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症状概述: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sensational ataxic ...
养生
症状名称: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症状概述: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sensational ataxic gait)是由于深感觉传导通路障碍所引起的特殊步态,患者行走缓慢,行走时两腿叉开、左右摇摆,易摔倒,在黑暗环境下加重。
英文名称: sensational ataxic gait
主要病因: 因周围神经、脊髓后索、丘脑、大脑皮质等部位发生病变引起感觉性共济失调所致
常见症状: 躯干摇摆、走路不稳、双足抬举过高、落地无定点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血常规、梅毒血清学试验、血糖检查、脑脊液检查、血清维生素B12测定、X线片、CT、磁共振成像、脑电图、病理检查
发病部位: 颅脑、下肢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感觉共济失调步态特点是躯干摇摆,走路不稳,双足抬举过高,落地无定点,指鼻及跟膝试验不稳,闭目难立征阳性。轻度感觉性共济失调用视觉可以代偿部分机能,症状多不明显,严重者(感觉缺失水平面高者)则站立不能,甚或坐位平衡也难以维持。
原因-总述: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周围神经、脊髓后索、丘脑、大脑皮质等出现病变,发生感觉性共济失调导致。
原因-症状起因:
1、周围神经病变
如中毒、各种代谢障碍(糖尿病等)、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
2、后索病变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脱鞘病、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脊髓内肿瘤)及一些神经遗传性变性病,如Freidreich共济失调、脊髓痨等。
3、丘脑病变
如脑肿瘤、脑出血等。
4、大脑皮质病变
如血管病、外伤、多发性硬化等。
原因-常见疾病:
脱鞘病、脊髓内肿瘤、Freidreich共济失调、脊髓痨、脑肿瘤、脑出血、多发性硬化、糖尿病、维生素B12缺乏症等。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平衡感变差;
2、站立不稳、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黑暗处难以行走;
3、不能辨别躯体的位置和方向,无法正确执行运动及维持正确姿势等症状;
4、伴有四肢末端麻木、疼痛、感觉障碍、肌肉紧张等症状;
5、既往有血管、颅脑、神经等方面的疾患;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去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暴露您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体格检查,穿易穿脱的衣裤,避免穿紧身或连体衣物,以免造成不便。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很多检查项目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或禁食6小时以上,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或影响医生判断。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发病的?
2、什么时候发现步态异常的?
3、除了步态异常,还出现了哪些症状?
4、这些症状出现前是否有情绪波动、睡眠差、头痛头晕、着凉感冒等诱发因素?
5、您步态异常出现之前是否已经行动不便?
6、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接受过治疗吗?
7、您既往有过颅脑相关疾病吗?怎么治疗的?
8、您有糖尿病吗?血糖控制得如何?
9、您是否有梅毒或其他感染史?
10、您缺乏维生素B12吗?
11、是否受到过外伤?受伤部位在哪?
12、您做过手术吗?若手术过,是什么原因?
13、您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医生的诊断是什么?
14、您是否接受过康复治疗?效果怎么样?
15、您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16、您嗜酒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每日饮多少?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步态异常是什么病?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病情会怎么样发展?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5、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治疗效果怎么样?
6、我的病严重吗?会引起什么严重后果?
7、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有没有严重副作用?
8、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9、我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首先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行走状态,并初步了解神经系统病变情况,之后可能需要行血常规、血清维生素B12测定、梅毒血清学试验、血糖检查、脑脊液检查、X线、CT、病理检查、肌电图检查等,以更详细的明确机体病变情况,对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及其病因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检查-体格检查:
首先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一般状态,之后可进行指鼻试验、跟膝试验等神经系统检查,对本症病因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检查是否贫血表现,对维生素B12缺乏症的诊断有意义。
2、梅毒血清学试验
如检查结果阳性,是诊断脊髓痨的前提。
3、脑脊液检测
有助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如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鞘内IgG合成率增加,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病的检测。
4、血清维生素B12测定
有助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
5、血糖检查
有助于明确有无糖尿病,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前提。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CT、核磁共振(MRI)等检查,对颅脑、脊柱的病变位置的确定及病变情况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有时还可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反映脑血管功能状态。
检查-病理检查:
有时医生还会取部分可疑组织制成标本后进行病理检查,可了解病变的性质,有助于脊髓内肿瘤的诊断和鉴别。
检查-其他检查:
1、肌电图
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
2、脑电图
是对大脑功能变化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病史、毒物接触史、外伤史,以及典型的步态表现,再结合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多可明确诊断。诊断过程中,医生常需将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与醉酒步态、痉挛性偏瘫步态、跨阈步态等相似症状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醉汉步态
因重心不易控制,步行时两腿间距增宽,抬腿后身体向两侧摇摆不稳,上肢常向水平方向或前或后摇晃,有时不能站稳,转换体位时不稳更明显,不能走直线。
2、痉挛性偏瘫步态
偏瘫时患侧下肢因伸肌肌张力高而显得较长,且屈曲困难,患者行走时偏瘫侧上肢的协同摆动动作消失,呈内收旋前屈曲姿势,下肢伸直并外旋举步时将骨盆抬高,为避免足尖拖地而向外旋转后移向前方,故又称划圈样步态,是由一侧锥体束损害引起,多见于脑血管疾病。
3、舞蹈步态
步行时肢体有大幅度的不规则的不自主运动,下肢突然外甩,上肢扭曲,行路不稳,呈跳跃式或舞蹈样。
4、痉挛性截瘫步态
因下肢内收肌群张力增高致使步行时两腿向内侧交叉,形如剪刀,故又称剪刀步态,见于横贯性脊髓损害、脑性瘫痪等。
5、慌张步态
由于全身肌张力增高,起步时缓慢,走路时步伐细小,双足擦地而行,两上肢前后摆动的联带动作丧失,躯干前倾重心前移,故以小步急速前冲而行,如追逐重心且不能立即停步,状似慌张,又称追重心步态或前冲步态。见于震颤麻痹及可引起震颤麻痹综合征的疾病。
6、跨阈步态
由于病足下垂,为了使患足尖离开地面患肢抬的很高,如跨越门槛的姿势。见于腓总神经麻痹等。
7、摇摆步态
由于骨盆带肌及腰肌无力、下肢及骨盆肌的萎缩,站立时使脊柱前凸,以维持身体重心平衡,行走时因肌无力,骨盆不能固定,故臀部左右摇摆如鸭行,又叫鸭步。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前首先要明确诊断,找到病因,然后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医生常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个体素质等情况,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通常原发病得到良好的治疗后,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也会逐渐减轻、消失。
治疗-治疗方法:
1、脊髓痨
主要是晚期梅毒导致的神经病变,首选水剂青霉素治疗10~14天后,继续使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为避免吉-海反应,需口服泼尼松。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多西环素或盐酸四环素替换治疗。
2、多发性硬化
结合患者的经济条件和意愿,进行早期、合理治疗。主要分为急性发作期治疗、疾病修正治疗、对症治疗。
(1)急性发作期治疗:主要目标为减轻恶化期症状、缩短病程、改善残疾程度和防止并发症。首选糖皮质激素,激素无效者或及处于妊娠或产后阶段的患者,可选择血浆置换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
(2)疾病修正治疗:以控制疾病进展为主要目标,主要包括免疫调节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常使用β-干扰素、醋酸格拉默、米托蒽醌、芬戈莫德、硫唑嘌呤等药物治疗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3)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痛性痉挛、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疲劳、震颤及精神与情绪障碍等症状进行治疗。
治疗-相关药物:
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泼尼松、多西环素、盐酸四环素、β-干扰素、醋酸格拉默、米托蒽醌、芬戈莫德、硫唑嘌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