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间歇性头痛症状概述: 间歇性头痛(intermittent headache)并非持续性...
养生
症状名称: 间歇性头痛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intermittent headache
主要病因: 无功能垂体腺瘤
常见症状: 头痛呈间歇性发作
检查项目: 脑脊液检查、GnRH试验、免疫学检查、颅脑CT、颅脑MRI
发病部位: 颅脑、头部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能够引起间歇性头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紧张、饥饿等生理情况,及隐球菌性脑膜炎、无功能垂体腺瘤等病理情况。其中,无功能垂体腺瘤是引起间歇性头痛的主要原因。
原因-症状起因:
无功能垂体腺瘤实际上是一组异质性肿瘤,是导致间歇性头痛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具有分裂功能(多为促性腺激素),只是其分泌功能较低,不引起血激素水平的升高,这类肿瘤称为沉寂性腺瘤。有些无功能腺瘤可能确实没有分泌功能,其细胞来源不清,称为裸细胞瘤或无特征细胞腺瘤。此外,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也可引起间歇性头痛。
原因-常见疾病:
无功能垂体腺瘤、裸细胞瘤、无特征细胞腺瘤、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等。
就医-急诊指征:
1、头痛发作突然加重,止痛药不能缓解;
2、伴随肢体运动障碍、视听障碍,甚至昏迷;
3、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头痛每月发作超过15天,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
2、头痛发作逐渐加重,发作愈发频繁。
3、头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失眠、焦虑、抑郁等问题。
4、特殊药物服用史,如尼莫通、阿托品、奎宁等,出现反复头痛,须及时于开药科室就医咨询排查药物副作用。
5、头面部反复发作电击样短促剧痛,有特定部位触发点,须考虑三叉神经痛的可能。
6、患者反复枕部头痛、颈项部疼痛,伴头晕,上肢麻木、无力,颈部活动受限等,提示颈椎病的可能。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表现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出现头痛剧烈、意识障碍等紧急情况,要及时到急诊科处理。
2、通常情况下,多数患者可就诊于神经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特殊血液检查。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或禁食6小时以上,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头痛是从何时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头痛有加重吗?
2、您会用什么词来形容您头痛的感觉?
3、您头痛是间歇性的还是持续性的?
4、您的头痛有诱发因素吗?
5、除此头痛和呕吐外,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恶心、呕吐、发热、视力减退等?
6、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7、您既往有颅脑相关疾病吗?都接受过什么治疗措施?
8、您既往有肿瘤相关疾病吗?
9、您最近还使用过哪些药物?是否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治疗?
10、您既往手术过吗?若手术过,是什么原因?
11、您的职业是什么?工作环境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头痛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现在需要怎样治疗?能治好吗?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我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8、治疗后还会复发吗?回家后再次出现类似症状该怎么处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观察患者头颅大小、头部皮肤、毛发有无异常,了解患者有无头部压痛,同时检查患者全身情况,了解患者有无全身性疾病,初步判断头痛可能的病因。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无功能垂体腺瘤需测定脑脊液乳酸脱氢酶、神经降压肽。腰穿脑脊液中查出隐球菌有助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
2、免疫学检查
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感染早期血清或脑脊液中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成分,此方法较墨汁染色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脑脊液检测阳性率可高达99%。若抗原阳性滴度>1:8,即可确诊为活动期隐球菌脑膜炎。
3、TRH试验
正常促性腺激素细胞并无TRH受体,故给正常人注射TRH并不引起血LH和FSH水平的升高。大多数无功能腺瘤起源于促性腺激素细胞,约1/3的瘤性促性腺激素细胞含有TRH受体。约40%的无功能腺瘤患者于注射TRH后血促性腺激素和(或)其亚单位水平升高。
4、GnRH试验
无功能垂体腺瘤多起源于促性腺激素细胞,这些瘤性促性腺激素细胞含有GnRH受体,故对内源性GnRH、GnRH激动剂性类似物及GnRH拮抗剂都有反应。正常情况下,GnRH对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刺激作用依赖于其特征性脉冲分泌,如连续给予GnRH或长效GnRH类似物则出现失敏现象,促性腺激素分泌反而减少。无功能腺瘤不存在这种失敏现象,这是其特征之一。
检查-影像学检查:
1、颅脑CT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颅脑CT可见脑室扩大、脑积水、脑膜强化及脑实质内不规则大片状、斑片状或粟粒状低密度影,少数显示小梗死灶或出血灶。
2、颅脑MRI
可显示脑实质内T1呈低信号、T2高信号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血管周围间隙扩大,部分呈多发粟粒状结节样改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头痛呈间歇性发作,结合脑脊液检查、TRH试验、GnRH试验、颅脑CT、颅脑MRI等相关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区分反复发作性头痛、顽固性头痛、慢性头痛、偏头痛、精神性头痛等相似症状的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相关症状鉴别
(1)反复发作性头痛
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2)顽固性头痛:长年累月的持续性头痛的症状。
(3)慢性头痛:慢性每日头痛简称CHD,是指头痛频繁发作每月超过15天,每天头痛持续4小时以上。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CHD是指每月头痛超过15天而没有器质性或系统性疾病。
(4)偏头痛: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属原发性头痛,常在青春期发病,发病年龄多在20~35岁。少数发作前有先兆,每次发作多为一侧开始,也可扩散到对侧。常伴有恶心、呕吐或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症状。每次发作时间自1~2h到数天不等。发作频率不定,间歇期无任何症状,常有家族史。
(5)精神性头痛:精神性头痛又称功能性头痛、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各类头痛中较常见的一种。见于神经症、脑外伤后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或焦虑症等。头痛的性质、部位常不固定,多伴有头晕眼花、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情绪不安等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临床检查无肯定的体征。
2、病因鉴别
(1)无功能垂体腺瘤:头痛初期不剧烈,以胀痛为主,可有间歇性加重,头痛部位多在两颞部,额部,眼球后或鼻根部。常伴有呕吐、视野缺损等症状。
(2)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有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药及免疫低下性疾病如AIDS、淋巴瘤、白血病、器官移植等病史,20~40岁青壮年最常见。首发症状常为间歇性头痛、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周身不适、精神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发展,头痛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精神异常,躁动不安,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部分出现偏瘫、抽搐、失语等局灶性脑组织损害症状。
治疗-预计治疗:
间歇性头痛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支持治疗等。
治疗-治疗方法:
1、无功能垂体腺瘤
(1)内科治疗:无功能垂体腺瘤的内科治疗近年取得不少进展,但仍然不能令人满意。目前用以治疗的药物主要有生长抑素类似物和多巴胺增强剂,GnRH激动剂及GnRH拮抗剂也曾试用于临床,但因效果不佳而未能广泛应用。
(2)外科治疗:是否采用外科治疗常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及临床表现。对于压迫症状较明显且瘤体较大者一般推荐外科治疗,成功的手术可有效地解除因肿瘤占位效应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而且手术标本可做免疫细胞化学等检查,这对明确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无症状的微腺瘤则并不推荐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对于存在视野缺损及神经症状者应尽早手术,以防止视交叉和脑神经出现不可逆性损害。
(3)放射治疗:手术切除不完全或术后复发者可作术后放射治疗。术后放射治疗对于提高无功能腺瘤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2、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本病一经确诊,需立即抗真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另外对颅内压增高者应用甘露醇及呋塞米等脱水剂,颅内脓肿或肉芽肿可考虑手术切除,严重脑积水可行脑脊液分流术并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疗法。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