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胃壁增厚症状概述: 胃壁增厚是腹部超声检查可见的病理表现,主要是由于胃壁长期受到炎症刺激...
养生
症状名称: 胃壁增厚
症状概述:
主要病因: 急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浸润性胃癌、胃淋巴瘤、胃平滑肌瘤、贲门癌等
常见症状: 胃壁增厚
检查项目: 肿瘤标志物、便常规、便潜血试验、便培养、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腹部超声、螺旋CT、正电子发射成像检查、胃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发病部位: 胃、腹部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好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胃壁增厚是一种病理性表现,多在腹部超声检查中发现,多见于患有胃炎或胃部肿瘤的患者,如急性胃炎、胃淋巴瘤等。
原因-症状起因:
1、肿瘤
如浸润性胃癌、贲门癌、胃淋巴瘤、胃平滑肌瘤。
2、炎症
如急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
原因-常见疾病:
急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浸润性胃癌、胃淋巴瘤、胃平滑肌瘤、贲门癌等。
就医-门诊指征:
1、体检腹部超声发现不明原因胃壁增厚。
2、伴反复中上腹部疼痛、不适、消化不良等。
3、伴反复呕血、黑便。
4、伴食欲下降、乏力、贫血、明显消瘦等。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做胃镜检查,检查前禁食6~8小时,如果胃内存有食物会影响观察。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出现胃壁增厚多久了?是怎么发现的?
2、您是否伴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不适?
3、您既往是否有胃的炎症性病变,比如急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等?
4、您曾经有肿瘤病史吗,比如贲门癌、胃癌、胃平滑肌瘤等?
5、您是否还有其他胃部疾病病史?用过什么药或者做过什么手术吗?
6、您平时是否有吸烟、喝酒的习惯?
7、您到其他医院就诊过吗?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胃壁增厚?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严重吗?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有风险吗?
5、接受治疗后,增厚的胃壁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吗?需要治疗多久?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我该怎么护理?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8、我是否需要复查?如果需要,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患者有无消瘦、皮肤及巩膜黄染、贫血等面容。
2、触诊:检查患者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膜刺激征及有无淋巴结肿大。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血清CEA、CA50、CA72-4、CA19-9等肿瘤相关抗原可升高,有助于判别肿瘤的预后及化疗的疗效。
2、便常规及便培养:粪便中检测出红细胞、白细胞及病原菌,有助于诊断急性胃炎。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目前仍为诊断胃癌的常用方法。
2、胃镜检查: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并可获取病变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炎和胃癌的最有效方法。
3、腹部超声:主要用于观察胃的邻近脏器(特别是肝、胰)受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4、腹部螺旋CT与正电子发射成像检查:是一种新型无创检查手段,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和术前临床分期。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胃炎
起病较急,表现为中上腹不适、疼痛,以至剧烈的腹部绞痛,厌食、恶心、呕吐,因常伴肠炎而有腹泻,大便呈水样,严重者可有发热、呕血和(或)便血、脱水、休克和酸中毒等。超声声像图显示胃壁呈广泛性增厚,胃壁各层均能显示但不甚清楚。
2、浸润性胃癌
胃癌患者常有较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根据肿瘤部位不同,也有特殊表现。
3、贲门胃底癌
可有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幽门附近的胃癌有幽门梗阻表现。肿瘤破坏血管后,可有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肿瘤侵犯胰腺被膜,可出现向腰背部放射的持续性疼痛;肿瘤溃疡穿孔可引起剧烈疼痛甚至腹膜刺激征;肿瘤出现肝门淋巴结转移或压迫胆总管时,可出现黄疸;远处淋巴结转移时,可在左锁骨上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4、晚期胃癌
患者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超声声像图可见胃壁明显增厚,层次不清。
5、贲门癌
是胃癌的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持续吐黏液、上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呕血、便血、体重下降、消瘦等表现。超声声像图表现胃壁局限性增厚,前壁或后壁增厚不对称。
6、胃平滑肌瘤
胃平滑肌瘤起源于平滑肌组织(多源自胃壁环肌或纵肌),少数起自黏膜肌层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胃底、胃体,小弯侧较大弯侧多见,后壁较前壁为多。直径<2厘米的平滑肌瘤无任何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常与肿瘤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并发症类型等有关,严重者主要表现为出血、腹痛、腹胀、腹部包块等,其中出血为最常见的症状。
7、慢性肥厚性胃炎
胃黏膜层浸润性增厚,呈绒球样凸入胃腔。胃蠕动通过顺利。
8、胃恶性淋巴瘤
肿瘤部位胃壁显著增厚,呈结节融合呈低回声肿块,质地较软,胃腔无明显狭窄。
9、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
治疗-预计治疗:
胃壁增厚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然后针对性治疗其原发病,如急性胃炎、胃平滑肌瘤、胃息肉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急性胃炎
(1)一般治疗
应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食物或药物,给予清淡饮食,必要时禁食,多饮水,腹泻较重时可饮糖盐水。
(2)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治疗。
①腹痛者可行局部热敷,疼痛剧烈者给予解痉止痛药,如阿托品、复方颠茄片、山莨菪碱等。
②剧烈呕吐时可注射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③必要时给予口服H2受体拮抗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减少胃酸分泌,以减轻黏膜炎症;也可应用铝碳酸镁或硫糖铝等抗酸药或黏膜保护药。
(3)抗感染治疗
一般不需要抗感染治疗,但由细菌引起尤其伴腹泻者,可选用小檗碱(黄连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磺胺类制剂、诺氟沙星(氟哌酸)等喹诺酮制剂、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
(4)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因呕吐、腹泻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时,轻者可给予口服补液,重者应予静脉补液,可选用平衡盐液或5%葡萄糖盐水,并注意补钾;对于有酸中毒者可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予以纠正。
2、胃平滑肌瘤
由于胃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鉴别较为困难,而平滑肌瘤又可以发生恶性变,所以应以外科手术治疗为宜。一般选择局部广泛切除术,切缘应距肿瘤边缘至少2~3厘米以上。疑有恶变者应作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对单发、有蒂的瘤体直径小于2厘米者,可经内镜电切除;对多发、无蒂、直径大于2厘米或有出血、梗阻等症状或内镜活检、细胞学检查疑有恶变者,应予以腹腔镜下或剖腹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可视病变的具体情况而定,对直径小于5厘米的胃体、胃窦及胃底平滑肌瘤,若肿瘤界限清楚,瘤体无坏死,瘤体部位胃黏膜无溃疡,腹腔又无转移灶,可行肿瘤局部切除,切缘距肿瘤1厘米。位于幽门或贲门部位的平滑肌瘤,当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时可行保守的局部切除或连同部分胃壁做楔形切除。
3、慢性肥厚性胃炎
如病人血中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应给予高蛋白饮食。伴胃粘膜糜烂者,可用抗酸剂治疗,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抗胆碱能药物能抑制胃的蠕动收缩,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有一定疗效,但仅仅只是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
4、胃息肉
(1)内镜治疗
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法等。
(2)抗Hp治疗
近年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Hp阳性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成功去除Hp感染后,约40%患者息肉完全消退。
(3)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包括>2cm的无蒂或广基型息肉;息肉进行性增大者;病理检查为腺瘤性息肉伴异型增生、可疑癌变和癌变者。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