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空间感知综合障碍症状概述: 空间感知综合障碍(spatial perception di...
养生
症状名称: 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spatial perception disorders
其他名称: 视物错位症
主要病因: 主要因颅脑病变、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及酗酒、吸毒、中毒等导致
常见症状: 看见物体的形象比其实体大或者小、将近距离物体看得距离很远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脑脊液检查、脑电图、脑CT、脑MRI、病理检查
发病部位: 其他、颅脑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心理科、急诊科
症状-典型表现:
主要表现为患者对距离、事物大小和形状、位置等产生错误感知,如看见物体的形象比其实体大或者小,或将近距离物体看得距离很远,与朋友见面时,觉得对方离自己很远而不伸出手来与对方伸出的手握手等。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颅脑病变,如颅脑外伤、脑肿瘤、病毒性脑炎等。
2、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等。
3、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4、其他情况,如酗酒、吸毒、药物中毒等。
原因-常见疾病:
脑肿瘤、病毒性脑炎、癫痫、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就医-急诊指征:
1、严重头痛外伤;
2、突发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3、伴寒战、高热;
4、伴运动障碍、言语视听功能障碍;
5、伴精神错乱、意识模糊或昏迷等;
6、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突然出现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或伴以上情况,均须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或反复出现空间感知综合障碍,即不能准确估计周围事物与自己的距离。
2、伴感觉迟钝、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等认知障碍;
3、伴抑郁、焦虑、狂躁、妄想、幻觉、幻视等精神症状;
4、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凝视、视物变形、行为异常等症状;
5、有头部外伤、食物或药物中毒等病史;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由于存在空间感知障碍,患者外出最好有亲友陪同,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空间感知障碍是何时出现的?
2、您有哪些空间感知异常情况?
3、除空间感知障碍,您是否还存在抑郁、头痛等表现?
4、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5、您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6、您近期有过头部外伤情况吗?如何处理的?
7、您曾经或目前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吗?有接受治疗吗?
8、您有吸食可卡因等非法药物的经历吗?
9、您有饮酒习惯吗?近期有大量饮酒、严重醉酒情况吗?
10、您是否存在脑炎、脑肿瘤等脑部疾病?
11、您吸烟吗?吸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2、您有饮酒习惯吗?每天饮酒多少?
13、您是否还患有糖尿病、高血糖、心脏病、癫痫等疾病?有用药进行控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出现空间感知综合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现在应该如何进行治疗?要住院吗?
5、这种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回家后我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首先体格检查,以了解机体的一般情况和神经、精神状态,初步推测机体可能存在的病变,之后再进行脑脊液检查、脑CT、脑MRI、病理检查、脑电图检查等,以进一步详细了解机体状态,明确机体所患疾病。各项检查结果对本症状及其病因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可了解患者整体情况、面容、精神状态等,以了解机体一般状况。
2、触诊
可了解患者有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块等异常体征。
3、神经系统检查
有助于了解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情况,判断机体有无神经系统病变情况。
4、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评估
包括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定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格和心理变化、有无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对精神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有助于了解机体的整体情况。
2、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后进行检查,可了解脑脊液的成分,并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脑炎等病变。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脑CT
可用于肿瘤的排查,对于明确癫痫病因及排除肿瘤引起的精神症状有较高的价值。
2、脑MRI
对于微小病变及颅脑器质性病变更为敏感,对于了解颅脑情况、排查颅脑器质性病变有重要意义。
检查-病理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必要时还会进行脑电图检查,可了解脑电活动情况,是诊断癫痫发作和癫痫的重要手段,并有助于癫痫发作和癫痫的分类。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患病史、毒物接触史、外伤史、家族史,以及空间感知综合障碍的典型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脑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医生常需排查机体是否存在癫痫、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脑炎等病变。
诊断-鉴别诊断:
1、癫痫
临床表现因其异常放电的起始部位和传递方式不同而异,可有突发意识丧失、全身强直、抽搐、凝视、认知障碍等表现。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脑电图等可诊断,再根据体格检查中发现的神经系统体征、全身性疾病等有选择性地进行CT、MRI等检查明确病因。
2、精神分裂症
可出现感知觉障碍、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及抑制与行为障碍等方面的症状,如妄想、幻觉、思维(言语)紊乱、运动行为异常等。必要时还可进行脑电图、CT、MRI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3、重性抑郁症
患者常感到时间过得很慢,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在抑郁极深时,患者可感到时间停止不前了,具有虚无妄想的患者常常十分逼真地体验到时间的停滞感。
4、流行性乙型脑炎
在其急性期,高热可百叶窗40℃以上,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乃至昏迷,产生精神症状,可出现视物变大,视物变小,视物变形等感知综合障碍。随着意识障碍的好转,感知障碍可很快消失。
5、可卡因、仙人毒碱中毒
使患者皮层感受细胞与传导纤维出现代谢障碍,出现视物变形、视物变大等感知综合障碍。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癫痫
癫痫的治疗可分为控制发作、病因治疗、外科治疗、一般卫生及预防五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发作,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
临床上可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用抗癫痫药物,一旦找到可以完全控制发作的药物和剂量,就应不间断地应用。一般应于发作完全控制后,如无不良反应再继续服用3~5年,方可考虑停药。目前多主张用一种药物,确认单药治疗失败后,方可加用第2种药物。如失神发作或肌阵挛发作无法用单药控制者,可合用乙琥胺和丙戊酸钠,或其一加用苯二氮类药物可有效。对混合型癫痫可以根据发作类型联合用药,但以不超过3种药物为宜。
2、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注意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一般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疗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
治疗-相关药物:
预防-预防措施:
1、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看待生活。
2、尽量保护大脑,不要让自己受到太大的刺激和不要让大脑受到外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