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症状概述: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segmental dissoci...
养生
症状名称: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segmental dissociative sensory disturbance
主要病因: 脊髓病变
常见症状: 痛觉、温度觉出现障碍,而触觉和深感觉正常
检查项目: 感觉系统检查、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颅脑CT、脊髓MRI、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发病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
传染性:
症状-典型表现:
主要表现为同一部位的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存。但是不同类型的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具有不同的特点:
1、后根型感觉障碍
后根型感觉障碍为单侧节段性感觉障碍,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根的分布一致。常伴有剧烈的放射性疼痛(神经痛)。
2、髓内型感觉障碍
(1)后角型
后角损害表现为损伤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出现病变侧痛、温觉障碍,而触觉或深感觉保存。这是由于痛、温觉纤维进入后角,而一部分触觉和深感觉纤维不经过后角直接进入后索。
(2)侧索型
因影响了脊髓丘脑侧束,表现为病变对侧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存。
(3)前连合型
前连合为两侧脊髓丘脑束的交叉纤维集中处,损害时出现受损部位双侧节段性分布的对称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表现为痛、温觉消失而深感觉和触觉存在。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基本医学知识
(1)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受器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可分为特殊感觉和一般感觉,特殊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一般感觉包括浅感觉(体表皮肤)、深感觉(肌肉关节)和复合感觉(大脑皮质)。浅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和触觉,深感觉包括肢体运动的运动觉、位置活动的位置觉、感知振动的振动觉,复合感觉包括分辨图形的图形觉、感知分辨位置的定位觉、两点辨别觉等。
(2)由于浅感觉和深感觉的传导通路不同,当感觉传导过程中某一部分功能或结构受损而其他部分正常时,即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3)脊神经的分布呈节段性,每个脊神经分布于特定的皮肤区域,并分别支配相应部位的皮肤感觉和肌肉运动。当某一脊神经损伤时,该脊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感觉会出现相应的减退甚至丧失。
2、基本病因
(1)脊髓病变
如脊髓空洞症、脊髓内肿瘤、脊髓出血、脊髓后角损害、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等。
(2)延髓病变
如延髓空洞症、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等。
(3)其他
如髓外肿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等。
原因-常见疾病: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瘫痪、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等;
2、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持续性出现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或深感觉保存;
2、伴有剧烈的放射性疼痛(神经痛);
3、伴肌肉无力、萎缩,步态不稳;
4、伴复视、眼球震颤、听力减退、吞咽困难等;
5、伴眩晕、恶心、呕吐、多汗等;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须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暴露您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体格检查,穿易穿脱的衣裤,避免穿紧身或连体衣物,以免造成不便。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身体的哪个部位出现感觉异常?具体表现为什么样的异常?
2、您的感觉异常出现多久了?是偶尔出现的还是持续存在?
3、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或减轻?
4、您是否还有其他异常表现?
5、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6、您有脊髓外伤史吗?
7、您既往有脊髓炎症、肿瘤相关疾病吗?
8、您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医生的诊断是什么?
9、您是否接受过治疗?采用了哪些治疗措施?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出现感觉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引起什么严重后果?
4、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5、治疗效果怎么样?能治好吗?
6、复发的可能性大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有没有严重副作用?
9、我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10、我该怎么去监测我的病情?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先进行感觉系统检查,初步了解疾病的概况;然后可能建议患者先做颅脑CT、脊髓MRI、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常规等检查;再根据个体情况选做肌电图、脑脊液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主要是感觉系统检查,该项检查主观性强,宜在环境安静、患者情绪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检查时医生会从感觉缺失部位查向正常部位,自肢体远端查向近端,并左右、远近端对比,必要时会重复检查,以获取准确的资料。
1、浅感觉检查
(1)痛觉检查:医生检查时会用大头针的尖端和钝端交替轻刺患者皮肤,询问是否疼痛。
(2)触觉检查:检查时患者需要闭眼睛,医生会将棉花捻成细条轻触患者皮肤,然后询问触碰部位,或者让患者随着检查者的触碰数说出“1、2、3…"。
(3)温度觉检查:用装冷水(0~10℃)和热水(40 ~50℃)的玻璃试管,分别接触患者皮肤,让其辨别冷、热感。
2、深感觉检查
(1)运动觉检查:患者需要闭眼睛,检查者用拇指和示指轻轻夹住患者手指或足趾末节两侧,上下移动5°左右,让患者辨别“向上”“向下”移动,如感觉不明显可加大活动幅度或测试较大关节。
(2)位置觉检查:患者闭目,检查者将其肢体摆成某一姿势,让患者描述该姿势或用对侧肢体模仿。
(3)振动觉检查:将振动的音叉柄置于骨隆起处,如手指、桡尺骨茎突、鹰嘴、锁骨、足趾、内外踝、胫骨、膝、髂前上棘和肋骨等处,询问有无振动感和持续时间,并两侧对比。
3、复合(皮质)感觉检查
(1)定位觉检查:患者闭目,医生用手指或棉签轻触患者皮肤后,让其指出接触的部位。
(2)两点辨别觉检查:患者闭目,医生用分开一定距离的钝双脚规接触皮肤,如患者感觉为两点时再缩小间距,直至感觉为一点为止,两点须同时刺激,用力相等。正常值指尖为2~4mm,手背2~3cm,躯干6~7cm。
(3)图形觉检查:患者闭目,用钝针在皮肤上画出简单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或1、2、3等数字,让患者辨出。
(4)实体觉检查:患者闭目,令其用单手触摸常用物品如钥匙、纽扣、钢笔、硬币等,说出物品形状和名称,注意两手对比。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如血常规、血生化等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基本健康状况。
2、脑脊液检查
必要时,医生会在患者腰部进行穿刺,采集脑脊液进行检查。可用于脊髓空洞症的诊断和脊髓疾病的鉴别诊断。脊髓空洞症患者脑脊液多数正常,晚期严重病例偶见椎管阻塞,蛋白质增多。
检查-影像学检查:
1、颅脑CT
用于协助确定是否存在颅脑病变。
2、脊髓MRI
可协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脊髓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
3、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可用于脊髓出血的诊断,检查可见脊髓血管畸形。
检查-其他检查:
肌电图检查:可以帮助诊断是否有神经损伤,以及损伤的部位、范围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的症状,结合感觉系统检查、脑脊液检查、颅脑CT、脊髓MRI及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等,即可做出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脊髓空洞症、脊髓出血、脊髓肿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梅毒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脊髓空洞症
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存在。还可表现为肌无力及肌张力下降、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眼球震颤、多汗等。
(2)脊髓出血
起病急骤,初起时背部剧烈疼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疼痛停止,随之出现瘫痪、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等。后期可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3)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表现为复视、眼球震颤、面肌瘫痪、听力减退、吞咽困难、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头痛、呕吐、肌萎缩、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视盘水肿、呼吸功能障碍等。
(4)脊髓肿瘤
脊髓髓外与髓内肿瘤都可以造成局限性肌萎缩以及节段性感觉障碍,病程进展较快,根痛常见,营养障碍少见。早期脑脊液中蛋白有所增高,可以通过CT、MRI鉴别。
2、其他
(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只侵犯运动神经元,感觉系统不受侵犯。
(2)梅毒
可以在两方面疑似脊髓空洞症。在少见的增殖性硬脊膜炎中,可以出现上肢感觉障碍、萎缩以及无力和下肢锥体束征,但脊髓造影可以显示蛛网膜下腔阻塞,而且病程进展也较脊髓空洞症更为迅速。脊髓的梅毒瘤可以表现出髓内肿瘤的征象,不过病程的进展性破坏迅速而且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脊髓空洞症
本病进展缓慢,常可迁延数十年之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1)对症治疗
可给予B族维生素、ATP、辅酶A、肌苷等;有疼痛者可给予镇痛剂;痛觉缺失者应防止外伤、烫伤或冻伤;防止关节挛缩,辅助按摩等。
(2)手术治疗
较大空洞伴椎管梗阻可行上颈段椎板切除减压术,合并颈枕区畸形及小脑扁桃体下疝可行枕骨下减压,手术矫治颅骨及神经组织畸形。继发于创伤、感染的脊髓空洞及张力性空洞可行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合并Armold-Chiari畸形的患者应先考虑脑脊液分流,部分患者术后症状可有所改善;脊髓内肿瘤所致空洞可行肿瘤切除术;囊性空洞行减压术后压力可暂时解除,但常见复发。
(3)放射治疗
疗效不肯定,已很少应用。可试用放射性核素131I疗法(口服或椎管内注射)。
2、脊髓出血
(1)急性期应立即卧床。
(2)适当使用止血药物。
(3)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有减轻水肿作用。
(4)病因治疗,脊髓血管畸形可行血管结扎、切除或介入栓塞治疗。
(5)促代谢药,如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皆可使用。
(6)截瘫患者应加强护理,防止合并症如压疮和尿路感染等。急性期过后或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肢体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
3、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治疗,不主张对无症状者进行预防性手术,也不推荐对头痛、姿势异常和有眼球震颤者进行手术干预,但有脑干和(或)脑神经功能障碍或有威胁患儿生命的呼吸困难者应行颅后窝和上颈髓减压术。骨减压范围包括枕骨、枕大孔后缘、上2颈椎板;对ChiariⅡ型畸形应切除更多的颈椎椎板(至小脑扁桃体下缘);硬脑膜应Y形剪开并以筋膜行扩大修补成形术,无脊髓空洞者可不打开蛛网膜。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戒烟、限酒。
2、患者应注意避免接触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物体,避免烫伤、冻伤;每天用温水擦洗感觉障碍的身体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感觉恢复。
3、患者可能因为出现感觉障碍而表现为不安、紧张、恐惧等,家属应安慰患者,帮助其消除不良情绪。
4、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