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吞咽障碍症状概述: 吞咽障碍(dysphagia),是指在吞咽过程中,食物通过咽-食管遇...
养生
症状名称: 吞咽障碍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dysphagia
主要病因: 口咽部疾病、食管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或功能失常、全身性疾病、精神因素
常见症状: 咽下困难、梗噎、呛咳、反流、流涎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食管镜、脱落细胞检查、食管功能检查、超声内镜、CT检查
发病部位: 胸部、食管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普通外科
症状-典型表现:
1、器质性和功能性吞咽障碍的表现
(1)器质性吞咽障碍,表现为患者在吞咽固体或液体食物时有梗阻感,患者常能指出梗阻的部位,通常在吞咽固体食物时症状比较明显,严重者水都可能无法咽下,器质性吞咽障碍是由于吞咽路径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症状。
(2)功能性吞咽障碍,诊断标准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①吞咽时感觉异常;②没有胃-食管反流的病史;③吞咽路径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
2、吞咽障碍程度
(1)吞咽不适:指吞咽过程中自主或不自主有不适感,但未影响食物正常通过。吞咽不适通常因咽喉、食管上部的炎症或鱼骨、鸡骨等异物刮刺伤,吞咽过程中有不适感,但食物通过正常,常会自愈。该部位小的新生物也会有吞咽不适感,但呈进行性加重。咽-食管神经官能症的吞咽不适则是间歇性发生,有的可找到诱因。
(2)吞咽困难:指食物通过咽-食管时有梗阻感、有通过困难的感觉,钡剂检查均有吞咽功能紊乱的表现。轻度吞咽困难系食物通过略有受阻,常出现钡剂通过咽-食管时间延长、钡滞留、小口吞咽等征象,重度吞咽困难除以上征象外,还会出现钡剂漏溢,这是吞咽功能失代偿的表现。吞咽困难常因咽-食管连接区受肿瘤侵犯或咽-食管连接周围结构病变,中枢、周围神经病变,咽-食管的退行性变引起。
(3)吞咽不能:吞咽功能丧失,指食物不能通过咽-食管,或吞咽指令发出后,病人不能做出吞咽反应。吞咽不能多因中枢神经损伤、昏迷或咽-食管严重受侵或堵塞而食物不能通过咽-食管。
3、主要表现
(1)吞咽梗阻感。
(2)口与嗓子疼较少。
(3)食物从口或鼻腔喷出、反流,由于环咽肌功能失迟缓,食物进到咽部时,部分或完全不能进入食管而至患者进食后又吐出甚至从鼻腔喷出。
(4)口腔异味、食物残留、牙及牙周疾病、口腔黏膜损伤。
(5)流涎:口部肌肉控制减弱,不能缩唇,舌肌运动减弱,不能适时吞咽口水。
(6)反复发作性吸入性肺炎,由于吞咽障碍食物或水通过气管进入肺部导致患者咳嗽、咳痰、发热以致造成吸入性肺炎。
(7)进食或饮水后咳嗽:进食过程中或者进食后呛咳,特别是饮水后呛咳更明显,是因为脑卒中后,感觉功能减退,吞咽反射消失或者减弱,加之水或流体对咽部的刺激较轻,进入咽部速度比固体和半流质食物快,所以很易引起呛咳。
(8)胃食管反流、烧心感。
(9)胸疼,要考虑到弥漫性的食管痉挛,剧烈疼痛可以放射到背、下颌、颈和左臂。
(10)其它症状,包括体重减轻、饮食习惯改变、食欲改变、味觉变化、口腔干燥或唾液黏稠、言语和嗓音异常、睡眠不好等。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口、咽、喉疾病
多见于口腔炎、舌炎、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会厌炎、急性喉炎、咽后壁脓肿、咽及喉部肿瘤等。
2、食管疾病
(1)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克罗恩病、食管结核、放射性食管炎等。
(2)胃-食管反流(GERD):以胃肠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胃一食管反流性病变,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慢性胃肠道病变是主要病因,青年人发病近年来明显增加。
(3)食管肿瘤:食管癌、淋巴瘤、肉瘤、食管平滑肌瘤等。
(4)食管先天性疾病:食管隔膜异常、下食管环异常、先天性食管过短、先天性食管狭窄、先天性重叠食管、先天性食管闭锁、食管蹼等。
(5)其他:食管息肉、食管异物、食管外伤、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膈疝等。
3、食管外压病变
甲状腺肿大、颈部肿瘤、Zenker憩室、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肿瘤、左房重度增大、大量心包积液、主动脉瘤、胸腺肿大、脊柱病变等。
4、神经肌肉疾病
各种脑炎,脑干肿瘤,吞咽运动障碍(如假性延髓麻痹、帕金森病等中枢系统疾病),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延髓麻痹、脑血管意外等),神经肌肉病变(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肌肉病变(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狂犬病,破伤风,系统性硬皮病及结缔组织疾病,代谢性神经肌病(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淀粉样变),弥漫性食管痉挛,胡桃夹食管,贲门失弛缓症,下食管括约肌高压症等。
原因-常见疾病:
口腔炎、舌炎、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会厌炎、急性喉炎、咽后壁脓肿、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克罗恩病、食管结核、放射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食管癌、淋巴瘤、淋巴肉瘤、食管平滑肌瘤、食管隔膜异常、下食管环异常、先天性食管过短、先天性食管狭窄、先天性重叠食管、先天性食管闭锁、食管蹼、食管息肉、食管异物、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膈疝、甲状腺肿大、颈部肿瘤、Zenker憩室、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肿瘤、主动脉瘤、胸腺肿大、脑炎、脑干肿瘤、假性延髓麻痹、帕金森病、延髓麻痹、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狂犬病、破伤风、系统性硬皮病、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弥漫性食管痉挛、胡桃夹食管、贲门失弛缓症、下食管括约肌高压症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在进食时出现咽、胸骨后或剑突后黏着、停滞或堵塞的感觉。
2、逐渐加重的吞咽困难。
3、伴吞咽时胸骨后疼痛或不适感。
4、伴反酸、烧心、食物反流、恶心、呕吐等,常见于反流性食管炎等。
5、伴咽红肿、咽痛、吞咽痛、声音嘶哑等,常见于急性喉炎、急性扁桃体炎。
6、伴吞咽时反复出现呛咳、发声困难,提示支配吞咽活动的神经病变。
7、伴咀嚼无力、吞咽无力、发声困难、四肢无力等,提示全身性肌无力等。
8、伴持续、顽固的打嗝。
9、长期吞咽障碍、进食障碍,造成营养不良、贫血、体重下降等。
10、出现其他持续、严重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怀疑咽喉部病变,可去耳鼻喉科就诊。
2、怀疑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结核等疾病,可去消化内科就诊。
3、怀疑食管癌、淋巴瘤等疾病,可去肿瘤科就诊。
4、怀疑食管畸形、异物等,可去胸外科就诊。
5、怀疑神经、肌肉病变,可去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就诊。
6、存在其他相关疾病时,还可去相应科室就医诊治。
可根据情况去不同的科室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对颈部及胸部等进行检查,穿宽松衣物,便于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吞咽障碍症状是何时开始的?随时间推移,症状有加重吗?
2、除吞咽障碍,您是否还存在疼痛、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表现?
3、您以前有过吞咽障碍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4、您近期的饮食情况如何?
5、您以前或目前是否患有咽喉或食管相关疾病?
6、您的亲属有人曾患有食管癌等疾病吗?
7、您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何种药物?
8、您吸烟吗?吸烟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9、您平时喜欢喝酒吗?每天喝多少?
10、您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吗?是否使用药物控制?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出现吞咽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病情严重吗?会危急生命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目前需要进行什么治疗?要住院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需要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如果进行手术治疗,我日常要注意什么?
8、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9、我回家后怎么护理?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注意全身营养状况,全身表浅淋巴结是否肿大及其硬度,有无口腔、咽喉炎症性疾患;应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特别是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检查-实验室检查:
1、饮水试验
患者取坐位,将听诊器放置于患者剑突与左肋弓之间,嘱饮水一口,正常人在8~10s后可听到喷射性杂音,如有食管梗阻或运动障碍,则听不到声音或延迟出现,梗阻严重者甚至可将水呕出。
2、食管滴酸试验
对诊断食管炎或食管溃疡有重要帮助。
3、食管24小时pH监测
对诊断酸性或碱性反流有重要帮助。
4、脱落细胞检查
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很有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胸部透视或平片可发现有无纵隔增宽、心影增大或主动脉弓变化;吞下稠厚钡剂观察咽部,再吞较较稀薄钡剂观察食管,有助于发现多种食管疾患;若疑有食管内异物,可吞食浸有钡剂的棉花球以助诊断。
2、超声内镜
有助于确定病变系在食管黏膜下或食管外的邻近组织。
3、CT检查
可发现纵隔和肺部的病变,特别是对占位性病变,有早期诊断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1、食管测压
可判断食管运动功能状态,一般采用导管侧孔低压灌水测压法。如压力≤10mmHg、LES压力/胃内压<0.8,提示胃食管反流。但人们发现胃食管反流者与正常人LES压值多有重叠,后多改用导管抽出法测压,取呼气末期LES压值为准。
2、食管镜检
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多种食管病变,还可以钳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一般不难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排查是否存在食管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良性狭窄、延髓麻痹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引起吞咽障碍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应注意鉴别。
1、食管癌
(1)吞咽困难逐渐发生,呈进行性加重,发病初期病人进食干硬食物时有阻塞感,随着病情发展,软食和流质也难咽下。
(2)吞咽时可有胸骨后疼痛或不适感。
(3)晚期病人可有食物反流、出血、体重减轻。因喉返神经受侵而声音嘶哑,并可有转移性淋巴结肿大。
(4)食管钡餐检查可见食管蠕动减弱,食管壁僵硬,黏膜纹粗乱,不规则的狭窄,充盈缺损等改变。
(5)食管镜检查可直接发现食管病变,并可做活组织检查。
2、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1)发病年龄轻,病程长,全身状态好。
(2)吞咽困难与精神因素有关,症状时轻时重,往往先有进食流质开始。如进热饮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使症状暂时减轻。
(3)由于吞咽困难与食管扩张,常有食物返流。在食管高度扩张时,食物可潴留数小时或数日后,才返流而出。
(4)钡餐检查,发现食管贲门阻塞部呈边缘光滑的锥形狭窄,其上有食管扩张。
3、食管良性狭窄
(1)先天性食管狭窄罕见,常见者为吞服腐蚀剂或异物而引起的食管疤痕性狭窄。
(2)有关病史有助于诊断,X线钡餐检查可以明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4、食管憩室
(1)食管憩室按部位可分为咽食管憩室、胸中部憩室与膈上憩室,而以咽食管憩室为多见。
(2)咽食管憩室因易压迫食管入口,症状较多。早期仅有咽部异物感,憩室增大后出现吞咽困难,如压迫食管,则吞咽困难尤著。
(3)胸中部憩室与膈上憩室常较小,一般不产生症状,如有发炎、水肿、溃疡等可出现胸骨后痛或吞咽不适及出血。
(4)钡餐检查可发现憩室的部位、大小与食管腔的关系,食管镜检查可发现憩室有无炎症及溃疡。
5、延髓麻痹
(1)舌咽、迷走、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则产生延髓麻痹,双侧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束损害则产生假性球麻痹。
(2)吞咽困难伴有言语不清;吞咽固体食物反较流质为容易。
(3)进食时食物常自鼻腔返流而出。
(4)可有舌肌萎缩,肌束震颤,咽反射消失。
(5)有原发病的其他症状与神经系统症状。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对各种良恶性占位病变,均应首先考虑,以解除局部压迫。
2、球囊扩张
主要适用于强酸强碱灼伤引起的瘢痕狭窄及贲门失弛缓综合征。
3、经内镜支架置放
分临时置放和永久安置两种方式,前者适用于球囊扩张效果欠佳的患者,后者适用于食管恶性肿瘤晚期或不能耐受各种手术的患者。
4、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促动力药、抗生素、抑酸剂、镇静剂等,适用于动力障碍、各种炎症、酸反流及精神因素所致吞咽困难。
治疗-相关药物:
日常-护理原则:
1、饮食护理
(1)选择软饭或半流食,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的食物。
(2)进餐时患者应保持端坐位,头稍微前倾,以利于食物顺利通过食道。
(3)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喂饭速度要慢,每次喂食量要小,交替喂液体和固体食物,让患者充分咀嚼,以保证患者进食量和摄取足够的营养。
(4)如果患者唾液分泌不足,进食前用柠檬汁擦拭口腔或鼓励患者进食酸味硬糖,可刺激唾液分泌。
(5)鼓励能吞咽的患者尽量自己进食,必要时可少量多餐。
(6)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进食时应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的后部。
(4)避免进食干硬、辛辣的食物,应选择密度均一的半流食,如酸奶、藕粉、烂面、粥等。
3、生活习惯
(1)进餐时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干扰因素,如电视、收音机、周围过多的人员,防止这些因素分散患者注意力而引起呛咳。
(2)进餐前后进行口腔护理,避免食物残留在口腔。
(3)呛咳处理,呛咳是吞咽困难的最基本特征。出现呛咳时,患者应腰、颈弯曲,身体前倾,下颌低向前胸。当咳嗽清洁气道时,这种体位可防止残渣再次侵入气道。如果食物残渣卡在喉部,危及呼吸,患者应再次弯腰低头。家属可在肩胛骨之间快速连续拍击,使残渣移出。并站在患者背后,将手臂绕过胸廓下,手指交叉,对横膈施加一个向上猛拉的力量,由此产生的一股气流经过会厌,可“吹”出阻塞物。
4、心理护理
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受呛咳、误吸的影响,生存质量下降,使患者易产生紧张、悲观、厌食甚至拒食心理。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轻松、愉快、安静的进食环境,可避免患者精神紧张或分散注意力。家属可鼓励患者使用健手进食,不但可增强其成就感,促进整体功能的康复,而且有利于患者自我把握进食量和进食速度,减少误咽的发生或对他人的依赖。
预防-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1、基础训练
适用于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有针对性地对口咽部肌群进行功能训练。主要包括:
(1)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让患者空咀嚼、皱眉、闭眼、鼓腮、吹气、微笑、张颌、闭颌运动,伸舌做左右、前后、舌背抬高运动或阻力运动。
(2)咽部冷刺激:用冷冻的棉棒或小冰块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提高其敏感性。
(3)空吞咽训练:让患者做空吞咽口水训练,有利于患者吞咽模式的恢复。
(4)呼吸功能训练等。
2、摄食训练
适用于轻度吞咽障碍患者,对中、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经过基础训练产生一定的吞咽能力后方可进行摄食训练。其方法如下。
(1)进食的体位:宜选择坐位或半卧位,取坐位进食的患者,头稍前屈,身体倾向健侧30°,辅助者立于健侧;取半卧位进食的患者,躯干上抬30°,头颈前屈,患肩用枕垫起。
(2)食具选择:宜选用薄小的勺子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部。
(3)摄入食量:先以3~5ml开始,然后酌情增加至1汤匙大小,15~20ml。
(4)食物的性质:应选择密度均匀又不出现误咽的食物,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管时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如鸡蛋羹等。
(5)进食后护理:每次进食后应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观察15min,以防止误咽,食物反流。保持坐或半坐位≥30min,在此期间不宜进行翻身、叩背、吸痰等操作。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