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稀便症状概述: 稀便是指粪便稀薄,水分增加,可伴有排便次数增加,是腹泻的一种表现。可见于...
养生
症状名称: 稀便
症状概述:
其他名称: 大便不成形
主要病因: 饮食失调、食物中毒、肠易激综合征、肠结核、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
常见症状: 粪便稀薄,水分增加
检查项目: 血常规、便常规、病原体检查、免疫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粪脂测定、腹部X线检查、内镜检查
发病部位: 腹部、肠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稀便可由肠结核、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胃肠炎、慢性结肠炎等感染性疾病引起,也可由于饮食失调、情绪紧张等原因导致。
原因-症状起因:
1、感染
如肠结核、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胃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慢性结肠炎等。
2、非感染
饮食失调、情绪紧张、肠易激综合征等。
原因-常见疾病:
肠结核、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胃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就医-急诊指征:
1、有极度口干、眼窝下陷、肢体冰凉、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
2、出现剧烈的呕吐、腹痛,甚至休克。
3、持续高热、寒战、谵妄,甚至昏迷。
4、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频繁大量稀便,或伴有以上情况,均须及时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出现大便稀薄、不成形。
2、伴大便次数增加,便中带血、黏液,里急后重(想排便却什么都排不出来),便秘等。
3、伴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等。
4、伴发热、乏力、贫血、食欲减退、消瘦等。
5、检查发现腹部有包块。
6、近期有不洁饮食、疫区旅居史等,出现粪便稀薄、水分增加。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病情平稳者,首诊科室为消化内科,怀疑由感染所致者可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有时会对患者腹部等相关部位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为了方便检查,建议患者就诊时着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症状严重、年老体弱、未成年的患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为了确保就医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建议患者提前采取一些简单的准备措施。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大便稀的?这个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您大便变稀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慢慢出现的?
4、您大便的形状、颜色等是什么样的?
5、除了大便变稀外,您还有其他的症状吗,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6、最近有进食什么不干净的食物吗?
7、近期有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吗?
8、近期有接触过其他患者吗?去过疫区吗?
9、以前有没有生过什么病呢?之前有没有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
10、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11、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体重怎么样?小便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大便变稀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我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现在有确切的诊断吗?诊断是什么病呢?需要我怎么配合?
8、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9、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10、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检查-预计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皮肤黏膜有无异常,判断有无贫血、脱水等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适用于排查感染性疾病和贫血等。
2、便常规
粪便中查到滋养体和包囊有助于阿米巴痢疾的诊断。
3、病原体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对病原体进行鉴定与分类,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4、结核菌素试验
阳性有助于肠结核等疾病的诊断。
5、粪脂测定
粪涂片用苏丹Ⅲ染色在镜下观察脂肪滴是最简单的定性检查方法,粪脂含量在15%以上者多为阳性。粪脂量超过正常时反应脂肪吸收不良,可因小肠黏膜病变、肠内细菌过长或胰外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
检查-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检查有助于细菌性痢疾、肠结核等疾病诊断。钡剂造影主要适用于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且对肠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并发肠梗阻时应慎行钡剂检查,以免加重肠梗阻。
检查-其他检查:
内镜检查是诊断肠道黏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有助于细菌性痢疾、肠结核等疾病诊断。肠镜活检如能找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或结核分枝杆菌对肠结核有确诊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鉴别诊断:
1、肠易激综合征
起病缓慢,持续或间歇性发作;症状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日间明显,夜间减轻。腹痛或腹部不适是主要表现,常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也可有腹胀、便秘、上消化道症状及背痛、头痛、心悸等肠外表现。
2、肠结核
腹痛多位于右下腹,可有右下腹包块、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表现。排便次数因病变严重程度和范围不同而异,粪便呈糊样,一般不含黏液或脓血,重者含少量黏液、脓液。结核菌素试验有助于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该病。
3、阿米巴痢疾
潜伏期长短不一,主要表现为腹痛、稀便、大便次数增加,常有里急后重表现。粪便中可查到滋养体。
4、细菌性痢疾
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
5、食物中毒
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
6、胃肠炎
胃肠炎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取决于微生物或毒物的类型和量的大小。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其他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可能是脱水的征象)、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肌肉痛或关节僵硬、大便失禁等。
治疗-预计治疗:
多种原因可引起稀便的发生,可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其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如患者腹泻严重,可使用一些止泻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肠易激综合征
(1)调整饮食
详细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其与症状的关系,避免敏感食物,避免过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酒精等,并减少产气食物(奶制品,大豆,扁豆等)的摄取。高纤维素食物(如麸糠)可刺激结肠运动,对改善便秘有明显效果。
(2)心理和行为治疗
对病人进行耐心的解释工作,具体包括心理治疗,生物反馈疗法等,对于有失眠,焦虑等症状者,可适当予以镇静药。
(3)药物治疗
①解痉剂: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是选择性肠道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或离子通道调节剂。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颠茄、莨菪碱类也能改善腹痛症状,但需注意不良反应。
②止泻剂:如洛哌丁胺或复方苯乙哌啶等,可改善腹泻,需注意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
③促动力剂:适用于有腹胀和便秘型患者。常用的有西沙比利或莫沙必利等。
④内脏止痛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具有缓解躯体和内脏疼痛的作用。
⑤益生菌:能调整宿主肠道微生物群生态平衡,适用于伴有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
2、肠结核
肠结核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改善全身情况、促使病灶愈合及防治并发症。强调早期治疗,因为肠结核早期病变是可逆的。
(1)休息与营养
可加强患者的抵抗力,是治疗的基础。
(2)抗结核药物
是本病治疗的关键。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
(3)对症治疗
腹痛可用抗胆碱能药物。摄入不足或腹泻严重者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需进行胃肠减压。
(4)手术治疗
适应证包括:
①完全性肠梗阻。
②急性肠穿孔,或慢性肠穿孔瘘管形成经内科治疗而未能闭合者。
③肠道大量出血经积极抢救不能有效止血者。
④诊断困难需剖腹探查者。
3、阿米巴痢疾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输液。根据病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慢性患者应加强营养,以增强体质。
(2)药物治疗
甲硝咪唑、甲硝磺酰咪唑、吐根碱、卤化喹啉类等,对阿米巴痢疾治疗均有一定疗效。
(3)并发症治疗
暴发型患者有细菌混合感染,应加用抗生素。大量肠出血可输血。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