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吞咽痛症状概述: 吞咽痛(Swallowing pain)是因感染、外伤、药物、肿瘤等因...
养生
症状名称: 吞咽痛
症状概述:
吞咽痛(Swallowing pain)是因感染、外伤、药物、肿瘤等因素刺激咽部黏膜,导致吞咽动作时出现阵发或持续性疼痛。
英文名称: Swallowing pain
主要病因: 感染、肿瘤、药物、外伤等
常见症状: 吞咽时出现疼痛感或导致原有疼痛加重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分泌物培养、涂片、食管X线钡剂造影、CT、MRI、前鼻镜、间接鼻咽镜、间接喉镜、胃镜检查
发病部位: 咽喉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消化内科
好发人群:
无特发群体
症状-典型表现:
主要是吞咽时出现疼痛或导致原有疼痛加重,但不同原发病可能有不同的伴随症状。如急性咽炎可伴有咽部干燥、灼热、粗糙感、咽痛;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可伴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等全身症状;反流性食管炎可伴有反流、烧心等症状。
原因-总述:
吞咽痛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相关疾病,如急性咽炎、食管癌等;外伤、特定的药物和反流性食管炎等其他因素也会引起吞咽痛。
原因-症状起因:
1、感染
如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
2、肿瘤
如食管癌、扁桃体恶性肿瘤等。
3、药物因素
如四环素、非甾体类抗炎药、铁剂及氯化钙制剂、抗胆碱能药等,可能会引起局部粘膜受损,导致吞咽时引发疼痛。
4、外伤
咽喉、食管等部位由于刺伤、挫伤、烫伤、腐蚀伤或吞食异物(如鱼刺、鸡骨等)损伤,可导致吞咽时产生疼痛。
5、其他
反流性食管炎,放疗、化疗也可能伴随吞咽疼痛。
原因-常见疾病:
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食管癌、扁桃体恶性肿瘤、反流性食管炎等。
就医-家庭处理:
1、急救措施
(1)在鱼刺被取出之前停止进食,尽量减少吞咽动作,以免鱼刺刺得更深。
(2)请人用筷子、汤匙或牙刷柄压住舌头的前半部分,在亮光下仔细检查口腔内部,发现个头不大并且扎得不深的鱼刺,可用长镊子或筷子轻轻拔出。
(3)如果找不到鱼刺而仍觉得有东西卡喉,或者发现的鱼刺较大,扎得较深,应尽快去医院诊治。
2、不盲目听信谣言,严禁以下措施:
(1)不能让患者囫囵吞咽大块馒头、烙饼、米饭等食物。这样做有可能使鱼刺更加深入,更加不易取出,甚至导致邻近的大血管被刺破出血,危及生命。也有可能造成邻近组织的感染。
(2)有人认为醋能软化鱼刺,这也是民间惯用的方法。食醋浸泡骨刺,确实可以起到软化骨刺的效果,但饮入食醋,食醋从食道流过的速度过快,没有软化骨刺的时间,因而不可能起到软化的作用,故不宜使用此方法。同时醋酸也可能会使伤口部位溃烂。
日常生活中,儿童可能会意外吞入一些尖锐物体,成人常出现鱼刺或鸡骨头卡喉,此时可能会出现吞咽障碍、吞咽痛,上述方法以鱼刺卡喉为例,简单介绍了家庭处理的方法。
就医-急诊指征:
1、小儿高热、拒食、精神萎靡;
2、成人高热、寒战,伴吞咽困难、吞咽疼痛、乏力、全身不适;
3、咽部异物,如食入鱼刺等尖锐物体或腐蚀性化学物,出现吞咽疼痛;
4、出现其他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吞咽疼痛,伴咽部干燥、咽痛、异物感、发热等,常见于急性咽喉炎等;
2、吞咽疼痛,伴反复反酸、烧心、咽部不适、胸痛、消化不良等,常见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3、长期存在且持续加重的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咽部异物感,要警惕咽喉部肿瘤;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若咽痛为异物吞入、急性化脓性感染导致,应及时急诊处理。
2、若怀疑患者咽喉部位炎症、肿瘤等,应及时于耳鼻喉科就诊。
3、若怀疑患者为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疼痛,可以到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医前尽量清淡饮食,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同时忌烟、忌酒。
2、就医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最好提前预约挂号。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吞咽疼痛的症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2、您除了吞咽疼痛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症状吗,如咽部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发热、头痛、乏力、反酸?
3、您在出现吞咽疼痛前有明显的诱因吗,如吞咽鱼刺、大量饮酒、食用过烫或过辣的食物、服用某些药物?
4、您既往有咽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病史吗?
5、您平时有吸烟、饮酒的嗜好吗?吸烟、饮酒多长时间了?每天的量大概是多少?
6、您亲属中有人患肿瘤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吞咽疼痛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的诊断和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
7、如果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9、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选择体格检查、血常规、分泌物培养、涂片、食管X线钡剂造影检查,根据患者病情还可能考虑CT、MRI、前鼻镜、间接鼻咽镜、间接喉镜、胃镜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检查颈部有无外伤、皮损,口腔、咽喉是否充血、水肿等异常。
2、触诊
颈部淋巴结是否有肿大、触痛,甲状腺是否有肿大。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有助于鉴别感染类型,如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为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能为细菌感染。
2、分泌物培养、涂片
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CT、MRI等检查可清晰显示咽喉、食管等部位的结构,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对肿瘤的诊断有意义。食管X线钡剂造影检查可显示食管的充盈、通过及排空情况,有助于诊断反流性食管炎。
检查-其他检查:
前鼻镜、间接鼻咽镜、间接喉镜等可检查相关部位黏膜是否存在充血、水肿等异常情况,有助于炎症、肿瘤的诊断;胃镜检查结合活检可帮助诊断食管炎及其他食管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吞咽痛的表现及伴随症状,结合相关检查结果,一般诊断不难。询问病史时要关注患者的外伤史、用药史,对部分吞咽痛患者的诊断有帮助,此外应注意发热、头痛、恶心等伴随症状,可提示患者的病因。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反流性食管炎、舌咽神经痛、扁桃体恶性肿瘤、茎突过长是导致吞咽痛的常见疾病,需要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咽炎
一般起病较急,先有咽部干燥、灼热、粗糙感,继有明显咽痛,吞咽时加重,咽侧索受累时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可伴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四肢酸痛等全身症状。
2、慢性咽炎
可有咽部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微痛感。常有黏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使患者晨起时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
3、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主要表现为剧烈咽痛,并伴有吞咽困难。还可出现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便秘等症状。有时小儿还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
4、反流性食管炎
反酸和烧心是典型症状,其他还可有胸痛、吞咽困难、咽部不适、异物感等表现。
5、舌咽神经痛
为一侧咽部、舌根部及扁桃体区发作性疼痛。疼痛多突然出现,说话、吞咽、触摸患侧咽壁及下颌角均可诱发。
6、扁桃体恶性肿瘤
早期症状为咽部不适、异物感,一侧咽痛,吞咽时较明显,晚期咽痛加剧,可引起同侧反射性耳痛,并伴有吞咽困难,讲话含糊不清,呼吸困难等。
7、茎突过长
表现咽部持续性疼痛、不适和异物感,多为单侧咽部痛,少数可双侧咽部疼痛不适,并可伴耳部疼痛不适。
治疗-预计治疗:
主要是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常见原发病如咽炎,以抗病原体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以抑酸药、抗酸药和胃动力药为主,必要时可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急性咽炎
局部应用复方硼砂溶液含漱或酌情选用各种含片及中成药;针对致病菌应用抗病毒药和抗生素;全身症状较重伴有高热者,还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及进食流质,必要时,可经静脉途径应用抗病毒药和抗生素。
2、慢性咽炎
(1)病因治疗:坚持户外活动,戒断烟酒等不良嗜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积极治疗鼻炎、气管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炎症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2)局部治疗: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复方氯已定含漱液等含漱,也可含服碘喉片、薄荷喉片及中成药含片。此外,慢性肥厚性咽炎还可用激光、低温等离子治疗或药物(硝酸银)、冷冻、电凝固法治疗;萎缩性咽炎与干燥性咽炎用2%碘甘油涂抹咽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腺体分泌,服用维生素A、B2,C、E,可促进黏膜上皮生长。
3、反流性食管炎
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和防治并发症。可使用抑酸药(如雷尼替丁)、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抗酸药(如氢氧化铝)等进行治疗,必要时可行抗反流手术治疗,对相关并发症也应积极进行治疗。
治疗-相关药物:
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复方氯已定含漱液、碘喉片、薄荷喉片、雷尼替丁、多潘立酮、氢氧化铝。
日常-护理原则:
严格遵循医嘱,不自行增减药量,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因疼痛导致吞咽困难时,可进流食或半流食,避免因进食刺激导致疼痛加重。
4、积极锻炼身体,生活规律,戒烟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预防措施: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积极治疗鼻、口腔、咽喉、食管等部位的疾病,包括龋齿等。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少吃油腻、辛辣刺激食物。
4、注意自我保护,防止口腔、颈部外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