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温醒现象症状概述: 温醒现象(temperature wake phenomenon)系...
养生
症状名称: 温醒现象
症状概述:
英文名称: temperature wake phenomenon
其他名称: 加温现象、起步现象
主要病因: 自律性增高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常见症状: 头晕、头痛、呼吸急促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血管造影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原因-症状起因:
1、温醒现象常发生于自律性增高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如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及非阵发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偶尔可发生于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逸搏心律等缓慢性心律失常。
2、心律失常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肌炎、心包炎、心脏瓣膜病、心脏外科手术后等。
原因-常见疾病:
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脏瓣膜病、室性心动过速、房性逸搏心律等。
就医-门诊指征:
温醒现象多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多由于反复发作的心悸、乏力、气喘等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抽血检查。建议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3、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服,以便医生进行相关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具体都有哪些不适表现?
2、这些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出现多久了?
3、症状在哪些情况下会加重?在哪些情况下又会缓解?
4、既往是否有心脏疾病的相关诊断?心脏做过什么治疗吗?
5、既往心电图出现过异常情况吗?
6、亲属中是否曾有人患心脏病或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7、平时有吸烟、喝酒的习惯吗?具体的量是多少?
8、近期是否还得过其他疾病?吃过什么药?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这些症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有什么治疗方法?需要住院吗?
5、需要终身服药吗?
6、能治好吗?有没有后遗症?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9、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心脏视诊
了解心尖搏动位置。
2、心脏触诊
了解有无心脏震颤。
3、心脏叩诊
确定心脏边界,了解心脏大小等。
4、心脏听诊
了解有无心音改变及心脏杂音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了解有无感染。
2、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
对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对预后的判断有帮助。
检查-影像学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以了解有无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室肥大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温醒现象的典型表现及伴随症状,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如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出现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气急,需警惕心肌炎;如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发作时有胸闷不适、心悸、头晕等症状,且突发突止,需警惕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诊断-鉴别诊断:
1、心律失常病因鉴别
(1)心肌炎: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原发感染或原发病的全身症状,如困乏、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与心肌炎本身有关的临床表现常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症状的轻重变异很大。轻者可仅出现ST-T改变,无症状,重者在短期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并可能有晕厥或发展至心源性昏厥,甚至可猝死。有症状者可主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气急、腹痛、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肌痛、关节痛、尿少、尿闭等。部分病人可有神经系统症状。慢性心肌炎患者则除常见心律失常外,多数呈进行性心力衰竭。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长期没有得到合适治疗,会引起消瘦和甲亢性心脏病。患者消瘦常常容易患急性传染病感染致残或死亡。甲亢性心脏病引起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和心力衰竭,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死亡。
2、温醒现象疾病鉴别
(1)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最突出的症状是心悸、疲劳和活动耐力下降。其次是胸痛、气促、头晕、头昏眼花、晕厥先兆和晕厥等。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才可诊断。
(2)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多发生于成年人。常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发作,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尤其是伴急性感染时)、肺心病等。具有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的特点。发作时患者有胸闷不适、心悸、头晕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等。
(3)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又称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常见于累及心房的器质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部感染、肺气肿、冠心病、心肌炎、心脏手术后、洋地黄中毒等,很少见于正常人。通常无明显症状,如心率增快可有心悸、心慌、胸闷等症状,其他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4)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并不一致。患者可出现心慌、胸闷、胸痛、黑曚、晕厥,其临床特征是发病突然,经治疗或自限性突然消失,发作时病人突感心悸、心率加快、精神不安、恐惧、心前区不适,头或颈部发胀及跳动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人通常无症状,仅在体检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发现。
(5)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在短暂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静止、窦房阻滞时,一般讲无临床意义。但是发生在病窦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过缓的交界性逸搏心律可出现头昏,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甚至发生阿-斯综合征。
(6)房性逸博心律:是一种少见的被动性异位心律,多在重度窦性心动过缓、窦房结暂时被抑制、窦房阻滞、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长间歇之后时发生。下部心房心律,如冠状窦性心律失常发生在洋地黄中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风湿热、重度呼吸衰竭等患者以及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左心房逸搏心律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有相应的心脏病的各种临床症状。
(7)室性逸搏心律:多见于严重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洋地黄中毒、奎尼丁中毒、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药物中毒等。由于室性逸搏心律的频率为20~40次/分钟,心率缓慢,血流动力学常有改变,患者可出现胸闷、头昏、无力等症状。由于它可伴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脏骤停,故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阿-斯综合征,尤其是发生于濒死的患者时其心排血量是零。此外,由于室性逸搏心律常见于严重的心脏病,所以常有相应心脏病的各种临床症状。
治疗-预计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
(1)药物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药,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普萘洛尔等。
(2)非药物治疗:治疗方法有外科窦房结切除术、右心房大部分切除术后安置起搏器、化学性窦房结动脉栓塞术、闭合术等,但其创伤大、并发症多。
(3)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疗效好。术中窦性心率稳定下降20%~40%,可认为消融改良术成功。
2、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较为困难。
(1)迷走神经刺激不能终止发作。药物的疗效不明显。Ⅰ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效果不理想。
(2)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用维拉帕米或普萘洛尔似有一定的疗效。
(3)如由洋地黄引起者,则应停用洋地黄、补充钾盐和镁离子,应用苯妥英钠等。如果是非洋地黄引起的单源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力衰竭的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时,可选用毛花苷C以减慢心房率和延长房室传导,降低心室率。
(4)对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可行同步直流电复律及用升压药物。此外,应重点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
(5)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能根治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3、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大多发生在心脏病人中,可造成严重后果,增加病死率。需要采取积极治疗措施,立即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其治疗原则为室性心动过速一旦发生,应立即终止发作;消除诱因,注意低血钾,洋地黄药物的使用;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纠正心衰,心梗后室壁瘤的治疗等;预防室性心动过速的复发,在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后,应使用药物或非药物措施预防室性心动过速的复发;防治心脏病猝死。
(1)药物治疗:终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首选的方法是立即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单形型室性心动过速或QT间期正常的多形型室性心动过速,一般采用药物治疗,静脉注射。
(2)非药物治疗:包括直流电复律、射频消融术、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外科手术等。
4、室性逸搏心律
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因为室性逸搏心律是心脏的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停用洋地黄、奎尼丁,纠正高血钾、酸中毒。当发生完全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可使用阿托品静脉推注,或用异丙肾上腺素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以提高心率,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晕厥、或阿-斯综合征时应安置体外临时起搏器或安置永久性起搏器。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