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乳房疼痛症状概述: 乳房疼痛(breast pain)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指一侧或双侧...
养生
症状名称: 乳房疼痛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breast pain
遗传性: 若是乳腺癌引起的乳房疼痛,可能与遗传有关
主要病因: 可因皮肤切割伤、挫伤乳头或导管炎症,或肿瘤浸润神经末端或炎症刺激感觉神经末端,导致乳房疼痛
常见症状: 乳房疼痛可为单侧或双侧、周期性或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锐痛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查、B超检查、乳腺X线钼靶检查、MRI检查
发病部位: 乳房
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
重要提醒: 乳房疼痛常提示乳腺疾病的发生,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免延误病情。
传染性:
好发人群:
症状-分类:
症状-典型表现:
1、周期性乳房疼痛
多表现为双侧乳房的低至中度疼痛,多发生在乳房外上象限和腋窝;多在月经周期开始前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明显减轻或消失。
2、非周期性乳房疼痛
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与月经周期无关,可发生在绝经前和绝经后的女性。多为突然的,或持续性与月经周期无关的疼痛,多单侧发病,可表现为胀痛、针刺样痛、烧灼痛等,可逐渐加剧。
3、乳房外疼痛
实质为非乳房疼痛,而是乳房旁边的肋骨、黏膜、皮肤的疼痛,疼痛相对因而定、局限。
原因-总述:
乳房疼痛根据病因可分为生理性乳房疼痛和病理性乳房疼痛。前者一般较轻,有或无周期性,多可自行缓解;后者多疼痛持久、剧烈,伴有结节、肿块、溢乳等症状。
原因-症状起因:
1、生理性乳房疼痛
(1)乳房正常增生复旧:如青春期乳房发育,孕期乳腺增生、产后乳汁分泌。
(2)环境、情绪变化:骤然降温、缺氧等天气变化;过度焦虑、紧张、恐惧、抑都、愤怒等情绪变化。
(3)其他原因:饮食中大量脂肪类物质、咖啡因等摄入,作息不规律等。
2、病理性乳房疼痛
(1)腺泡脓肿:孟氏腺体感染可引起腺泡外周触痛的脓肿形成,常伴有发热。
(2)急性乳腺脓肿:急性脓肿局限疼痛,肿块有波动感,伴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
(3)乳腺囊肿:急性、局限、单侧肿大疼痛,可触到乳房结节。
(4)脂肪坏死:乳腺脂肪坏死可有乳房疼痛及触痛,多有乳腺外伤史,伴有皮肤红肿、瘀斑及挫伤,还可出现肿块固定、不规则及皮肤回缩征象比如皮肤凹陷、乳头回缩,其与乳腺癌难鉴别。
(5)乳腺纤维囊性疾病:常见的乳腺疼痛原因之一,可月经前或整个月经周期疼痛。囊性结节感觉质硬、可移动、界限清楚,多数乳腺外上象限双侧发生也可单侧。一侧或双侧乳头浆液性溢液伴有月经前期综合征,包括头痛、易激惹、腹胀、恶心、呕吐以及腹部绞痛。
(6)导管内乳头状瘤:最初表现为一个导管浆液样或血性溢液,其后单侧乳房疼痛或触痛。其是非妊娠及哺乳妇女最常见的乳头溢液的原因,伴有乳晕周围小的、质软、界限不清的结节。
(7)乳腺导管扩张:起初多无症状,随后可有乳晕周围烧灼样疼痛和瘙痒,病史可能有一侧或双侧乳房炎症后7~10天红肿热痛,伴有乳晕周围橡皮样结节、乳头回缩、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黏性多色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晚期可有乳腺溃疡。
(8)乳腺炎:炎症在皮肤表面时单侧疼痛严重,皮肤发红、温暖,可有橘皮样改变,触诊炎性区域变硬,皮肤回缩;乳房凹陷乳头移位、倒置、变平,伴有全身症状,发热、寒战、乏力。
(9)感染性皮下囊肿:疼痛可在该疾病时发生,伴有小的、界限清楚的结节,局部发红。
原因-常见疾病:
腺泡脓肿、急性乳腺脓肿、乳腺囊肿、脂肪坏死、乳腺纤维囊性疾病、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乳腺炎、感染性皮下囊肿等。
就医-家庭处理:
1、热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用热敷袋、热水瓶或洗热水澡等方式缓解乳房痛。如果采用冷敷、热敷交替法,消除乳房不适症效果会更好。
2、观察症状有无缓解或进展,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就医-门诊指征:
1、一侧或两侧的乳房出现肿块;
2、伴乳头出现异常分泌物;
3、产后乳房出现肿胀僵硬,不能缓解;
4、母乳喂养,出现乳房抽痛、乳头肿胀、发热或伴血性分泌物;
5、使用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期间,出现明显乳房疼痛;
6、周期性发作的乳腺疼痛,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情况;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反复或持续乳房疼痛,或伴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 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 可能会进行乳房触诊,如方便可用乳贴代替乳罩,方便医生检查。
3、 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 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 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 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乳房疼痛多久了?
2、您是乳房部分疼痛,还是觉得整个乳房都痛?
3、您平时就感觉到疼痛么,还是只在触摸的时候感觉到疼痛?
4、您乳房的疼痛是胀痛或刺痛,还是其他感觉?
5、您乳房的疼痛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断性的,有什么规律么?
6、自发病以来,您是否感觉到疼痛有所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么?
7、除乳房疼痛外,您还有其他不适么?
8、您处于生理期或正在哺乳么?
9、您亲属中有人患有乳腺疾病么?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乳房疼痛?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3、我应该怎么治疗?需要住院么?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任何风险吗?
5、我多久能好?
6、我日常需要注意些什么?
7、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乳房检查,初步判断乳房情况。医生还会建议做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查、B超检查、乳腺X线钼靶检查、MRI检查,必要时做病理检查,以明确乳房疼痛的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观察双侧乳房形态、大小、对称性等,观察是否有外伤、肥大、皮肤红肿、大小不对称、包块等;
2、触诊
了解疼痛范围和特点,是否有结节、肿块等;再进行腋窝、锁骨上和内乳淋巴结区体检,有无相关淋巴结肿大、压痛等。可判断是否为乳腺外疼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乳腺炎患者会出现白细胞升高。
2、肿瘤标志物检查
对疑有肿瘤患者,需检测血清癌抗原15-3、血清癌胚抗原(CEA),可有肿瘤标志物异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对鉴别囊实性肿块非常有帮助。
2、乳腺X线钼靶检查
在发现钙化灶和鉴别肿块性质方面有较大帮助。
3、MRI检查
不受乳腺组织的影响,敏感性高,可以了解乳腺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对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癌有一个清楚的判断,并且对病变的大小、分布、边界情况有一个科学的判断。
检查-病理检查:
多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诊断上皮增生症有较大价值,结合X线透视下定位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较高很好,但对怀疑癌变的病例,最后确诊有赖于组织切片。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的询问病史、乳房检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需判断是否存在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采集乳房疼痛患者的病史,重点需包括以下方面:
1、疼痛的部位
单侧或双侧、局部或广泛、深部或表浅,是否累及胸壁。
2、持续时间
恒定持续还是有变化的,是否与月经周期相关。
3、是否伴有其他相关症状
(1)疼痛伴乳房肿块、结节:常见于正常生理状态,或乳腺增生病,慢性纤维性乳腺炎、乳腺肿瘤。
(2)疼痛伴局部红肿、发热,甚至全身发热:多见于急性乳腺炎。
(3)疼痛伴乳腺局部肿块不断长大:多见于乳腺癌、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
(4)疼痛伴乳腺局部肿块不断长大:多见于乳腺癌、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
(5)疼痛伴腋窝淋巴结肿大:多见于乳腺癌、急性乳腺炎。
(6)疼痛伴乳房肥大:可见于正常生理状态、高泌乳素血症、服用激素类药物。
4、严重程度
患者日常生活,尤其睡眠和工作受到疼痛影响的程度应格外受到重视,以评价是否需要相应的治疗。
5、加重和缓解因素
是否服用咖啡因或吸烟,是否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也与医疗相关问题,如激素类药物或抗抑郁药、螺内酯、甲基多巴等。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乳腺炎
一般指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导致,病人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常见症状有乳房肿胀疼痛、局部红肿、发热。随着炎症进展,疼痛呈波动性,病人可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常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2、乳腺增生
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常见有乳房肿胀、疼痛、肿块等,部分患者发病有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往往在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有时整个月经周期都有疼痛,部分病人可伴有月经紊乱或既往有卵巢或子宫病史。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本病病程较长,发展缓慢。
3、乳腺癌
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乳房肿块、乳头和乳晕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乳房肿块早期为无痛、单发的小肿块,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很清楚,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随着肿瘤增大,癌肿侵入乳管使之缩短,可把乳头牵向癌肿一侧,进而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随着病情的加重,还可出现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血性溢液、乳房疼痛等症状。
治疗-预计治疗:
医生通常针对乳房疼痛的潜在病因来治疗它,同时根据疼痛的程度和患者耐受力给予止痛药。生理性乳房疼痛通常可自行缓解,不予治疗。若中等或严重的疼痛持续时间小于6个月,在打消患者顾虑后多可自发缓解,可不予药物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以下是针对常见病因的治疗:
1、急性乳腺炎
治疗方法包括调整哺乳技巧,使用抗生素抗感染,必要时及切开引流。
2、乳腺增生症
充分的个体化心理及药物干预,结合必要的活检及适当的手术切除是乳腺增生症的有效治疗模式。
3、乳腺纤维腺瘤
早期手术切除体积较大的乳腺纤维腺瘤,以免后患。
4、乳腺癌
乳腺癌的治疗选择取决于癌症的分期和类型。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危害性:
预后-自愈性:
预后-治愈性:
预后-治愈率:
预后-根治性:
预后-复发性:
日常-护理原则: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疾病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日常-用药护理:
日常-术后护理:
1、保持患侧皮肤清洁;不要穿紧身衣,衣着一定要宽松。
2、患侧手臂不要热敷,沐浴时水温不要过高;避免强光照射等高温环境。
3、术后2~4周内避免上肢负重,一般不超过500g。4周后,需缓慢、逐渐增加肌肉及肌耐力的活动。但仍需避免提、拉、推过重的物品;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较剧烈的体育活动。
4、避免患侧卧位。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乳房部位清洁。
2、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日常-病情监测:
饮食-饮食调理:
饮食-饮食建议:
饮食-饮食禁忌:
预防-预防措施:
1、保持乐观、放松的心情,生活作息规律。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定期体检,定期乳房检查。
预防-注意事项:
1、男孩青春期可有乳腺发育。
2、老年女性绝经后良性乳房疾病引起的疼痛较少见,乳房疼痛可继发于外伤或受虐待。因疼痛感降低,老年人可能不抱怨乳房疼痛。
3、建议患者着胸罩支持乳房,肩带要宽,物理治疗可能有效,教导患者进行乳房自检,如果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