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症状概述: 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ischemia poly...
养生
症状名称: 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ischemia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PVT
主要病因: 冠心病
常见症状: 心悸、胸闷、头晕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摄片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
症状-典型表现:
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有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晕厥、阿-斯综合征、猝死。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不稳定,发作短暂,常可迅速发展成为心室颤动,晕厥猝死发生率高。尚有原发疾病症状,如急性心肌梗死或变异型心绞痛,可伴剧烈的胸痛。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本型室性心动过速大多见于冠心病,可伴或不伴发于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肌损害,可有也可无急性心肌缺血,可伴发于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少数可因其他病因引起,如心肌病、心室肥厚、二尖瓣脱垂等。
原因-常见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肌损害、心肌病、心室肥厚、二尖瓣脱垂、急性心肌缺血等。
就医-急诊指征:
1、急性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胸痛、胸闷;
2、伴明显呼吸困难,患者面唇青紫;
3、患者晕厥、猝倒;
4、出现其它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心电图发现异常;
2、反复出现心慌、胸闷、头晕、气喘等症状;
3、伴有乏力、易疲劳、劳累后呼吸困难等症状;
4、反复发作短暂的心前区绞痛;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均须及时就医。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前应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精性饮料等,以免影响医生诊断。
3、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服,以便医生进行相关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或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2、是否存在其他不适症状?有没有心慌、胸闷、头晕的情况?
3、什么时候容易出现明显的不适?是否存在明显诱因?经何种处理恢复的?
4、既往是否有心脏疾病的相关诊断?心脏做过什么治疗吗?
5、既往心电图还出现过其他异常情况吗?
6、家人有出现过类似情况或患心脏病的吗?
7、是否还得过什么病?吃过什么药?
8、平时吸烟、喝酒吗?具体的量是多少?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这种情况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严重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有什么治疗方法?需要住院吗?
4、针对目前的病情,可以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能治愈吗?
5、必须要卧床休息吗?
6、治疗后是否可以正常生活?有没有后遗症?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9、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心脏视诊
了解心尖搏动位置。
2、心脏触诊
了解有无心脏震颤。
3、心脏叩诊
确定心脏边界,了解心脏大小等。
4、心脏听诊
了解有无心音改变及心脏杂音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了解心脏结构及活动情况。
2、胸部X线摄片
用于检查心脏的形态的改变。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
可了解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2、动态心电图
可以记录患者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心电活动,了解患者心律变化,能够发现和诊断普通心电图不能明确的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如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需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如心绞痛多在休息时发作,需警惕变异性心绞痛。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心肌梗死
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并可有恶心、呕吐、出汗、发热,甚至发绀、血压下降、休克、心衰等表现。
2、变异性心绞痛
发病者相对年轻, 发作与活动无关,心绞痛发作多在休息时为其特点,偶可发生于体力活动期间或以后。胸痛剧烈,持续时间可达10~30分钟,并可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或晕厥,多在午夜至清晨时间发生。严重冠脉狭窄且吸烟者,变异型心绞痛发生率较高。因吸烟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多数患者发作时血压升高,也可出现左心衰竭体征如心尖部第三、第四心音和收缩期杂音。
3、扩张性心肌病
起病缓慢,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以30~50岁为多见,家族遗传性扩张性发病年龄更早。病程分为三个阶段,无症状期体检常正常,X线检查心脏可轻度增大,心电图有非特异性改变,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6.5cm,射血分数为40%~50%;有症状期主要有极度疲劳、乏力、气促和心悸等症状,体检有舒张早期奔马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6.5~7.5cm,射血分数为20%~40%;病情晚期常有肝大、水肿、腹腔积液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可相对稳定,反复心力衰竭达数年至十余年;有的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在短期内死亡。心界向左下及双侧扩大,第一心音低钝,可闻及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奔马律,严重左心衰时可有双肺底湿啰音,还可有右心衰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大及外周水肿表现。
4、心肌病
部分患者可无不适感,较重者可出现心慌、气喘,部分可伴有胸痛,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加剧,心电图可发现心电活动异常。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ⅠA、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有效。首选静脉推注普罗帕酮(心律平)或静脉推注利多卡因,有效后再以利多卡因持续静脉滴注。也可用25%硫酸镁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有效后1次/d,可用7天。胺碘酮、普鲁卡因胺也有明显疗效。
2、持续发作
需进行同步直流电击复律,反复发作者需安置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3、其他
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抗心肌缺血药物,如硝酸甘油类、钙拮抗药等,有助于预防复发。不宜做心内标测指导下的外科手术治疗。起搏治疗预防发作无效,交感神经刺激、异丙肾上腺素等可使病情恶化,应禁用。补钾、补镁对发作的预防和治疗无效。
治疗-相关药物:
预防-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本类型心律失常预防的根本性措施。
2、对室速患者应及时控制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避免应用已知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同时积极纠正某些危险因素,如低钾、低血镁、心力衰竭。
3、对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要预防复发。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