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上腹不适症状概述: 上腹不适是指脐以上的腹部不适感,上腹部脏器包括左侧的脾脏、结肠左半曲...
养生
症状名称: 上腹不适
症状概述:
主要病因: 炎症、肿瘤、心血管病变
常见症状: 上腹饱胀、疼痛及呃逆、嗳气等
检查项目: 血常规、胃液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肝功能、血和尿淀粉酶测定、肿瘤标志物检测、细菌培养、心电图、B超、内镜、组织病理学检查、CT、磁共振成像
发病部位: 腹部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临床症状主要有呃逆、嗳气、烧灼感、隐痛、饱胀、疼痛等表现,甚至还可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原因-总述:
慢性胃炎、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炎症性疾病,胃癌、食管癌等肿瘤性疾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胆道结石、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均可出现上腹不适的症状。
原因-症状起因:
1、炎症
如慢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胃溃疡、急性胰腺炎、肝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膈下脓肿、十二指肠溃疡等。
2、肿瘤
如胃癌、食管癌、肝癌、卵巢癌、胰腺癌等。
3、心血管病变
如心肌梗死、腹主动脉瘤等。
4、其他
如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
原因-常见疾病:
慢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胃溃疡、急性胰腺炎、心肌梗死、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胆囊炎等。
就医-家庭处理:
1、出现上腹胀气、疼痛等不适,不要慌张,调整情绪和心态。
2、尽快回忆和确定引起胃胀的原因。如果怀疑着凉引起,加强腹部保暖。
3、患者可暂停进食,对腹部进行按摩,或多走一走、动一动,观察是否有缓解。
4、既往是否有相关病史,如消化道溃疡,确认此次发作是否与既往病史有关,可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5、未明确腹痛原因前,勿自行用药。
6、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尽快就医。
就医-急诊指征:
1、上腹不适急性加重,出现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2、伴大量呕血;
3、伴高热、寒战等急性炎症表现;
4、伴患者意识障碍;
5、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伴食欲缺乏、腹痛、腹胀、呃逆、嗳气、腹泻、反酸、烧心、消化不良表现。
2、伴上腹部包块。
3、伴发热、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
4、伴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
5、伴皮肤、眼球发黄。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
上腹痛,根据不适部位,可大致判断发病器官,如右上腹多提示肝胆疾病,中上腹常见于胃十二指肠疾病,左上腹常见于胰腺、脾脏的疾病。出现反复上腹不适,伴发以上情况均应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若上腹不适急性加重、病情危急者,应立刻去急诊科就诊。
2、对于病情稳定者,可及时去消化内科就诊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上腹部进行检查,最好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还可能需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4、若考虑行胃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8、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上腹不适症状是何时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症状有变化吗?
2、您的上腹不适有哪些表现?在什么情况下,不适可缓解或加重?
3、除上腹不适,您是否还存在发热、呕吐、胸痛等症状?
4、您以前发生过类似的上腹不适症状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5、您使用过药物治疗上腹不适吗?什么药?
6、您曾经或目前是否患有胆囊炎、胃炎、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7、您有心梗等心脏疾患吗?是否接受过治疗?
8、您的亲属中有人曾患有胃癌等癌症吗?
9、您近期饮食状况如何?规律吗?有无食入变质食物情况?
10、您是否长期服用可引起胃肠道不适的药物?
11、您有饮酒习惯吗?每天饮酒量多少?
12、您吸烟吗?吸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3、您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吗?是否有用药控制?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出现上腹不适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住院吗?
3、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4、我现在需要哪种治疗方法?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若药物治疗,其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7、我患有多种疾病,会对治疗产生不良影响吗?
8、我日常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腹部检查:观察腹部外形、有无肠型、肠蠕动波。触摸判断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并查看腹痛范围、部位,注意有无肿块、移动性浊音等。听诊肠鸣音有无亢进或减弱。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多见于炎症感染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多见于寄生虫病。
2、胃液分析
通过测定基础胃液分泌量及组胺试验或五肽胃泌素后测定量大泌酸量和高峰泌酸量,以判断胃泌酸功能,有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
3、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可作为心肌梗死突发时的快速辅助诊断。
4、血和尿淀粉酶测定
血尿淀粉酶增高提示急性胰腺炎。血清(胰)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为急性胰腺炎。
5、肝功能
用于筛查肝脏有无疾病、明确肝脏损害程度。
6、肿瘤标志物检查
可提供肿瘤发生的早期信号或辅助诊断癌症,还可帮助判断疗效等。
7、细菌培养
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帮助有较高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
上腹部B超对肝、胆、脾等实质性脏器的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CT和磁共振成像
主要用于炎症、脓肿、肿瘤等病变的诊断和鉴别。
检查-病理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1、内镜
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等可直接观察食管、肠道内部情况,明确肿瘤、炎症性改变,并取材活检,明确诊断。
2、心电图
心肌梗死可见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上腹不适部位、性质及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胃液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肝功能、血和尿淀粉酶测定、肿瘤标志物检测、B超、内镜、CT、磁共振成像等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
大部分患者常无症状或见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症状常反复发作,腹痛无规律。胃镜及胃液分析有助诊断。
2、心肌梗死
部分急性心肌梗死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这是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位于上腹部。但心肌梗死的疼痛是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的,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有助诊断。
3、急性胰腺炎
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腹痛最早出现,通常在暴饮暴食或极度疲劳之后发生,多为突然发作,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疼痛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似刀割样。疼痛向背部、胁部放射。血尿淀粉酶测定可确诊本病。
4、胃癌
上腹部不适,上腹部隐痛,疼痛无定时,或为持续隐痛,食欲不振、烧灼及食后饱胀感,呕血及黑便,便潜血和黑便为持续性、顽固性,还可有消瘦及贫血。
5、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多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食物反流、咽部不适、食道憋堵感、口苦、反酸等,夜间或平卧症状加重。发病因素较多,严重时可导致食道狭窄、癌变等。
6、胆囊炎
多见于女性、肥胖、中老年人,有右上腹疼痛、向后背放射、恶心厌食、厌油膩等症状,可反复发生,较难自愈,后期可造成胆囊萎缩失去功能。
治疗-预计治疗:
上腹不适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等。
治疗-治疗方法:
1、慢性胃炎
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胃酸增高可用PPI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胃酸缺乏或无酸者可给予1%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伴有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胃黏膜活检发现幽门螺杆菌者加服抗生素治疗。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和吗丁啉以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铝碳酸镁片、考来烯胺(消胆胺)、硫糖铝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
2、胃癌
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手术治疗及化疗、放疗、热疗、免疫治疗、抗血管形成、中医中药治疗等。
3、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症状,预防和延缓并发症。饮食宜少量多餐,忌烟、酒、咖啡、过酸及过多脂肪食物,避免餐后即平卧、束过紧腰带及各种腹压增高情况,平卧时床头抬高20~30㎝。促进胃、食管排空,选用中和与抑制胃酸药物降低酸碱反流。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