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尾痛症症状概述: 尾痛症(coccydynia)指各种原因引起尾骨、骶骨下端及其周围组织...
养生
症状名称: 尾痛症
症状概述:
尾痛症(coccydynia)指各种原因引起尾骨、骶骨下端及其周围组织疼痛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尾骨及其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疼痛。多见于女性,尤以中年妇女多见,常继发于外伤或分娩后。由于解剖部位特殊,患者常以坐位困难就诊,预后大多良好。
英文名称: coccydynia
其他名称: Thiele综合征、骶尾部痛综合征、尾骨痛、尾神经丛卡压征、尾部痛、尾椎痛、尾瘤综合征
主要病因: 突然跌落坐下、尾骨碰撞硬物、分娩
常见症状: 尾部疼痛
检查项目: X线、CT、MRI
发病部位: 臀部
就诊科室: 骨科
好发人群:
中年女性多见
症状-典型表现:
患者多有尾部外伤史,然后该部出现疼痛,疼痛轻重与体位及坐具、坐姿等均有关,站立、行走时疼痛较轻,坐位时疼痛较重,坐软凳时的疼痛比坐硬凳时更甚。突出表现为尾骨尖部持续性钝痛、隐痛或烧灼痛,有时向臀部及腰骶部扩散。当快速坐下、起立时疼痛可以加重,疼痛严重时只能用一侧臀部坐凳。大便时疼痛加剧,尤其是大便秘结时疼痛更显著。有时尾部可有蚁走感。疼痛多为局限性,但有时可能有骶下部的、臀上部的、腰下部的及沿坐骨神经走行的疼痛,易被误认为是坐骨神经痛、盆腔内疾患或腰痛。尾痛症患者因病程较长,有时可造成继发性神经症。
原因-总述:
日常生活中暴力损伤骶尾部常可使其出现疼痛不适。此外生长发育异常、骶骨局部肿瘤以及其他疾病累及骶骨时均可使患者出现疼痛不适。
原因-症状起因:
1、骶尾韧带劳损
臀部被踢伤、摔伤或扭伤都会损伤骶尾韧带。腰区病变可造成肌肉紧张及坐姿不良,而坐姿不良、久坐或不良排便习惯、便秘等均可持续地拉伤已经损伤的骶尾韧带,从而形成慢性损伤。
2、骨折与脱位
骨折与脱位是最常见的病因。尾骨骨折与脱位是内附着于尾骨的肌肉强烈牵拉的结果,如滑冰时摔倒骶尾部着地、高处坠地摔伤、摩托车剧烈颠伤等。若尾骨骨折久治不愈,也可造成尾痛症。此外,当坐位时,尾骨尖受压也可引起疼痛;肛门指诊触动该部也可引起疼痛。
3、炎症
如附着于尾骨的韧带和(或)筋膜的炎症、骶尾关节的退行性关节炎、发生在S4-5的骶神经炎、下骶神经根的蛛网膜炎等均可形成尾痛症。
4、尾尖痛
有时尾骨明显僵硬,在尾骨远端肛尾韧带的附着部,可发现一个小结节。
5、肿瘤
以脊索瘤最为常见,也可见软骨瘤、软骨肉瘤和血管球瘤。
6、先天性尾骨畸形和难产史
如用产钳助产或臀位产可造成婴儿骶尾部损伤。另外,难产也可造成孕妇骶尾关节损伤,从而遗留下尾痛症。
7、其他因素
患者如在局部注射治疗后疼痛不减轻,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腰骶部的损害:如不稳定的腰椎滑脱,压迫硬膜和神经根而引起尾骨痛;较大的中央性椎间盘突出症也会引起尾痛症;约有3%的患者下腰痛合并尾骨痛,说明两者存在着病因学上的联系。需采取腰骶部制动,可减轻疼痛并控制其进一步发展。
(2)骶旁脂防瘤:这是因为纤维脂肪小结节通过深厚筋膜引起水肿或疝形成而造成的尾痛症。
(3)骨盆部的感染灶:如感染经淋巴引流至盆底肌肉,可导致肌炎或肌肉的反性痉挛而产生尾痛症
(4)特发性尾痛症:是指那种不伴有确切病理改变的尾痛症,如隐性抑郁症或高度神经质者、功能性神经症、疑病症等。
8、发病机制
外伤后的出血、水肿均将造成尾骨周围神经末梢受压迫,产生疼痛,使盆内肌肉(如肛提肌、尾骨肌、肛门括约肌等)产生痉挛。因肌肉长期收缩造成局部缺氧,而使局部产生较多乳酸,起初肌肉疲劳,以致疼痛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有研究认为肛提肌及尾骨肌持续疼挛,将向前牵尾骨,使骶尾关节长期处于向前弯曲的紧张状态,并使该关节囊及韧带劳损,亦可导致疼痛。
尾痛症多发生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3,多见于20~60岁者。女性多发的原因是:女性骶骨较宽、较短,其向前倾斜弧度较男性的小,故女性尾骨较为后移和突出。另外,女性两坐骨结节距离较宽,尾骨往往较易活动,加之妊娠期间韧带充血松弛及分娩因素,易于造成损伤而发病。
原因-常见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尾骨结核、骶尾部肿瘤等。
就医-门诊指征:
骶尾部疼痛或伴以下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反复或持续尾部痛,可放射至臀部、腰部,坐位时骶尾部压痛,有时咳嗽、便秘时加重;
2、有外伤史,或直接在骶骨处发现肿胀、淤血;
3、伴骶尾部肿块;
4、伴臀部刺痛、麻木及感觉减退等;
5、伴下腹坠胀,腰骶酸痛,女性还可伴月经异常、不孕等,要考虑慢性盆腔炎症;
6、伴排便习惯改变、肛门疼痛、脓血便等,警惕肛门直肠病变;
7、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就医-就诊科室:
1、单纯骶尾部疼痛或外伤后疼痛,可以到骨科就诊。
2、若怀疑患者为肛门直肠病变引起的骶尾部疼痛,可以到肛肠科就诊。
3、若怀疑女性为盆腔炎等疾病引起的骶尾部疼痛,可以到妇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时尽量着易于穿脱的衣服,以方便医生检查。
2、患者在检查前注意休息,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度劳累。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骶尾部的疼痛?近期有加重吗?
2、您除了骶尾部的疼痛还有其他症状吗,如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腰痛?
3、您在出现骶尾部的疼痛之前有过外伤吗?
4、您曾经出现过这种症状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治疗的?
5、您既往有过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等疾病吗?
6、您的家属中有患过骨肿瘤的患者吗?
7、您的工作是什么?会需要您经常坐着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骶尾部疼痛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的诊断和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
7、如果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9、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初步判断骶尾部的一般情况。同时辅以x线、CT、MRI等检查,可帮助医生观察骨及盆腔内的情况。帮助查明引发疼痛的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临床检查尾骨局部有压痛,尾骨和肛门区皮肤痛觉过敏或轻度减退。做肛门指诊检査时患者取左侧卧位,将尾骨捏于拇、示指之间,有时尾骨能触到有摇动感,扳动尾骨时若能诱发剧烈疼痛,即说明有尾痛症。指诊时还须用示指旋转360°,检查是否有肌肉压痛及痉挛。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主要适用于外伤、畸形、肿瘤的诊断。但须结合病史,因尾骨本身可有前屈畸形。X线片主要观察有无骨折线和移位,可发现尾骨骨折、骶尾关节或尾骨本身呈锐角弯曲或脱位状。
2、CT扫描及MRI检查
可见尾骨周围有软组织肿胀影。
诊断-诊断原则:
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出现前是否有外伤等明显的诱因,了解患者日常是否有不正确的坐姿,并检查患者是否有发育畸形、感染或是肿瘤的相关症状,结合X线、CT等辅助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有尾部受暴力冲击史,或其他损伤史。
2、疼痛部位多为尾骨局部,有的可向骶下部、臀上部、下腰部甚至沿坐骨神经走行放射痛。
3、正确的坐姿不影响疼痛,不正确的坐姿可引起疼痛,站立、行走疼痛减轻,大便秘结疼痛加剧。
4、尾骨部有明显压痛。
5、肛诊时,可触及骶尾关节异常活动突起或伴压痛和感觉敏感。
6、X线片可见尾骨骨折、骶尾关节移位(脱位)和(或)其他炎性病变等阴影。
7、必要时行直肠镜检,排除直肠肿瘤的尾骨侵犯。
诊断-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发于中青年,有腰部受伤史、扭伤史。休息后疼痛往往可以减轻。部分患者有跛行及脊柱侧突改变。增加腹压的因素(如咳嗽、打喷嚏)可使症状加重。患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可有跟腱反射减弱及伸第1趾无力。小腿外侧及足外侧皮肤刺痛觉减退。相应脊椎椎间隙旁有压痛,并伴有下肢放射痛。CT、MRI及椎管造影检查可发现髓核向椎管内突出。值得一提的是,当臀上皮神经卡压并发无症状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不要误诊为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2、梨状肌综合征
男性青壮年多见。有慢性发作者,也有急性发作者。臀部疼痛,可放射到整个下肢,可伴有小腿及足部麻木。当走路较多或活动增加时,上述症状可加重,甚至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蹲位休息后可缓解。臀部的局限性压痛向股后、小腿后外及足底放射。沿坐骨神经可有压痛。肌电图提示潜伏期延长、纤颤电位等神经受损表现。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梨状肌的解剖变异或因外伤、活动后劳损等原因引起梨状肌水肿肥厚、变性及挛缩,在俯卧位放松臀部时,可在臀中部触及痉挛呈条索状的梨状肌。局部压痛明显髋内收、内旋受限并加重疼痛。直腿抬髙试验多呈阳性。以下几种方法有助于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确立。
(1)Freiberg试验:患者平卧位,伸髋时用力被动内旋髋关节,这可使梨状肌变紧,压迫坐骨神经,产生症状,称为Freiberg征阳性。
(2)Thiele试验:患者平卧位,内收、屈曲、内旋髋关节,可以拉紧梨状肌,使症状加重。
(3)Pace试验:患者坐位,双膝合拢后,再分开,用力对抗医生双手向内的推挤(对抗阻力为髋的外展和外旋),出现力弱或有疼痛者为阳性,表明梨状肌功能失调。肌电图检查可有异常发现,如呈现纤颤电位或单纯相等变化,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治疗-预计治疗:
明确诊断,找到病因,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可缓解疼痛症状,治疗时要保护骶神经根。临床上药物、理疗、手术等可改善疼痛的症状。
治疗-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改变坐姿、热水坐浴、局部理疗、中药熏洗、局部封闭或骶管注射等,同时要防止便秘,必要时服用止痛剂,尾骨骨折、脱位患者可以手法复位,局部按摩等。诊断为尾骨粘连或痉挛性痛者,可经皮小针刀松解尾骨尖及两侧。
2、手术治疗
对上述治疗无效、症状顽固者可行双侧骶4和骶5神经根切断或尾骨部分、全部切除术,但对有腰部或腿部放射痛者,应慎重。
3、心理治疗
本症患者常有精神症状,而精神症状又可加重疼痛感受。因面,在采取各种治疗措施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心理治疗。
4、对因治疗
(1)外伤所致者
对伴有骨折脱位的病例按尾骨骨折与脱位疗法处理。
(2)慢性劳损所致者
可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休息2~3周,尾骨痛者仰卧位亦可,坐位时需垫气圈,以防皮肤压伤。每天热水坐浴2~3次,可减轻肛部肌肉痉挛。患者大多在1~3个月内痊愈;但亦有拖延时间较长者,需经3~6个月不用尾骨承重的治疗。压之无痛者方可承重坐位;过早使尾骨承重者,症状易复发。
(3)疼痛严重、痛点明确者
对此类病例可选择1%~2%的普鲁卡因做局部封闭,每周1次,3~4次为一疗程。
(4)顽固性尾骨痛者
可行尾骨切除术,术前常规封闭试验,止痛效果好,手术效果亦好。否则应考虑有无腰骶部疾患压迫神经根引起尾骨痛。
预后-一般预后:
一般来讲,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使疼痛得到良好的恢复。但也有可能因对原发病的治疗不及时而影响骶尾部活动,对工作、生活造成不便。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