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下肢放射痛症状概述: 下肢放射痛是指由于腰骶神经丛的神经根、神经干等受到刺激或压迫引起神...
养生
症状名称: 下肢放射痛
症状概述:
下肢放射痛是指由于腰骶神经丛的神经根、神经干等受到刺激或压迫引起神经所支配区域的下肢电击样放射性疼痛。可以沿着下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前或后外侧至足跟。
主要病因: 炎症损伤、神经丛、神经根或神经干受到压迫
常见症状: 下肢电击样放射性疼痛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肿瘤标志物的筛查、超声检查、X线、CT、磁共振成像、组织病理学检查、肌电图
发病部位: 下肢
就诊科室: 骨科
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症状-典型表现:
放射性疼痛是指除原发部位的疼痛外,还有远处神经支配区域出现呈过电样窜麻感的疼痛,病程久了,可出现皮肤麻木和腱反射减弱等变化。患者可能出现烧灼痛、切割痛、电击痛等感觉。
原因-总述:
神经干(根)或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感觉传导受到肿瘤、炎症、骨质增生及椎间盘突出等造成的刺激或压迫可使疼痛沿着神经向末梢方向传导,以致在远离病变的受累神经分布区内出现疼痛。
原因-症状起因:
1、炎症损伤
如骶髂关节炎、髋关节炎等。
2、神经丛、根、干受到压迫或刺激
如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腰4~骶1椎间盘突出可压迫或刺激坐骨神经,腰3~腰4椎间盘突出压迫股神经,高位椎间盘突出可以压迫或刺激臀上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腰椎结核压迫坐骨神经;梨状肌综合征压迫坐骨神经;髂腰肌血肿、脓肿等压迫股神经;椎管内肿瘤压迫神经根;盆腔肿瘤压迫腰骶神经丛等。
3、神经肿瘤
如脊髓神经鞘瘤等。
4、其他
如退变性脊柱侧弯等。
原因-常见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炎、梨状肌综合征、髋关节炎、椎管内肿瘤、盆腔肿瘤、脊髓神经鞘瘤、退变性脊柱侧弯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下肢电击样、针刺样疼痛,可以沿着下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前或后外侧至足跟;
2、伴腰部、臀部疼痛;
3、伴下肢麻木、感觉异常、肌肉无力或萎缩等;
4、伴活动受限,如弯腰、行走等日常活动受影响;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下肢出现疼痛不适症状的患者可在骨科、神经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疼痛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功或体力活动。
2、患者可能需要做血液方面的检查,所以就诊前尽量清淡饮食,避免大吃大喝,同时忌烟忌酒。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下肢放射痛的?近期有加重吗?
2、您的下肢放射痛是单侧还是双侧?
3、您除了下肢放射痛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症状吗,如腰痛、下肢麻木、发热、寒战、感觉异常、肌肉无力?
4、您在出现下肢放射痛前是否有过腰部的外伤?
5、您既往是否有过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髋关节炎等疾病?
6、您的家属中有患过脊柱肿瘤的患者吗?
7、您的工作是什么?需要长时间的久坐久站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下肢放射痛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仔细患者的身体,往往会采取一系列简单的试验来评估机体的一般情况。同时辅以血液分析、X线、CT、MRI等检查来查明病因。必要时可行肌电图、组织病理等检查来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观察患者的面容、身体姿势、营养情况、精神状态等,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
2、叩诊
可了解有无脊柱等区域的叩击痛。
3、触诊
可了解患者有无局部触痛、压痛等。
4、专科体格检查
包括直腿抬高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等,可根据试验结果排查相关神经、肌肉等损伤。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根据白细胞分类计数等进行炎症性疾病的排查。
2、脑脊液检查
包括脑脊液压力测定、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等,用于排查肿瘤、感染等疾病。
3、肿瘤标志物的筛查
有助于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用于腹腔、盆腔器官疾病的筛查。
2、X线片
对骨骼改变较敏感,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肿瘤等提供诊断依据。
3、CT
可用发现骨盆、椎管内肿瘤,了解肿瘤位置,为诊断提供影像依据。
4、磁共振成像
对微小病变和软组织改变敏感,可清晰地显示梨状肌形态及坐骨神经的走向,有助于了解肌肉及神经损伤情况;还可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为诊断、治疗及治疗后监测提供参考。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可为肿瘤与其他疾病鉴别提供依据。
检查-其他检查:
肌电图可反映肌肉电活动情况,可以了解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的功能状态。对下肢放射痛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放射痛沿神经走行呈放射性传导,传导疼痛的方向从肢体近心端(靠近心脏侧)向远心端放散(具有方向性)。病变不是发生在肢体本身,而是在颈、胸和腰部的脊髓中枢或某个大的神经干部位上。根据神经的分布和放射痛的区域可以判断病变的位置。根据病史、放射痛典型的表现及伴随症状,结合血液分析、X线片、CT、磁共振成像、组织病理学检查、肌电图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相关症状鉴别
(1)牵涉痛:常指深部器官病变引起的身体体表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如肾结石引起腰痛,肝胆疾病引起右肩痛。
(2)反射痛:又称扩散痛。通常指由于脊神经后支某一分支或者窦椎支受到刺激后,在同一神经相应前支支配部位所感到的疼痛。其特点是疼痛深在,区域较模糊,与神经根节段不一致,无麻木区,无肌力及反射障碍等。如腰3横突综合征出现大腿根部疼痛,就是由于第2腰神经后外侧支在横突点或筋膜点被粘连或卡压后,反射性引起受第2腰神经前支支配的股内收肌痉挛所致。
2、病因鉴别
(1)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腰部扭、挫、闪腰史,或慢性劳损病史。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有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体格检查可发现腰椎侧凸、腰部活动受限、腰骶部压痛、叩痛等,并可发现直腿抬高试验等阳性体征,以及相应区域感觉障碍,如患肢疼痛、麻木及温度下降。X线片、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可为诊断提供依据,并可排查肿瘤等疾病。
(2)梨状肌综合征:因下肢外展、外旋或内旋动作过猛,损伤梨状肌并累及坐骨神经所致。患者可有臀中部疼痛,并可向臀后侧、股后侧、小腿外侧放射,多伴下肢疼痛和间歇性跛行,无腰痛和脊柱侧弯等表现。体格检查可触及痉挛的梨状肌,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在60°以前疼痛明显。磁共振成像可清晰地显示梨状肌的形态及坐骨神经的走向,有助于诊断。
(3)髋关节炎:髋关节炎患者可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以及臀外侧、腹股沟等部位的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膝,此为闭孔神经痛。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等感染征象。X线片可显示软组织、关节软骨、关节间隙等改变,为诊断提供依据。
(4)椎管内肿瘤:椎管内肿瘤患者早期可因压迫出现下肢放射痛,随着肿瘤增大可使受压平面以下的肢体出现感觉、运动障碍。脑脊液穿刺可排查感染等疾病。影像学检查可为诊断提供影像依据,并评估脊髓、椎骨等损伤情况。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5)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腰痛是最多见的首发症状和主要症状,可持续数月至几十年。患者大部分腰椎侧弯和胸腰段弯。双下肢均可出现神经根症状,如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由于退变和侧弯畸形共同导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治疗-预计治疗:
多种疾病可有放射痛的表现,因此临床上一般需要积极查明病因,明确诊断后,采用药物、理疗等治疗方法。对于严重或急性发作,可能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找到病因,针对性治疗原发病。以下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髋关节炎的治疗。
1、腰椎间盘突出症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首次发病者、较轻者、诊断不清者以及全身及局部情况不宜手术者。发作期宜采取休息、制动,必要时绝对卧硬板床休息。也可以牵引,支具固定,推拿、理疗、按摩,封闭等。
(2)手术治疗:适用于诊断明确,经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并影响工作和生活者;马尾神经损伤严重;症状虽不严重,但久治无效,影响步行和剧烈活动者,伴有椎管狭窄者。
2、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绝大部分的患者都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只有当非手术保守治疗无效,而诊断又很明确时才采取手术疗法。
3、髋关节炎
(1)非药物治疗: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训练、减肥、有氧操、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助行工具的使用、膝内翻的楔行鞋垫、职业治疗及关节保护、日常生活的辅助设施等。
(2)药物治疗:有透明质酸钠、氨基葡萄糖、非甾体镇痛抗炎药等。
(3)手术治疗:适用于髖关节炎症状十分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且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情况视实际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定。一般来讲,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原发疾病,可使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但部分患者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原发疾病,可能会出现严重不良后果。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