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感觉分离症状概述: 感觉分离(peripheral dissociation)是由感觉传...
养生
症状名称: 感觉分离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peripheral dissociation
其他名称: 分离性感觉障碍
主要病因: 疾病或外伤等引起感觉传导通路损伤所致
常见症状: 皮肤某区域出现一种或数种感觉减退或消失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X线片、椎管造影、CT、磁共振成像、病理学检查
发病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感觉分离主要是由于各种疾病或创伤引起脊髓、脑干、周围神经等感觉传导通路损伤所致。常见于脊髓空洞症、延髓空洞症、脊髓内肿瘤、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等疾病。
原因-症状起因:
1、脑干损伤
如头外伤、延髓空洞症、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等。
2、脊髓损伤
如脊髓空洞症、脊髓内肿瘤、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半离断综合征、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等。
3、周围神经损伤
如淀粉样神经病、遗传性感觉神经病等。
原因-常见疾病:
脊髓空洞症、延髓空洞症、脊髓内肿瘤、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半离断综合征、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和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局部肌力下降,肌肉颤动、萎缩等;
2、关节畸形、肿大、活动障碍;
3、平衡障碍、步态不稳或肢体瘫痪;
4、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大小便失禁等;
5、发热、眩晕、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心跳过速等全身症状;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若感觉分离或伴有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由于存在感觉异常,患者日常要严格注意周围环境和个人安全,避免意外情况。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医生可能会对感觉异常部位进行检查,必要时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感觉异常症状有哪些?
2、您的感觉异常是何时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症状有加重吗?
3、除感觉异常,您是否还存在乏力、局部活动障碍等表现?
4、您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5、您是否存在脊柱先天畸形等情况?
6、您近期有过头部、脊柱或其他部位外伤、骨折等情况吗?如何处理的?
7、您曾经或目前是否患有脊髓肿瘤、延髓空洞症等神经疾病?
8、您有长期接触铅、汞、除草剂等有毒物质的情况吗?
9、您有吸食大麻、可卡因等非法药物的经历吗?
10、您有饮酒习惯吗?近期有大量饮酒情况吗?
11、您吸烟吗?吸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2、您是否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吗?是否有用药进行控制?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发生感觉异常的原因有哪些?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现在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要进行何种治疗?要住院吗?
5、这些治疗有风险吗?会有后遗症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7、若手术治疗,日常要如何进行护理?
8、我同时有多种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可观察患者面容、精神状态、有无明显的瘫痪、肢体运动障碍等异常表现。
2、触诊
进行感觉检查,初步了解患者感觉分离的情况。
3、神经系统检查
可明确患者发生了何种感觉发生减退及感觉分离的范围,还可根据发现神经系统体征,推测可疑的病变部位。
检查-实验室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片
X线片对椎骨、椎间盘改变等较敏感,部分髓内肿瘤的患者可有椎弓根变宽等表现,可用于肿瘤的评估。
2、椎管造影
可明确椎管内病变、确定病变节段水平和病变范围等。
3、CT
可为脊髓、延髓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提供直接的诊断依据,增强后可发现畸形血管,结合血管造影则可了解髓内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3、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是髓内肿瘤首选的诊断方法,可显示脊髓内部的病理解剖及脊髓与邻近软组织、骨结构的关系,明确髓内肿瘤的部位、范围等直接征象;对脊髓空洞症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发现空洞部位低信号,横切面可清楚显示平面空洞的大小及形态;还可发现脊髓动脉血栓形成后梗死软化灶等。
检查-病理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外伤史,以及感觉分离的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脑脊液检查、椎管造影、X线、CT、磁共振成像、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结果,多可明确诊断。诊断过程中,医生还常需根据患者表现排查是否存在脊髓空洞症和延髓空洞症、脊髓内肿瘤、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半离断综合征等病变。
诊断-鉴别诊断:
1、脊髓空洞症和延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常表现为上肢或上胸部的一侧性或双侧对称性节段性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及深部感觉相对保存。延髓空洞症若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可出现同侧面部的痛温觉缺失,呈核性分布,其上端的三叉神经主核和中脑核多可幸免,则面部触觉及深部感觉正常,表现为面部的感觉分离。
2、脊髓内肿瘤
实际上可以看成是脊髓内的压迫性病变,早期可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感觉分离,即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及深部感觉相对保存。后期严重时可出现病变水平以下对侧半身的痛温觉缺失,且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向下发展,骶髓或马鞍区感觉保留到最后才受累,称为骶髓回避现象。
3、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可出现病变水平以下的双侧痛温觉缺失,而深部感觉保存。
4、脊髓半离断综合征
表现为病变侧深部感觉障碍,而痛温觉正常;而病变对侧恰与之相反。
5、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可出现双下肢的深感觉障碍,但痛温觉存在。
6、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可出现病变侧面部和对侧躯体交又性痛温觉缺失,但病变侧面部和对侧躯体的触觉和深部感觉都各自保存,亦即病变侧面部和对侧躯体均表现为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及深感觉保存的感觉分离。
治疗-预计治疗:
感觉分离的患者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针对不同的病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
治疗-治疗方法:
1、脊髓内肿瘤
可采用手术方法进行切除;存在局部外伤时应及时进行处理、修复;使用B族维生素、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酐等药物营养神经;疼痛明显时适当使用布洛芬、吲哚美辛等药物止痛等。
2、脊髓空洞症
(1)脊髓空洞症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对症治疗。医生多会采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如B族维生素、三磷酸腺苷酶(ATP)、辅酶A、肌苷等,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给予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抗炎药。
(2)部分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解除脊髓的压力,恢复正常的脑脊液循环流动,改善症状和功能。
3、遗传性感觉神经病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目前暂无特殊治疗药物,主要为对症处理。
(1)营养神经药物:有利于改善周围神经损害,如肢体麻木无力。常用药物包括维生素B、胞磷胆碱、鼠神经生长因子等。
(2)促胃肠动力药:主要是针对患者上腹部胀闷感、腹胀、上腹疼痛、肠胃胀气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多潘立酮片、西沙比利等。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