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四肢震颤症状概述: 四肢震颤(limbs tremor)是指发生于四肢,尤其是手足部位的...
养生
症状名称: 四肢震颤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limbs tremor
主要病因: 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药物性中毒、化学性中毒、Graves病、甲状腺毒症
常见症状: 手足不自主颤动
检查项目: 神经系统检查、血糖测量、血常规、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氧化酶活性测定、甲功全项、CT、核磁共振、脑电图等
发病部位: 下肢、上肢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四肢震颤主要表现为四肢部位的不自主颤动,临床可分为以下几类:
1、按照激活条件分类
(1)静止性震颤
震颤在休息时明显,运动时减轻,常见于帕金森病。
(2)动作性震颤
①运动性震颤
分为意向性震颤(震颤在休息时消失,动作时发生,越接近目标物越明显,多见于见于小脑疾病;意向性震颤是在运动和动作结束时发生)、单纯运动性震颤(震动在整个运动中大致相同,如慢速挥手)等。
②姿势性震颤
常发生在远端肢体或是手指处于特定位置或姿势时发生,常见的姿势性震颤有特发性震颤、肝衰竭时的扑翼样震颤等。
2、按照发病部位分类
(1)局灶性震颤
震颤只累及一个部位。
(2)节段性震颤
震颤累及上肢或下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位。
(3)偏侧性震颤
震颤仅累及一侧肢体。
(4)全面性震颤
震颤累及上下肢及左右两侧。
(5)直立性震颤
站立时下肢或躯干的震颤称为直立性震颤。
原因-总述:
四肢震颤主要由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锥体外系疾病;药物或化学性中毒、酒精戒断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低血糖症、卟啉病、Graves病等引起。
原因-症状起因:
1、锥体外系疾病
如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脑性瘫痪等。
2、理化因素
药物性中毒(如甲氧氯普胺、伪麻黄碱、氟奋乃静)、化学性中毒(如碱中毒、锰中毒、汞中毒)、酒精戒断综合征等。
3、其他
肝豆状核变性、低血糖症、高碳酸血症、营养性贫血、卟啉病、小脑肿瘤、丘脑综合征、肺性脑病、Graves病、甲亢危象等。
原因-常见疾病:
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酒精戒断综合征、Graves病、甲亢危象、脑性瘫痪、低血糖症、高碳酸血症、肺性脑病、营养性贫血、药物性中毒、多发性硬化、卟啉病、小脑肿瘤、丘脑综合征等。
就医-门诊指征:
1、持续肢体不自主震颤。
2、伴运动迟缓、步态异常。
3、伴有发音困难、流涎、咀嚼和吞咽困难等表现。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长期肝病、肺病的患者或出现中毒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要及时去急诊科处理。
2、怀疑帕金森综合征等神经系统异常者,可到神经内科就诊。
3、怀疑低血糖患者,可到内分泌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医前建议正常饮食,避免进食过于高糖、油腻食物以及过量饮酒,以免影响部分检查结果。
3、需要进行抽血检查,建议空腹,禁食禁水。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或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肢体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震颤?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断性的发作?
2、最早出现症状的是哪一个肢体?之前还有什么不适?
3、什么时候发展到另外的肢体?发展的快还是慢?
4、后来发展到出现什么症状?
5、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经何种处理恢复的?
6、平时的饮食情况是怎样的?是否存在偏食?
7、有慢性肝病或肺病吗?
8、得过什么病?服用过什么药物?
9、最近是否在戒酒?
10、平时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是否接触过什么金属、化学物质?
11、近期有没有受到什么刺激?是否存在压力大的情况?
12、家人是否也出现过相似的症状?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四肢震颤?
2、情况严重吗?会不会越来越差?
3、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住院吗?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
5、针对目前的病情,可以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
6、治疗后是否可以正常生活?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吗?
7、应该怎么照顾病人呢?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8、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9、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肢体震颤的程度、范围等。然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及病史,选做血常规、血糖、甲功、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氧化酶活性测定、脑CT及MRI、脑电图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主要是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了解肢体震颤程度、范围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对于营养性贫血所致四肢震颤的诊断很有必要。
2、血糖:血糖是否正常可协助诊断低血糖症所致四肢震颤。
3、血清铜蓝蛋白以及血清铜氧化酶活性测定:对于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所致四肢震颤很重要,可作为重要诊断依据。
4、甲功全项检查:可诊断甲亢危象。
检查-影像学检查:
脑CT及核磁共振:可了解脑部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肝豆状核变性的CT显示双侧豆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区,核磁共振多数有阳性表现;脑性瘫痪CT显示大脑皮质萎缩,脑回变窄,脑沟增宽等。
检查-其他检查:
脑电图检查:肺性脑病呈弥漫性异常。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四肢震颤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神经系统检查、血糖测量、血常规、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氧化酶活性测定、甲功全项、CT、核磁共振、脑电图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帕金森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多以震颤为初发症状,静止时有明显的震颤,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及其他肢体,活动时减轻,行走时加重;站立时身体前倾,亦可出现肌强直、运动迟缓及步态姿势障碍,两脚间距变小;行走时拖步,步基窄,步幅小,上肢摆动少,慌张步态;肢体肌张力增高,强直或齿轮样震颤。临床以左旋多巴治疗有效。
2、特发性震颤
多起病早,约1/3有家族史,常以双侧上肢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病,逐渐影响头、腿、躯干、发声及面部肌肉,震颤形式主要为姿势性和(或)运动性震颤,无肌强直和动作减少,饮酒或服用普萘洛尔可使症状显著减轻。
3、肝豆状核变性
多于青少年时期发病,四肢肌张力强直性增高,运动缓慢,面具样脸,构音障碍,流涎,咀嚼和吞咽常有困难。不自主动作以震颤最多见,常在活动时明显,严重者除肢体外头部及躯干均可波及,此外也可有扭转痉挛、舞蹈样动作和手足徐动症等。皮质损伤可引起进行性智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还可有情感、性格、行为异常,表现为无故哭笑、易激动、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晚期可有幻觉等症状。小脑损害导致共济失调。锥体系损害可出现病理反射、腱反射亢进等。
4、甲亢危象
表现为体温急骤升高,高热常在39℃以上,大汗淋漓,皮肤潮红,继而可汗闭,皮肤苍白和脱水;脉压差明显增大,心率显著增快,超过160次/分;食欲极差,恶心、呕吐频繁、腹痛、腹泻明显;精神神经障碍、焦虑、烦躁、精神变态、四肢震颤、嗜睡,最后陷入昏迷。
5、肺性脑病
早期可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工作能力降低等症状,继之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呈嗜睡、昏睡状态,重者则昏迷。此外,还可有颅内压升高、视盘水肿、扑翼样震颤、肌阵挛、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等,精神症状可表现为兴奋、不安、言语增多、幻觉、妄想等。
6、低血糖症
急性低血糖及病程短者呈交感神经兴奋症群,如激动不安、饥饿、软弱、出汗、心动过速、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四肢震颤,一过性黑矇,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亚急性及缓慢血糖下降者呈脑病症状,形式多种多样,但同一患者每次发作往往呈同一类型的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大脑皮层及(或)小脑的症状,如头痛、头晕、焦虑、激怒、嗜睡、注意力涣散、定向障碍、震颤、癫痫大发作或小发作、人格改变(哭、吵、闹、骂)、奇异行为、共济失调等,最后木僵昏迷。长期严重低血糖可致永久性脑损害。
7、脑性瘫痪
多见于小儿,主要表现为自主运动功能障碍,同时可伴有智力低下、视觉障碍、听力障碍、癫痫、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
8、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多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可有肌强直、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视障碍、肌强直以躯干为重、肢体肌肉受累轻而较好的保持了肢体的灵活性、颈部伸肌张力增高致颈项过伸与帕金森氏病颈项屈曲显然不同,均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治疗-预计治疗:
医生应尽快找出病因,针对性的治疗原发病是缓解四肢震颤的关键。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1)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可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激动剂、左旋多巴、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促多巴胺释放药物。震颤的治疗主要是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多巴胺激动剂和左旋多巴也有一定疗效。对强直和运动迟缓,可使用多巴胺激动剂或左旋多巴治疗,中重度患者可联合使用。年轻患者通常先选择多巴胺激动剂,而年老患者则首选左旋多巴,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联合应用可以减少左旋多巴的全身性副反应。
(2)治疗特发性震颤的药物
症状轻微者无须治疗,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可予以药物治疗,普萘洛尔和扑米酮可显著缓解肢体震颤,是一线推荐药物。
(3)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药物
药物治疗目前唯一可用药物治疗的遗传性疾病,但必须终身服用,D-青霉胺为本病首选药物。治疗期间要避免食用含铜量过多的食物。
2、手术治疗
(1)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立体定向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或立体定向脑内神经核团毁损术。
(2)特发性震颤的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严重偏侧震颤患者可考虑丘脑损毁术。
(3)肝豆状核变性的手术治疗
对极严重病例可行肝移植手术;严重脾功能亢进患者也可考虑脾切除。
日常-护理原则:
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精神刺激,保证充足的睡眠,震颤严重者需卧床休息。
2、饮食结构与营养合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的易消化饮食,多吃水果及蔬菜。震颤严重者,可协助患者进食。
3、鼓励患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进食、穿衣等。
4、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床边体操等。
5、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单独外出,防止跌倒等意外的发生,最好身边有人陪同。
预防-预防措施:
1、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均衡饮食,保证营养的摄入,戒烟限酒。
3、避免接触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尽量避免使用甲氧氯普胺、伪麻黄碱类药物,若有用药需求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擅自使用或增减药量。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