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摸空症症状概述: 摸空症(carphology)又名捉床摸空征,是指上肢呈无目的摸索运动...
养生
症状名称: 摸空症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carphology
其他名称: 捉床摸空征
主要病因: 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网状结构系统发生抑制
常见症状: 上肢做无目的的摸索运动或做探取动作、喃喃自语、意识模糊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培养、骨髓培养、痰液检查、血清降钙素原测定、乙型脑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脑CT、脑MRI
发病部位: 颅脑、头部
就诊科室: 急诊科
流行病学:
本病多见于重病谵妄患者。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临床表现为上肢做无目的的摸索运动,或做探取动作,可伴有喃喃自语,意识模糊。
原因-总述:
原因-常见疾病:
伤寒、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重症肺炎、肝昏迷、败血症、小舞蹈病、脑基底节变性等。
就医-急诊指征:
1、反复出现上肢无目的摸索或探取动作,伴有喃喃自语、说胡话、意识模糊;
2、伴高热、惊厥、寒战;
3、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肢体震颤;
4、伴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5、存在大量饮酒或药物依赖的患者,突然出现摸空症;
6、出现其它危急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家属要注意携带患者的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前往医院。
2、若患者近期有就诊经历,需同时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患者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可携带相关药盒。
4、就医期间要有家属待在医院,以便医生通过与家属交流了解患者情况。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由于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医生常过与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情况。
1、患者的这种不良状态是何时出现的?都有什么症状表现?
2、患者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3、患者近期有服用药物吗?什么药?用于治疗何种疾病的?
4、患者近期有过头部外伤、受凉感冒等情况吗?
5、患者是否患有某些疾病,如肺炎、脑炎、伤寒等?有进行治疗吗?
6、患者有长期接触铅、汞、除草剂等有毒物质的经历吗?
7、患者平时饮酒吗?最近有大量饮酒情况吗?
8、患者曾经是否存在吗啡等药物成瘾或吸食可卡因等非法药物的经历?
9、患者是否存在癔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10、患者吸烟吗?吸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1、患者是否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的疾病,有接受治疗控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患者清醒后可能会询问以下问题:
1、我出现摸空症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现在需要接受哪些检查?
4、我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选择?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有后遗症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7、若手术治疗,我日常要如何进行护理?
8、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情,随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进行血培养、骨髓培养、痰液检查、血清降钙素原测定、乙型脑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脑CT、脑MRI等检查,以便于明具体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培养、骨髓培养
可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性质,有助于诊断感染性疾病。
2、痰液检查
重症肺炎导致的摸空症时,需采集痰液寻找肺部感染的致病菌。
3、血清降钙素原测定
常作为细菌与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对败血症的临床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4、乙型脑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乙型脑炎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可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检查-影像学检查:
脑CT、脑MRI:对诊断脑血管病、脑创伤有诊断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摸空症的表现及伴发症状,结合相关检查做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同时常需要排查患者是否有伤寒、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重症肺炎、肝昏迷、败血症、小舞蹈病、脑基底节变性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伤寒
初期起病缓慢,有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头痛、咽痛等症状。极期表现为持续高热,体温多稽留在左右;相对缓脉或重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如表情淡漠、耳鸣、重听、反应迟钝、震颤摸空、谵妄、精神错乱、昏迷或出现脑膜刺激症状等。缓解期体温逐渐下降,恢复至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但此期少数患者可出现肠穿孔或伤寒复燃。恢复期症状消失,食欲好转,体力等逐渐恢复。
(2)流行性乙型脑炎
初期体温1~2天内高达39~40℃,伴头痛、恶心、呕吐。多有嗜睡或精神倦怠,有颈部强直及抽搐。极期表现为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嗜睡、谵妄、昏迷、定向力障碍),重症患者表现为呼吸衰竭。恢复期是指在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症状好转,一般2周后可完全恢复,重型患者需1~6个月恢复。
(3)败血症
精神状态的改变常是败血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初起为四肢不自主的震颤、多语、梦呓增多、摸空或沉默寡言,继而出现错觉、幻听、幻视、定向力障碍、谵语不断。
(4)小舞蹈病
又名风湿性舞蹈病。多呈亚急性起病,或在不知不觉中发病。多见于青少年及女性,可因精神紧张和过劳而诱发。表现为一种快速的不自主、不规则、不重复而又无目的的舞蹈样动作。如挤眉弄眼、张口吐舌、龇牙咧嘴、点头转颈、耸肩扭腰、挺胸突腹、旋臂翻掌和屈膝踢腿等。多由风湿病引起。
(5)脑基底节变性
脑炎引起的脑基底节变性在起病前一个月内有感冒、腹泻等感染史,前驱症状有头痛、倦怠、恶心、呕吐,睡眠障碍、手足徐动、发热、意识障碍和精神活动减退等。
2、症状鉴别
(1)震颤
是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所引起的一种肢体摆动动作。其伴随症状及常见病因如下:
①静止性震颤:在静止时表现明显,多见于手及手指,呈搓丸状,疲劳、情绪紧张及焦虑时震颤加重、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肌肉强直,多见于帕金森氏病(震颤麻痹)。
②老年性震颤:其症状与震颤麻痹相似,常表现为点头或摇头。一般不伴有肌张力改变。常见于老年动脉硬化患者。
③动作性震颤:震颤在动作时出现,在动作终末,愈近目的物时愈明显,多见于小脑疾患。
④扑翼样震颤:此震颤为手指稍向外侧偏斜,掌关节、腕关节发生不规则的每秒6~9次的急速而微小的,似鸟翼扑击样的屈伸运动,若既往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就警惕肝性脑病早期肝昏迷。
(2)手足抽搐
发作时手足肌肉呈紧张性痉挛,在上肢表现为腕部屈曲、手指伸展、指掌关节屈曲,拇指内收靠近掌心与小指相对。在下肢时表现为踝关节与趾关节皆呈屈曲状。见于低钙血症和碱中毒。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谵妄
对于谵妄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1)病因治疗:是指针对原发脑部器质性疾病或躯体疾病的治疗,这是最重要的治疗环节,但由于病因往往难以明确或不容易解决,病因治疗即变得困难。
(2)支持治疗:一般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当补充营养。在整个患者精神状态改变期间,建议适当的环境控制以给患者充分的支持。应当给予患者强烈的白天或黑夜的线索提示。在白天,应当保持灯亮着,并营造一个活动的环境;在晚上,灯光应暗淡一些,居室应安静柔和。
(3)对症治疗:是指针对患者的精神症状给予精神药物治疗。为避免药物加深意识障碍,应尽量给予小剂量的短期治疗。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因其嗜睡、低血压等副作用较轻,可首先考虑。其他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也可以考虑使用。但所有的镇静类药物包括苯二氮革类药物,都宜慎用。因为这类药物会加重意识障碍,甚至是抑制呼吸,并加重认知损害。建议与患者家人充分沟通,告知药物风险的情况下使用。
2、流行性乙型脑炎
患者应住院治疗,病室应有防蚊、降温设备,应密切观察病情,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日常-护理原则:
应尽量使环境保持安静和平静,照明灯宜偏暗,医务人员对各种操作应及时多加解释,避免给予多余的药物,如果激动症状有可能危及患者本人、护理员或医务人员的安全时,须进行对症治疗。对病人的躯体适当的约束,一旦症状好转应尽可能及早解除约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