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反胃症状概述: 反胃(regurgitation),中医病证名。反胃是指食后脘腹闷胀、宿...
养生
症状名称: 反胃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regurgitation
主要病因: 胃肠道疾病
常见症状: 胃部不适和胀满感,多伴有流涎与反复的吞咽动作等
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酮体、血糖、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电解质、肝功能、细菌培养、脑脊液检查、X线检查、脑CT、脑血管造影、磁共振检查等
发病部位: 胃、腹部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1、中医反胃的症候
(1)脾胃虚寒: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宿谷不化,吐后则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手足不温,大便溏泻,舌淡,苔白滑,脉细缓无力。
(2)胃中积热: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谷不化及酸臭腐浊之液,口臭烦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3)痰浊阻胃:经常脘腹胀满,食后尤甚,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谷不化,并有痰涎水饮,或吐白沫,心悸头眩,舌苔白滑,脉弦滑。
(4)瘀血阻胃:经常脘腹胀满,食后尤甚,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谷不化,或吐褐色浊液,或吐血便血。上腹或有积块坚硬,固定不移,胀满刺痛而据按,舌暗红或有瘀点,脉涩。
(5)脾肾阳虚:食后脘腹胀满,食后尤甚,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谷不化,或吐大量清稀水液,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大便溏薄,畏寒肢冷,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6)气阴两虚: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谷不化,量不多,神疲气短,面色少华,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2、幽门梗阻
一般患者都有较长溃疡病史,随病变的进展,胃痛渐加重,并有嗳气、反胃等症状。患者往往因胃胀而厌食,抗酸药亦渐无效。胃逐渐扩张,上腹部饱满,并有移动性包块。由于呕吐次数增加,脱水加重,体重下降。患者头痛、乏力、口渴,但又畏食,重者可出现虚脱。由于胃液丢失过多,可发生手足搐搦,甚至惊厥。尿量日渐减少,最后可发生昏迷。体格检查可见消瘦、倦怠、皮肤干燥并丧失弹性,可出现维生素缺乏征象,口唇干,舌干有苔,眼球内陷。上腹膨胀显著,能看见胃型和自左向右移动之胃蠕动波。叩诊上腹鼓音、振水音明显。能听到气过水声,但很稀少。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中医病因
(1)病因:多由于饮食不当,饥饱无常,或嗜食生冷,损及脾阳,或忧愁思虑,有伤脾胃,中焦阳气不振,寒从中生,致脾胃虚寒,不能腐熟水谷,饮食入胃,停留不化,逆而向上,终至尽吐而出。
(2)基本病机: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脾不健运,致气滞痰瘀,阻于胃脘,胃失通降,气逆而上,反胃而出。
2、西医病因
常见于西医的溃疡病并发幽门部痉挛、幽门完全或不完全梗阻,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原因-常见疾病:
急性胃炎、胃癌、幽门梗阻、肠梗阻、腹膜炎、阑尾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就医-急诊指征:
1、反复腹痛、反胃、进食后腹胀,伴剧烈呕吐,出现眼球内陷、虚脱、手足抽搐、惊厥、少尿、昏迷。警惕严重脱水、代谢紊乱、休克等。
2、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进食后上腹部饱胀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呕出食物为未经消化的宿食。
2、伴胃痛、反酸、食欲不振。
3、伴贫血、消瘦、乏力等。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检查,最好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若考虑进行胃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还可能进行血常规等抽血检查,注意检查前空腹8~12小时。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8、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反胃症状是何时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症状有变化吗?
2、您的反胃症状在哪种情况最容易发生?
3、除反胃外,您是否还有腹痛、呕吐、乏力等不适?
4、您以前有过反胃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5、您平时饮食规律吗?
6、您喜欢喝酒吗?每天饮酒量多少?
7、您近期精神状态如何,有过焦虑、抑郁吗?
8、您曾经或目前患有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吗?
9、您近期是否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有哪些?
10、您吸烟吗?吸烟多久了,每天吸烟多少?
11、您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吗?是否有服药进行控制?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反胃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病情严重吗?是否需要住院?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现在应该如何进行治疗?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6、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我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注意营养状态、精神状态,有无失水现象。
2、腹部检查
有无振水音和胃肠蠕动波、肠型。有无腹胀、腹壁有无紧张、压痛、反跳痛。腹部有无包块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有无亢进、减弱或消失。
3、眼底检查
有无脑膜刺激症状、脑膜刺激的神经反射征,颅压增高时应做眼底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的检查。
2、血糖、尿素氮及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测定。
3、电解质及肝功能检查。
4、必要时做呕吐物化学分析或细菌培养。
5、疑有颅内疾患时,做脑脊液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最明显的征象是巨大而无力状的胃,内有大量潴留物,并可见清晰的三层为空气、液体和潴留物(钡剂和食物残渣)。有时可见胃小弯低于两侧髂嵴连线数厘米,呈胃下垂状。
2、若怀疑有颅内疾病,可做颅内CT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1、纤维胃镜检查
检查时胃镜插入的深度可长达70~80cm以上,而不是通常的50~60cm,至胃窦部可见到大量潴留物。如已抽空胃液,吸净残余物,则可清晰地看到幽门口狭窄情况。
2、特殊检查
(1)食管测压:用于发现食管动力性疾病,如弥漫性食管痉挛、贲门失弛缓等引起的假性呕吐。
(2)胃排空测定:包括放射性闪烁扫描显像法、胃超声评价液体食物的排空以及13C尿素呼气试验。
(3)胃电图:用于识别胃起搏点的节律异常。
(4)胃肠测压:是评价上胃肠道检查最可靠的生理学检查,但是检查繁琐、昂贵,操作困难。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特殊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需排查是否存在急性胃炎、胃癌、幽门梗阻、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诊断-诊断依据:
1、临床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呕出食物为未经消化的宿食等症状为特征。
2、本病一般多为缓起,先有胃脘痛,吐酸,嘈杂,食欲不振,食后脘腹痞胀等症状。
3、振摇腹部,可听到漉漉的水声。
4、纤维胃镜检查或X线胃肠钡餐造影检查,常见幽门水肿、狭窄或梗阻等。
诊断-鉴别诊断:
1、中医病症鉴别
(1)噎嗝:两者皆有食入即吐的症状。噎嗝多系阴虚有热,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阻塞不下,旋食旋吐,或徐徐突出;反胃多属阳虚有寒,主要表现为食尚能入,但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2)食瘕:呕吐物中有胆汁,多为间歇性发作,无明显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特点,右侧卧位或头低足高位时症状可缓解,X线钡餐检查见幽门通畅,十二指肠水平部钡剂中断,受阻近段肠管呈钟摆运动。
(3)胃疡:两病可共见,单纯胃疡仅间有呕吐,无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表现,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无幽门梗阻现象。
2、胃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鉴别
(1)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幽门梗阻:急性幽门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使幽门充血水肿、括约肌痉挛引起幽门梗阻,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呕吐于进食早期(餐后3~4h后)发生,呕吐后腹痛缓解。经抗溃疡治疗及控制饮食后,恶心、呕吐症状可消失。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瘢痕引起的幽门梗阻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饱胀感,迟发性呕吐,呕吐物量大、酸臭、可含隔夜食物。上腹部可见扩张的胃型和蠕动波并可闻及振水声。
(2)胃癌引起的幽门梗阻:胃窦幽门区晚期肿瘤引起幽门梗阻,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贫血、消瘦、乏力、上腹疼痛等。
(3)幽门狭窄:幽门狭窄是因为胃十二指肠连接处幽门肥厚造成的堵塞,是婴儿最常见的需要外科手术的疾病,通常在出生后2~4周显现。常见症状有反胃、呕吐、溢乳等症状。本病有家族发病倾向,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响学检查可鉴别。
(4)十二指肠壶腹部以下的梗阻性病变:如十二指肠肿瘤、环状胰腺、十二指肠淤滞症均可引起十二指肠梗阻,伴呕吐,胃扩张和潴留,但其呕吐物多含有胆汁。X线钡餐或内镜检查可确定梗阻性质和部位。
3、其他可引起恶心、呕吐的疾病鉴别
(1)急性胃肠炎:常见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化学性和物理性刺激,过敏因素和应激因素作用等,其中急性非伤寒性沙门菌感染是呕吐的常见原因。急性胃肠炎所引起的呕吐常伴有发热、头痛、肌痛、腹痛、腹泻等。
(2)急性病毒性肝炎:恶心呕吐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前驱症状。其主要的临床特征有突然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多见于早晨发生,常伴有头晕、头痛、肌肉酸痛、出汗等。该病恢复较快,通常10天左右呕吐停止,但3周后有可能复发。
(3)妊娠呕吐:女性受孕后2~3个月之间,反复出现的以恶心、呕吐、厌食或食入即吐为主要症状的孕期病症。
(4)神经性呕吐:癔症、功能性呕吐等。呕吐可为胃神经官能症之一,其特点是呕吐发作与精神刺激有关,呕吐可立即发生,全不费力,每口吐出量不多,吐毕又可再食,虽长期反复发作而营养状况影响不大。嗅到不佳的气味,听到震耳的噪声或见到厌恶的食物而出现的呕吐,称条件反射性呕吐,也属神经官能症性呕吐范畴,对神经官能性呕吐须除外一切器质性病因方能确定诊断,女性和神经不稳定的人,其呕吐中枢兴奋阈限较低,受各种刺激作用时易发生呕吐。
治疗-预计治疗:
引起反胃的原因较多,首先应积极寻找病因,然后针对原发病治疗。医生一般会使用中医治疗、内科治疗及外科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中医治疗
治疗原则在于温中健脾,降逆和胃。若反复呕吐,津气并虚,可加益气养阴之品;日久不愈,宜加温补肾阳之法。
(1)脾胃虚寒:温中健脾,降逆和胃。方药:丁蔻理中汤、丁香透膈散加减。常用中药:人参、白术、炙甘草、丁香、半夏、木香、香附、砂仁、白豆蔻、神曲、麦芽。
(2)胃中积热:清泄胃热,和胃降浊。方药:竹茹汤。
(3)痰浊阻胃:涤痰化浊,降逆和胃。方药:导痰汤。
(4)瘀血阻胃:活血化瘀,和胃降逆。方药:膈下逐瘀汤。
(5)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和胃降逆。方药:桂附理中汤。
(6)气阴两虚:益气养阴,和胃降逆。方药:麦门冬汤。
2、幽门梗阻的治疗
(1)内科治疗:纠正失水与电解质紊乱是治疗幽门梗阻的首要问题。其次,使扩张的胃经持续减压得到复原。炎症水肿消失使胃壁肌层的张力得以恢复。如梗阻为幽门痉挛或黏膜水肿所致,则于梗阻消除后,按溃疡病调节饮食和相应的药物。
(2)外科治疗:经短期内科治疗无效,说明瘢痕挛缩为引起幽门梗阻的主要因素。或经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尤其是有恶变可疑者,局部炎症水肿消失后,应择期行手术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