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肩疼痛弧征症状概述: 肩疼痛弧征又称肩疼痛弧综合征、肩撞击综合征、疼痛弧综合征、肩峰下撞...
养生
症状名称: 肩疼痛弧征
症状概述:
其他名称: 肩疼痛弧综合征、肩撞击综合征、疼痛弧综合征、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袖创伤性肌腱炎、肩撞击症、旋转受制综合征、肩袖综合征、游泳肩
主要病因: 先天性或长期慢性劳损、与肩峰撞击的肩袖组织的损伤
常见症状: 肩外侧疼痛、压痛、肌肉轻度萎缩、活动受限
检查项目: 肩坠落试验、撞击试验、关节镜检查、B超、X线片、CT、磁共振成像
发病部位: 上肢
就诊科室: 骨科
流行病学:
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更多见于老年人。常见于从事网球、游泳、投掷、举重等项目的运动员。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1、疼痛
主要是肩外侧疼痛,尤以三角肌附着处疼痛明显。肩痛常呈持续隐痛,夜间加重。肩外展、旋转时疼痛最为明显,而且外展位抗阻力时疼痛更加剧烈。
2、疼痛弧
上臂外展60°~120°时疼痛,低于或超过此范围反而不痛或疼痛减轻,称此征为疼痛弧征阳性。本病的肩疼痛弧征不同于肩锁关节损伤的疼痛弧,后者疼痛在肩外展大于90°时出现,上臂越上举疼痛越严重,外展120°~180°时疼痛最明显,且位于肩锁关节处而不在肩峰下。
3、压痛
检查除上述疼痛弧征阳性外,还有压痛最明显处位于肩峰下及冈上肌的肱骨大结节的止点处。
4、被动撞击试验阳性
检查者一手扶其患肩,另一手将患肢向前上方快速推动,使大结节与肩峰撞击,如果产生疼痛则为被动撞击试验阳性。
5、肌肉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可有轻度萎缩,主动活动轻度受限。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正常时肩峰下有一宽约1~1.5cm的前窄后宽的间隙,其顶部为喙突、肩峰及喙肩韧带构成的喙肩穹隆,底部为肱骨头,间隙内有肩袖、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肩疼痛弧征主要原因有两种:
1、劳损
先天性或长期慢性劳损所致的肩峰形态的变异。
2、与肩峰撞击的肩袖组织的损伤
主要包括冈上肌、冈下肌、肱二头肌长头、肩峰下滑囊等损伤,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能会有炎症的发生。如经常作肩外展、外旋、后伸等动作(投掷、游泳、体操等)的运动员,当肩关节局部训练过度或损伤时,会引起肩部周围软组织增生、肩峰下间隙变窄,肩袖、肱二头肌长头腱等组织受压而产生肩部疼痛等症状。
原因-常见疾病:
肩袖断裂、冈上肌腱炎、冈下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断裂、肩疼痛弧综合征、肩撞击综合征、疼痛弧综合征、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袖创伤性肌腱炎、肩撞击症、旋转受制综合征、肩袖综合征、游泳肩、肩周炎、肩手综合征、臂丛损伤等。
就医-门诊指征:
1、肩周疼痛,肩关节外展、举臂、旋臂等活动受限;
2、上臂外展60°~120°时疼痛,低于或超过此范围反而不痛或疼痛减轻;
3、伴肩部周围按压痛;
4、伴上肢无力、麻木等;
5、以上表现持续存在,或进行性加重;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有急性损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出现疼痛弧征或伴随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肩部受过外伤吗?
7、您曾有过肩部的疾患吗?是如何治疗的?
8、您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会长期使用肩部吗?
9、您经常游泳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还能继续我的运动生涯吗?
6、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8、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9、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外展患者肩关节时,腱破裂部位在通过间隙狭窄部时,可出现弹响,且外展受限,提示肩袖断裂。上臂做内旋、外旋运动及前屈、后伸运动时可扪及砾轧声,提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此外还会进行以下试验:
1、撞击试验
肱骨大结节与肩峰撞击,出现疼痛,对撞击综合征有重要临床意义。
2、肩坠落试验
被动抬高患臂至上举90°~120°范围,撤除支持,患臂不能自主支撑而发生臂坠落和疼痛即为阳性。提示肩袖损伤的可能。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片
见肱骨大结节硬化、囊样变,肩峰下骨刺、肩峰下间隙变窄,见于肩袖断裂;见肩峰下表面骨赘形成及骨质硬化,密度增高,冈上肌钙化阴影,肱骨大结节骨折或骨赘形成,肩峰下间隙变小,提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2、肩关节磁共振成像
主要用于诊断肩袖肌腱是否完全断裂。MRI检查可显示肩峰下滑囊增厚、水肿以及肩袖和肌腱的炎性反应,冈上肌损伤常发生于距大结节1.0cm左右处,早期肩袖损伤的病例,其冈上肌在质子相、T1、T2加权相均呈高信号,晚期T2相可呈低信号,且信号不均匀,肩峰下滑囊显示不清、肩关节积液等表现,对本病早期诊断有价值。
3、CT检查
由于CT分辨肌腱结构欠佳,故不作为常规检查。肩关节直接矢状位CT造影,能更好显示肩袖撕裂。
4、关节造影
关节造影不作为常规检查,但对肩袖撕裂具有很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见关节积液者,提示冈上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等。
检查-病理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肩疼痛弧形征主要依靠病史及体征。医生必须对肩关节进行详细检查,不能单单通过某一个体征或试验结果确立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临床上满足以下五项标准中的三项,可以诊断。
1、肩峰前外缘压痛;
2、上肢外展时痛弧征阳性;
3、与被动活动相比,肩关节主动活动时疼痛明显;
4、撞击试验阳性;
5.肩峰骨赘,肩袖部分撕裂或全层撕裂。
诊断-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肩袖断裂:肱骨大结节处有明显压痛,疼痛弧征阳性,外展肩关节时,腱破裂部在越过间隙狭窄部时,可出现弹响,肩外展受限,撞击试验阳性,冈上肌或冈下肌失用性萎缩,三角肌正常。
(2)冈上肌腱炎:临床表现为肩峰下及三角肌周围剧烈疼痛,臂上举、外展、旋转均受限制。患者有肩痛、冈上肌萎缩,患侧臂上举、外展受限,疼痛弧征,大结节内侧有压痛,被动伸展运动时扪及肩峰下区摩擦感,臂坠落试验阳性,X射线片显示肩峰下区有钙化影。
(3)肩峰下滑囊炎:有急性损伤史或慢性劳损史。肩外侧疼痛,疼痛部位常在三角肌区域,肩关节外展外旋时疼痛加剧,静息痛。在肩峰下及三角肌的中上部前缘可出现轻度肿胀,或可摸到条索状物。疼痛可向肩胛部,颈部及手部等处放射。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平片显示,当囊壁增生增厚时,可见三角肌下有密度增高影。
(4)冈下肌腱炎:在损伤初期,在冈下窝及肱骨大结节处有明显胀痛,可牵涉到拇指,为酸胀痛,其性质亦可为麻痛,肩部活动受限,上臂上举不完全,手后伸摸背困难;损伤日久,在冈下窝处有痛感和麻木感,但无感觉障碍。在冈下窝相当于天宗穴处有激痛点,并可触及块状或条索状物,压痛明显,可向患肢尺侧放射。
2、与其他疾病间的鉴别
(1)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一般无外伤史,肩关节及其周围肌肉疼痛,疼痛一般以夜间为重,影响睡眠。压痛广泛,肩部活动逐步受限。包括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尤以上臂外展、上举及过度内旋,手背触腰时明显。病程久者,可有肌肉萎缩。
(2)肩手综合征:常见于老年患者。在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创伤或其他疾病之后出现,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手肿胀、疼痛、僵硬、出汗和皮肤色泽异常。
(3)臂丛损伤:臂丛损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型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臂丛损伤也表现为受损支配区的疼痛,可呈持续性或有阵发性加剧,夜间或肢体活动时疼痛更甚。臂丛范围内可有肌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障碍等。臂丛损伤的患者肌无力的症状与疼痛的症状是“等同”的。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本病属于症状诊断,治疗应针对其原发病因。
1、非手术治疗
(1)急性期:患肩休息、冰敷,或口服消炎止痛药等。
(2)慢性期:肩峰下间隙局部药物封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注入局麻药和强的松类激素可缓解疼痛、减轻炎症,但注射次数不宜过多。也可采用物理治疗和加强肩部功能锻炼,让患肩在无痛范围做肌力练习。
2、手术治疗
慢性顽固病例及非手术治疗未愈者,可经关节镜或切开行肩峰下穹隆减压术。
预后-一般预后: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