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耳内发胀症状概述: 耳内发胀(aural distension)又称耳闷,是指耳朵内部出...
养生
症状名称: 耳内发胀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aural distension
其他名称: 耳闷
主要病因: 肿瘤或结节、炎症、创伤
常见症状: 一侧或两侧耳内胀闷堵塞感,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自听增强或耳鸣
检查项目: 耳部专科检查、血常规、脑脊液、听力、前庭功能、CT、组织病理学
发病部位: 耳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流行病学:
可发生于各年龄。
症状-典型表现:
耳胀以一侧或两侧耳内胀闷堵塞感为突出症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自听增强或耳鸣,部分患者听力可正常,病程可长可短。耳胀者,患耳胀闷堵塞感,或有微痛不适,耳鸣时如机器声,在打哈欠、喷嚏或擤鼻时稍觉好转。
原因-总述:
原因-常见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突聋、梅尼埃病、中耳癌、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耳异物、耳聋、鼻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耵耳、外耳道表皮样瘤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单侧或双侧耳内有胀闷堵塞感,持续不缓解;
2、伴有耳痛、耳鸣、听力减退、耳流脓或血性分泌物等;
3、检查发现有中耳积液、耳内异物、耳疖等;
4、伴头痛、眩晕、张口困难等;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耳部进行仔细的检查,建议患者不要佩戴过多的耳部饰品,以免影响医生观察。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症状严重、年老体弱、未成年的患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为了确保就医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建议患者提前采取以上的准备措施。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出现耳内发胀症状的?这个症状持续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您耳内发胀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慢慢出现的?
4、是单侧耳内发胀呢,还是双侧都有?
5、您除了耳内发胀的感觉外,有其他的症状吗,比如耳痛、耳鸣、耳痒、听力下降、耳漏、头痛等?
6、近期有发生过感冒等疾病吗?
7、近期耳部有受过什么创伤吗?以前耳部有受过什么创伤或做过什么手术吗?
8、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耳内发胀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我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现在有确切的诊断吗?诊断是什么病呢?需要我怎么配合?
8、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9、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10、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检查-病理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1、听力检查
多呈传导性聋,亦可为感音神经性聋或正常。
2、鼓室导抗图
多呈C型或B型,亦可为A型。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耳内发胀典型的临床表现、耳部专科检查,血常规、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听力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询问病史时应详细询问患者近期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病史,了解患者既往有无耳部的损伤或疾病等经历,为诊断提供证据。分泌性中耳炎、耳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中耳癌、耳聋、鼻咽肿物、外耳道阻塞等疾病会出现耳内发胀,注意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耳镜检查方便易行,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诊断方法。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术不但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2、耳疖
耳疖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常为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细菌感染,常见于外耳道软骨部,夏秋季多见。以局限性红肿、突起为其特征。检查可发现有明显的耳屏压痛和耳廓牵拉痛,外耳道软骨部有局限性红肿隆起,或在肿胀的中央有白色脓栓。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见症状有耳流脓、耳聋、患侧头痛、鼓膜穿孔等。
4、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耳后乳突水肿是急性化脓性乳突炎的临床症状。中耳乳突间有粘膜相连续,中耳化脓感染后乳突粘膜亦相应有炎症反应,初起为卡他炎性,乳突区可能有轻度压痛,鼓膜穿孔流脓后,乳突炎性反应随即消失。如排脓不畅,或第Ⅲ型肺炎球菌感染,毒性很强,破坏骨质,使乳突小房粘膜水肿、出血、坏死化脓,便成为急性化脓性乳突炎。
5、中耳癌
耳内出血或有血性分泌性为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早期耳内发胀感,到晚期则有明显疼痛、听力减退、张口困难、反射性地引起下颌关节僵直、面瘫、眩晕、颈淋巴结肿大等。
6、耳聋
耳聋以听力减退为必备症状,听力检查有听力下降的表现,但不一定有耳内胀闷堵塞不适的感觉。
7、鼻咽肿物
鼻咽肿物(如鼻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等)压迫咽鼓管时可出现中耳积液导致耳内胀闷堵塞感,行鼻咽部检查如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内镜检查电子或纤维鼻咽镜检查、鼻咽部CT或MRI检查等,均可发现鼻咽肿物。小儿患者或可见鼻咽腺样体增生。
8、外耳道阻塞
外耳道阻塞性疾病如耵耳、耳异物、外耳道表皮样瘤、耳疖等也可出现耳内胀闷堵塞感,行外耳道检查可诊断相应的疾病;耳胀者,一般外耳道检查正常。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滴鼻法
此病伴有鼻塞者,可用具有疏风通窍作用的药液滴鼻,使鼻窍及耳窍通畅,减轻耳堵寒感,并有助于耳窍积液的排出。
2、鼓膜按摩法
用鼓膜按摩法,亦可用鼓气耳镜放入耳道内,反复挤压、放松橡皮球使外耳道交替产生正、负压,引起鼓膜的运动而起到鼓膜按摩的作用。
3、咽鼓管吹张术
可酌情选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咽鼓管导管吹。
日常-护理原则:
1、病室环境
病室环境是影响病人精神及身体舒适的重要因素。环境性质决定病人的心理状态,它关系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病室应保持整洁、安静,空气流通,避免噪声,根据病证调节相宜的温、湿度。
2、情志护理
情志活动对维护健康,防病治病,有着重要影响,使病人保持心情平衡,轻松舒畅。
3、体位与安全
病人身体活动自如,卧位可以随意改变,但耳窍鼓室有积液,应向患侧卧位。病儿可采用床档,防止坠床。
4、清洁护理
经常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注意耳道内外清洁、干燥。
5、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忌辛辣燥火之食物。
6、给药护理
(1)给药的方法合理与否,对临床疗效影响甚大,要准确按时给药。内服药,应根据证型不同,分别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时间、温度。
(2)外用滴耳药时,卧向健侧,患耳向上,滴药后以指尖轻压外耳道口数次,3~5分钟后方可坐起。滴鼻药时,头后仰,患鼻孔向上,滴药后以拇示指轻捏鼻翼数次,促使药液流向后鼻道耳咽管开口处,发挥作用。
7、排泄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用番泻叶3g泡水饮或大黄粉3~5g冲服。
8、病情观察
(1)观察耳窍内外有无红、肿、热、痛,外耳道有无分泌物及其质、量、气味等。
(2)注意病人的体温、神志、面色变化,观察舌象、脉象等。
(3)观察听力、耳鸣变化,及有无腮腺炎、颞颌关节炎等。并做好记录。
预防-预防措施:
积极防治感冒及鼻腔、鼻咽慢性疾病,可减少此病的发生率。患伤风鼻塞及其他鼻病出现严重鼻塞时,或耳胀治疗期间,应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此外,擤鼻方法不当,可能导致邪毒窜入耳窍面发生此病,应加以注意。儿童患此病常不易觉察,应重视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此病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