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小腿发胀症状概述: 小腿发胀是指小腿部位发生的肿胀感,可伴有脊髓神经根感觉异常等。可由下...
养生
症状名称: 小腿发胀
症状概述:
主要病因: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脊髓及周围神经疾病、颈椎病、胸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
常见症状: 小腿部位肿胀感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测定、周围神经活检、CT、MRI检查、B超检查、肌电图检查
发病部位: 小腿、下肢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
症状-典型表现:
原因-总述:
小腿发胀可见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下肢静脉屈张,也可见于脊髓及周围神经疾病以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原因-症状起因:
1、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等。
2、脊髓及周围神经疾病
脊髓炎、神经炎等。
3、其他
颈椎病、胸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原因-常见疾病:
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脊髓炎、神经炎、颈椎病、胸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小腿发胀、发重、麻木、发酸;
2、伴有腿部浅表静脉扩张、隆起、弯曲,甚至扭曲成团;
3、伴腰痛,弯腰干活后加重,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呈放射性疼痛,考虑腰椎病变;
4、伴肢体末端感觉异常,有肿胀感、刺痛、蚁走感。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表现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小腿疾病一般首先咨询骨科。
2、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时,需要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
3、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及时于骨科就诊。
4、怀疑存在周围神经病者,尽早到神经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前尽量不要久坐、久站或进行剧烈运动,防止小腿胀的更加厉害,妨碍医生判断病情。
3、就诊当天最好穿宽松的裤子,方便医生对小腿进行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症状是什么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腿发胀的感觉是持续不变还是加重?
2、你的症状,在什么情况下加重或缓解?
3、除小腿发胀外,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针刺感、疼痛?
4、您之前是否患有下肢静脉曲张,是否进行过什么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5、以前有过小腿发胀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6、您的职业是什么?是否经常久站、久坐?
7、您是否经常进行剧烈运动,如快跑、竞走等?
就医-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小腿发胀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是否有任何风险?
7、我的诊断和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该怎么护理?
9、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情;然后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进一步的检查,常用的检查手段如CT、MRI、下肢静脉造影、超声、血常规等检查。必要时可做血生化、凝血功能测定、周围神经活检等。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测定,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必要时可以进行周围神经活检, 如腓肠神经活检。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MRI检查
有助于颈椎病、胸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定位。
2、下肢静脉造影
是确诊下肢静脉疾病的可靠方法,对于诊断下肢静脉曲张具有重要意义。
3、超声检查
可排除占位性病变,对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疾病的诊断有辅助参考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CT、MRI、超声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同时注意鉴别小腿水肿、小腿肿胀疼痛、下肢弥漫性水肿等相似症状。
诊断-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下肢静脉曲张
站立时,尤其是小腿部、大、小隐静脉扩张、隆起、弯曲,甚至扭曲成团。患者常感觉小腿发胀,发重、麻木、发酸,容易疲劳,踝部和足背可出现水肿。
(2)腰椎间盘突出症
主要表现为腰痛,弯腰干活后加重,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呈放射性疼痛,小腿发胀,尤其是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有加重的表现,当蹲下来屈体及卧床休息后疼痛缓解。
(3)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症
压迫脊髓出现下肢浅、深感觉障碍,小腿发胀,伴有运动障碍、肌力肌张力改变、反射改变等。
(4)周围神经病
各种原因引起神经炎,为双侧、对称性肢体末端感觉异常,如肿胀感、刺痛、蚁走感等。
2、相似症状鉴别
(1)下肢弥漫性水肿
下肢弥漫性水肿是指水肿首先从下肢开始,呈弥漫性。
(2)小腿水肿
小腿水肿指小腿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浮肿状。
(3)小腿肿胀疼痛
胫骨骨折后小腿肿胀、疼痛,可有畸形和异常活动。胫腓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约占9.45%。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最多,占全身骨折的5.1%,胫骨次之,占全身骨折的3.85%。腓骨干骨折最少占全身骨折的0.59%。
治疗-预计治疗:
小腿肿胀患者应尽快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下肢静脉曲张所致者,以穿弹力袜、微创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牵引、按摩、理疗、药物等非手术治疗为主,严重者可进行手术;周围神经病患者,治疗重点在于病因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治疗方法:
1、下肢静脉曲张
(1)传统手术治疗
①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以高位结扎和剥脱为主。
②大隐静脉功能不全而交通支及深静脉正常者,可作高位结扎,切断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③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兼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者,除作上述手术外,尚应将不正常的交通支分别结扎和切断,或作大隐静脉剥脱术。
④如小隐静脉进入腘静脉处有反流现象者,可将其入口段结扎切除,远侧段行剥脱术或注射硬化剂。
(2)下列情况可穿着弹力袜治疗
①全身性疾病,如活动性肝炎、进行性肺结核、未控制的糖尿病、重症心脏病或肾脏疾病等。
②局部疾病,如深部静脉阻塞、骨盆内或腹腔内肿瘤,急性静脉炎、以及小腿溃疡并发蜂窝组织炎等。
③妊娠期内、年龄过高、继发于动静脉瘘等的患者。
(3)微创治疗
2、腰椎间盘突出症
(1)非手术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病人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其治疗原理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
①绝对卧床休息: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佩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
②牵引治疗:采用骨盆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③理疗和推拿、按摩: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导致病情加重,应慎重。
④支持治疗:可尝试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进行支持治疗。
(2)经皮髓核切吸术/髓核激光气化术
通过特殊器械在X线监视下进入椎间隙,将部分髓核绞碎吸出或激光气化,从而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达到缓解症状目的,适合于膨出或轻度突出的病人,不适合于合并侧隐窝狭窄或者已有明显突出的患者及髓核已脱入椎管内者。
(3)手术治疗
①手术适应证: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出现单根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合并椎管狭窄者。
②手术方法:经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或经椎板间隙行椎间盘切除。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行椎板切除后,经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内椎间盘切除。合并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者,需要同时行脊柱融合术。
3、周围神经病
首先是病因治疗;其次给予对症支持处理,如给予止痛药物及B族维生素等。针灸、理疗、按摩是恢复期中的重要措施,有助于预防肌肉挛缩和关节变形。
治疗-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