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颌下腺肿大症状概述: 颌下腺肿大(submandibular gland swellin...
养生
症状名称: 颌下腺肿大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submandibular gland swelling
主要病因: 先天因素、感染、免疫调节缺陷或(和)病毒感染、内分泌失衡、肿瘤
常见症状: 发热、颌下及口底区明显水肿、颌下腺疼、颌下腺肿大、质稍硬
检查项目: 血常规、结核菌素试验、B超、X线片、CT、唾液腺造影、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发病部位: 口腔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1、发热、脉搏、呼吸增快。
2、颌下、口底区明显水肿,舌下皱襞红肿。
3、颌下腺疼痛、压痛,导管口发红、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4、慢性者,常有颌下区不适或胀痛;有碱味分泌物自导管口排出。
5、导管阻塞时,颌下腺肿大,胀痛,尤其在进酸性饮食后更明显,但食后逐渐缓解。
6、颌下腺肿大,质稍硬、压痛,挤压颌下腺时,导管口有碱味或脓性分泌物排出。
原因-总述:
感染、良性或恶性肿瘤以及内分泌失衡、免疫调节缺陷等非感染因素均可引起颌下腺肿大,还有部分颌下腺肿大属于颌下腺先天性肥大,病因尚不明确。
原因-症状起因:
1、先天因素
颌下腺先天性肥大常无明显症状,病因不明。
2、感染
(1)唾液腺结石常发生于颌下腺导管内,引起颌下腺炎。可能与上皮细胞脱落、细菌、异物等有关。
(2)颌下腺也可发生结核杆菌感染。
3、非感染性肿大
(1)免疫调节缺陷或(和)病毒感染可发生舍格伦综合征,导致腺体弥漫性肿大或呈结节状包块。
(2)内分泌失衡可引起无症状性唾液腺肿大。
(3)IgG4相关性疾病也可引起颌下腺弥漫性肿大。
4、肿瘤
可分为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多见于多形性腺瘤、血管瘤、下颌下区囊性水瘤;恶性肿瘤有恶性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腺癌等。
原因-常见疾病:
下颌下腺炎、唾液腺良性肥大、舍格伦综合征、多形性腺瘤、下颌下区囊性水瘤、下颌下腺肿瘤、流行性腮腺炎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一侧或两侧颌下腺疼痛、肿大;
2、颌下及口底区明显水肿,舌下皱襞红肿;
3、有脓性分泌物、口臭等;
4、伴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肿块;
5、伴发热、周身不适、张口受限等;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2、您肿大的部位疼痛吗?
3、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查出过唾液腺结石吗?
8、您每天刷牙吗?一天刷几次?
9、您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吗?
10、您生活压力大吗?会经常熬夜吗?会经常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了解患者呼吸、脉搏、心率、血压,有无发热、口腔黏膜有无破溃、化脓、颜色改变等,颌下淋巴结有无肿大、颌下腺肿大的性质及有无压痛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了解有无感染性疾病及贫血。
2、结核菌素试验
对诊断结核病和测定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有参考意义。
3、IgG亚类测定
若IgG4明显增高,对诊断是否为IgG4相关疾病具有参考意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
了解颌下腺结构及肿大的性质是囊性还是实性。
2、X线片、CT
能显示颌下腺中是否有结石,结石部位及数量。对肿瘤的鉴别也有一定帮助。
检查-病理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颌下腺肿大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常规、结核菌素试验、B超、X线片、CT、唾液腺造影、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患者的近期感染史以及发热等症状对疾病的诊断有帮助,下颌下腺炎、舍格伦综合征、唾液腺良性肥大、流行性腮腺炎以及相关肿瘤需要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下颌下腺炎
急性者,发热、全身不适,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急性期下颌下区肿胀、疼痛。下颌下腺肿大、压痛。患侧舌下区红肿,导管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慢性者可有下颌下区反复肿痛史,下颌下腺肿大、质稍硬、轻压痛。下颌下腺导管口轻度红肿,有脓液或浑浊液排出。口底X射线咬合片能显示下颌下腺导管结石。
2、唾液腺良性肥大
又称唾液腺肿大症,是以非肿瘤性、非炎症性、慢性、再发性、无痛性肿大为特点的疾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内分泌有关。多为双侧肿大,多见于中老年,时大时小,但不会完全消失。无疼痛,也无压痛。唾液腺造影显示形态多正常,但体积增大,排空功能稍迟缓。B超检查显示腺体弥漫性增大,无局限性回声异常,可以诊断。
3、舍格伦综合征
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其特征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黏膜、结膜干燥,伴各种自身免疫性病症。唾液腺可有弥漫性柔软肿大或局部包块,可有轻压痛,挤压腺体时有浑浊的雪花样唾液。多种实验室检查可辅助诊断。
4、多形性腺瘤
又名混合瘤,是最常见的良性唾液腺肿瘤,好发于腮腺和下颌下腺。腮腺多形性腺瘤一般发生在中年,主要表现为耳朵周围腮腺区的肿块,质地中等偏硬,有明确的界限,多数表面呈结节状,一般无疼痛、面瘫等表现。肿块可因为发生囊变而突然增大。少数多形性腺瘤会发生弱恶变,如肿块在短期内增大明显、出现疼痛或面瘫,则提示有恶变可能。由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包膜不完整,属于临界性肿瘤。
5、下颌下腺肿瘤
常表现为持续性增大,一般无炎症表现,抗炎治疗无效。恶性肿瘤常累及舌神经、舌下神经、面神经下颌缘支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下颌下腺造影可见占位性病变。
6、流行性腮腺炎
首先表现为耳下区疼痛,腮腺区肿大,体温升高到38℃以上。重症患者在开始的1~2d内有前驱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结膜炎、咽炎、疲倦、厌食、全身不适等,体温可高达40℃,以后出现腮腺的肿痛。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界不清,局部皮肤张紧发亮但不红,表面发热,腺体质地均匀,中等硬度,有触压痛。双侧腮腺可同时肿大,但多数病例初起为单侧,1~4d后另一侧才肿大。咀嚼及进食时腮腺肿痛加剧。腮腺导管口形态正常,不红肿,涎液分泌清亮。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下颌下腺炎
包括去除涎石、导管扩大术;理疗;早期轻症病例以口服抗生素和其他辅助为主;重症病例以静脉用药,注意支持治疗和防止并发症。慢性颌下腺炎者,如反复发作,疗效不佳,则考虑手术治疗。
2、流行性腮腺炎
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或自发病日起隔离3周。给予全身支持疗法,保证水、电解质入量,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期间需要卧床休息。注意口腔卫生,定时用抗生素液或温热盐水漱口,以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的发生。同时进行吗啉胍、板蓝根等病原治疗。
3、多形性腺瘤
治疗为手术切除,不能做单纯肿瘤摘除,而应在肿瘤包膜外正常组织处切除。单纯的肿块切除过程中往往会切破肿瘤而引起肿瘤的种植和复发,因此,手术时应完整切除肿瘤和周围的腺体。手术时还要注意保护面神经,以防止面瘫。
4、流行性腮腺炎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抗腮腺炎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对症治疗,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可用利巴韦林及中草药治疗,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用醋调后外敷。体温达38.5度以上可用解热镇痛药。并发脑膜脑炎者给予镇静、降颅压等药物。睾丸炎患儿疼痛时给解热镇痛药,局部冷敷用睾丸托,可用激素及抗生素。并发胰腺炎应禁食、补充能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5、唾液腺结石
保守治疗主要用于轻症患者以按摩腺体、催唾促排为主,仅能暂时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而不能达到彻底去除阻塞的目的。手术主要是以根治为目的,包括导管切开取石术,腺体摘除术。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注意口腔卫生,按时刷牙。
2、戒烟限酒,不嚼槟榔。
3、规律作息,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
4、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饮食-饮食建议:
1、以柔和、易咀嚼的食物为主,如米粥等。
2、营养要丰富,尤其是肿瘤患者,要补充足够的热量以及蛋白质。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饮食-饮食禁忌:
1、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过冷、过热的食物要等到温度适宜再食用。
3、少喝酒。
预防-预防措施:
注意口腔卫生,多饮净化水,防止涎石形成。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