏死组织,脓肿消退,1~2周内形成瘢痕,痊愈。
2、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额骨、顶骨多见。颞骨次之。于短期内出现头部一小肿物,缓慢增大,局部有触痛,伴低热、疲劳。
3、额窦癌
鼻出血和鼻涕带血是最常见症状。随着肿瘤组织增大,鼻塞逐渐加重,呈持续性鼻塞。肿瘤组织坏死或混合感染时,有特殊臭味的鼻涕。还可出现面颊肿胀、疼痛、麻木、复视、红眼、牙痛、张口困难、鼻部膨大变形、颈部淋巴结肿大、头痛等。
4、脑膜瘤
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是发病缓、病程长。成年人发病较多,可有慢性头痛、精神改变、癫痫,一侧或两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共济失调或有局限性额部包块等表现,严重者伴有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症状,眼底检查常发现慢性视神经乳头水肿或已呈继发性萎缩。
5、头皮外伤
皮下血肿一般体积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肿胀隆起,中央反而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颅骨骨折,需用颅骨X线摄片作鉴别。骨膜下血肿的特点是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之内,以骨缝为界,见于颅骨受损之后。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疖肿
(1)系统治疗:早期、足量、足疗程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常用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最好根据细菌药敏试验来选择抗菌药物。
(2)局部治疗:早期损害可外用抗菌药物包括2%莫匹罗星软膏、2%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等。辅以温热敷可促进皮损成熟、引流和症状的减轻;紫外线、红外线、超短波等治疗对缓解炎症均有效。
(3)外科疗法:早期皮损和急性炎症期应避免切开,当疖已局限化和有波动感后,可切开排脓引流。
2、额窦癌
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对肿瘤范围较局限者,多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根治性放疗,手术彻底切除原发肿瘤病灶。必要时可行单侧或双侧颈淋巴清扫术,以及术后放疗和化疗等。
3、脑膜瘤
以手术切除为主。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脑膜瘤属实质外生长的肿瘤,大多属良性,如能早期诊断,在肿瘤周围的脑组织与重要颅神经、血管受到损害之前手术,应能达到全切除的目的。但是有一部分晚期肿瘤,尤其是深部脑膜瘤,肿瘤巨大,与神经、血管、脑干及丘脑下部粘连大,或将这些神经、血管包围不易分离,这种情况下,不可勉强从事全切除术,以免加重脑和颅神经损伤以及引起术中大出血的危险,甚至招致病入死亡或严重残废。宜限于肿瘤次全切除,缩小肿瘤体积,辅以减压性手术,以减少肿瘤对脑的压迫作用,缓解颅内压力,保护视力。或以分期手术的方法处理。对确属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肿瘤,行瘤组织活检后,仅作减压性手术,以延长生命。恶性者可辅以放疗。
4、头皮外伤
头皮外伤引起额部血肿较小时,不需要特殊处理,48小时内冷敷,48小时后热敷。较大的血肿不易吸收,可剃去头发,局部消毒后用注射针反复穿刺抽出积血,但禁止自行用针随便穿刺放血。巨大血肿,用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时,应手术切开上药治疗。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